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美國推理作家協會(MWA)選出「史上最經典的百部推理小說」。第一名無庸置疑是《福爾摩斯探案全集》,第二名是本格派的經典《馬爾他之鷹》,第三名《艾倫坡短篇小說選》,不看推理小說也要看。而第四名,就是《時間的女兒》,這部很「硬」的小說,不斷再版,還可以嚼出什麼滋味?
這部經典有兩件事吸引我:第一個是關於「時間」的討論,第二個是翻案的歷史證據和「小說」之間的關連。此外,無論古今,不分中外,鐵伊的精神──尋找真相的精神,更是一個歷久彌新的過程。
《時間的女兒》是「英國推理三女傑」之一的約瑟芬.鐵伊(Josephine Tey),於1951年發表的小說。講一位警探在住院靜養期間,看到一張「理查三世」的肖像畫,最後為歷史翻案的故事。小說中的警探憑著警察的直覺,相信那張臉絕對不是歷史上傳言,殺了自己侄兒爭奪王位的人,於是展開一連串的歷史追索,偵破懸案,還給歷史人物清白。
以英國歷史為背景的推理小說,不容易進入,必須對歷史有基本的認識,或願意耐著性子一邊對照前頁的年表,不然恐怕會迷失在理查查理亨利愛德華之中。貴族喜歡延用有名祖輩的名字,許多國王和王子的名字因此相同,只能用哪一世來區分,姓和名又可能彼此交疊,讀起來頗為吃力。
再者,雖為推理小說,偵探卻一開場就受傷了,而且自始至終都住在病院,只能不斷找一名在大英博物館從事研究地年輕學者,以警察辦案的邏輯,加上學者研讀的豐厚知識,依據資料推理並反駁。大量的文獻讓讀者必須聚精會神才能進入狀況,讀者閱讀那些偵探讀的歷史資料,也學習在過程中,不要全盤接受,而是穿梭其間。
都是莎翁惹的禍
這位十五世紀下半的英國國王「理查三世」,是歷史上典型的「邪惡」代表。談到理查三世,就聯想到他所哀求的「一匹馬」、與謀殺兩個姪兒的罪孽。他會如此惡名昭彰,當然是拜莎士比亞《理查三世》一劇所賜。劇中他是個「身心畸形,右肩高於左肩」的人物。
該劇演出,愛德華四世駕崩後,原本王位繼承人是愛德華12歲的長子愛德華五世與9歲的次子理查為第一與第二順位。理查三世卻將愛德華五世的監護人監禁,最後處死。而如今,倫敦塔據說是玫瑰戰爭時期,他為了謀得王位,將兩個幼年的姪子殺害埋在樓梯裡的地方。而最知名的一句話,是理查三世與亨利‧都鐸的勢力交戰後兵敗之際,絕望呼喊︰「一匹馬,一匹馬!我用我的王國換一匹馬。」(A horse, a horse! My kingdom for a horse!)。
《理查三世》是莎翁最精采的歷史劇之一,寫活了這個「史上最出名的壞叔叔」。從理查三世的自述,可以看到莎士比亞對他的細膩塑造:「說實話,在這軟綿綿的歌舞昇平的年代,我找不到半點賞心樂事以消磨歲月,無非背著陽光窺看自己的陰影,口中唸唸有詞,埋怨自己這殘形。」通過戲劇,理查三世成為一個心理複雜的悲劇人物,最後,慾望把他撕裂得身敗名裂。
甚麼是歷史真實?
而鐵伊要問的是,理查三世是不是真的派人殺了他的兩個侄兒?
這是個千古之謎,是一樁歷史懸案。除了鐵伊之外,近年來也有理查三世的支持者,指出他是遭政敵都鐸王朝抹黑,一力為他翻案。
2013年2月,英國考古專家公布,從中部城市萊斯特一停車場中出土的骸骨,經考據及基因鑑定後,相信正是15世紀理查三世。這是英國本世紀最重大的考古發現,理查三世更被製成3D模型,復原了容貌。關於他的爭議很多,但人們對他的印象幾乎僅限於《時間的女兒》封面那張消瘦且愁容的肖像畫。
然而無論結果如何,至少有一件事情不會改變,那就是「真相,是時間的女兒」,而不是來自於權威。書名《時間的女兒》正來自這一句古諺:The truth is the daughter of time這本書最迷人之處,就在於反覆思考「時間」的意義,並且渴求真相。
真相是時間的女兒
對文化研究或歷史事件有興趣的讀者,必然十分著迷「時間」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你原以為的過往真實,太多時候是被塑造出來的,歷史原就充滿了糟糠糟粕。如何不斷在歷史中探尋真相,正是《時間的女兒》帶來的啟示。
《莊子‧天道》有一則「寓言」講輪扁──一個擅長製造車輪的人的故事。輪扁看到齊桓公在讀古人書,對他說:「古之人與其不可傳也死矣,然則君之所讀者,古人之糟粕已夫!」輪扁是砍製車輪的高手,但是得之於手而應於心,單靠語言卻不能傳授,所以自己七十歲了還在砍製車輪。他說,古人和不可言傳的語言都已死了,那麼齊桓公所讀的,不是古人的糟粕又是甚麼?
莊子早就告訴世人,多數認知的歷史,是如何被竊占。並不是要我們全盤否認歷史,也非全部接受,如何辨別其中的價值,格外重要。
解謎的過程,除了大量資料有待解析,其實更重要的,是破除人們既定的觀念。鐵伊提出了一種觀點,他認為人往往都相信自己想要相信的過去,當有人說出事實並非如此,人們通常選擇懷疑,並拒絕相信。
故事裡警探葛蘭特寫給表妹的信這麼說:「奇怪的是,當你告訴某人一個真相時,他們都會生你的氣,而不是生故事者的氣。他們不想違背原先的想法,這會讓他們心中有一種隱約的不舒服。我想,他們很不喜歡,所以排斥而且拒絕去想,如果他們只是漠不關心那倒很自然。但是這種感覺卻非常強烈,他們是深惡痛絕。很奇怪,是不是?」
或許也提醒了你我,面對歷史、面對真相,是不是不願相信自己曾被蒙在鼓裡,是不是來到眼前卻容易錯過?反而我們終其一生求索的,卻從來都不是真正重要的價值。
唐諾在導讀裡寫道:「《時間的女兒》無疑是密度太高、太嚴重的作品,它不像坊間日式推理,只要求讀者幾小時無所事事的時間而已,還包括謙遜的閱讀態度、細膩的思維、高度的文學鑑賞力以及基本的英國歷史認識。作者約瑟芬.鐵伊不是會討好讀者、侍候讀者的寫作者,《時間的女兒》尤其箇中之最。」至於鐵伊最後如何解放理查三世於歷史之中,就有待大家去閱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