中國人大舉出國求醫 幸或不幸?

中國的醫療費用不斷上漲,醫院和患者之間的糾紛也越來越多,導致許多人出國求醫。
Getty Images
第148期
鄭仁武

過去十年間,中國人時興去韓國接受整容手術、去香港或者美國生孩子、去日本和新加坡接受醫療檢查。但美國醫療相關單位表示,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選擇出國治療致命性的疾病。

明尼蘇達州的梅奧醫學中心(Mayo Clinic)稱,去年該醫院接收的中國病人翻了一番。為此,該醫院目前設立了中文網站並提供中文翻譯。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附屬醫院則表示,過去幾年中,中國病人以每年25%的速度成長。麻薩諸塞州總醫院去年接收了40名中國病人,今年預期將翻倍。

哈佛大學經濟學者蕭慶倫(William Hsiao)最近完成了一本研究中國醫療系統改革的新書。他表示,中國的醫院很難盈利,醫生薪酬低,因此接受醫藥公司的回扣很普遍,造成了對病人的剝削。過度依賴手術、藥品層層加價以及濫用醫療檢查,使得中國的醫療費用不斷上漲,醫院和患者之間的糾紛也越來越多,一些病人指責醫生誤診,甚至使用暴力。2013年,中國醫學會的一份調查顯示,許多醫生都表示,他們曾經被病人威脅或攻擊。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醫療管理和政策中心教授蔡江南說,中國的一些醫療手段並不是為病人著想,而是為了經濟利益。在中國,強調為病人服務的醫療體系還沒有建立起來。

世界銀行的數據表明,2008年以來中國人均醫療支出成長了一倍多。中國有一千多所「三級甲等」醫院,但是其評級並不能保證良好的服務。沒有權勢的人,無法在中國獲得最好的醫療服務,光是有錢也沒輒,想要去最好的醫院看最好的醫生,還需要走門路。

中國海外醫療服務機構、北京盛諾一家醫院管理諮詢公司董事長蔡強表示,中國的海外就醫人群集中在癌症、心臟病、神經系統等疾病,其中癌症患者居多,約占八成。而《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US News & World Report)推出的最佳醫院綜合排行榜,在美國極具權威性和影響力,同時也是中國患者出國看病選擇醫院時的重要參考指南。

選擇到先進國家看病,對中國人民來說,究竟幸或不幸,確實讓人感到矛盾。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滴雞精品牌農純鄉逆勢翻轉 「力拼全台市佔第一」
全球防疫時刻,就連藝人記者會也「防護」到家,滴雞精品牌農純鄉首度邀請人氣歌手蕭敬騰代言,只見老蕭帥氣登場,反觀全場媒體朋友集體戴上口罩,…
號稱萬壽果的木瓜
木瓜小傳 在一個特別寒冷的冬季,北方的皇帝為避寒,帶著皇后及大臣南下。途中,皇帝上吐下瀉、口乾舌燥、足膝腫痛、行走困難。因御醫未隨行,…
個體戶小攤
最近上市場找食材,不景氣的感受很深。除了原本的小販外,現在還多了很多新臉孔,姑且借用對岸用語,稱其為個體戶吧。個體戶多半有個特色,形單影隻…
狂風吹斷的夏季
原本又熱又缺水的夏天,被「莫拉克」一陣狂風暴雨狂掃,一個難得豐饒多產的夏季瞬間變調。颱風登陸前一天,超級市場的菜架已經空盪,…
會計師林陣蒼:每個老闆都需看懂財會報表
公司開始小有規模後,業務量增加,許多老闆將財務會計交給老婆或其他人,自己有空才看報表。雖是不得已的應對措施,但對公司長遠發展而言,…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經濟學證據
孟母三遷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父母應該也普遍認為一個好的同儕組合(同學跟朋友),對於小孩的教育有著重要的影響力。因此,…
《我不是藥神》:中國醫療問題的真實寫照
中國大陸新片《我不是藥神》6月底上映就一炮而紅,四天收入2億美元,堪稱是大陸2018年票房最好的一部電影,…
五大招 搶救變調的陸客觀光
香港在去年(2014)曾發生幾波激烈的「驅蝗」行動,抗議團體將陸客比為「蝗蟲」,要求香港特區政府限縮陸客赴港人數,遊行過程中與親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