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兩岸》中國經濟起飛讓台灣人短視近利?

從台北101觀景台眺望東區東緣信義計劃區的夜景
維基共享資源
王宏恩/美國杜克大學政治所博士候選人

出處: 菜市場政治學

人們對於時間的態度,影響了人大多數的行為。在生活中,我們用短視近利、遠觀、耐心有無來形容人的特質:假如有些人只在意當下可以獲得的利益、而不在意未來可能的各種危害或懲罰,就可能用餿油降低成本、排毒進河川、或倒債後跑路;假如人們認為長久未來的結果才是更重要的,就可能會減少各種投機取巧的行為,忍受短期的損失而追求長久更大的利益。

在政治學、心理學及經濟學裡,人們對於短期及長期利益的計算衡量,稱之為時間偏好(time preference)、折現率(discount rate)、或延遲滿足(delay of gratification)。在政治學理論中,人們對未來的規劃越長遠,就越會參與政治與支持民主(Mill1861Fowler and Kam, 2006),因為參與政治的付出是立即的,但是經過長久協商、妥協後的政策產出往往很久以後才會發生,可是也惟有長久的協商創造出的公共領域可以有效的反映民意、監督政府而防止濫權,也因此耐心被視為是一種政治德性(political virtue),有益民主政治。

然而,對於新興民主國家像是台灣來說,人們對於民主還在摸索與學習的過程。此時鄰近其它國家的表現優劣,自然會成為人們參考的依據。民主理論大師Larry Diamond認為,這些國家在民主轉型的過程裡往往以經濟成長來論述民主有益,但這是很危險的,因為一旦經濟成長停滯、或看到威權國家經濟起飛,那這些新興民主國家的人們可能就有樣學樣,希望借鏡威權國家的經濟發展模式,進而改變自己的思考模式,而不再支持民主。

以台灣來說,最明顯的例子當然就是對岸近年來驚人的經濟成長。在今日台灣的政治討論中,常常可見到一些人拿中國的快速經濟發展來論證其政治制度以及社會風氣之優秀。雖然這些成長背後也存在著徵地、污染、抗議等問題,但卻常被閱聽人忽略。
 

 
圖一、中國快速的經濟發展背後也存在著污染問題

來源:http://www.solarfeeds.com/will-chinese-pollution-ever-be-under-control/

那麼,中國的經濟成長表現,會影響到台灣民眾對未來的規劃、對民主的支持嗎?這是一個因果關係的假設,因此適合使用問卷實驗法(Survey Experiment)的方式來進行初步探索。問卷實驗法是把填問卷的人們隨機分成實驗組跟對照組,不同組別閱讀不一樣的題目或內容,再觀察不同組別是否因此有不同的答題傾向。這種方式相較於單純的填問卷更能挖掘因果關係,因為此時研究人員較能測量不同的刺激對於民眾回答時的影響。就本文的實驗來說,認為中國經濟成長與台灣民意有關這假設有兩種可能,第一是如本文假設,民眾認知道中國經濟變強,因此改變自己的態度;但亦有可能是民眾因為改變自己的態度(例如支持統一者),進而會去多接收中國經濟變強的資訊。因此本文透過問卷實驗法的方式,希望驗證第一種因果關係是否存在。
 

實驗流程

我與線上民調公司合作,在今年5月左右於網路上招募了837位網友進行問卷實驗,這些網友遍及台灣各地、各種教育程度及收入、以及各年齡層。在實驗一開始,網友們先填答一些基本資料,接著被隨機分被到四個實驗組的其中一組或控制組,在實驗組裡的人被要求閱讀一篇新聞,並回答兩個新聞中的閱讀測驗來確認真的有讀。四個實驗組閱讀的新聞與下圖相同,都是一個國家經濟起飛、遠勝台灣,但我在不同組裡有做一些修改:

第一組的受試者是閱讀圖二的新聞,也就是中國經濟起飛遠勝台灣,而經濟專家說明這起飛是來自於政治制度壓制人民權力所致。

第二組是把圖二的中國改成法國。選擇法國的原因,在於法國也是老牌民主國家,因此可作為對照組來觀察中國因素對台灣人的影響,且台灣民眾對法國相較於英美較不熟悉,較能操弄經濟成長狀況。

第三組是請受試者閱讀圖三,圖三的內容是把圖二的第二段,也就是打壓人權的部份刪掉(屈宏斌分析…最大利基),單純說明中國經濟起飛。

第四組則是再把圖三中的中國取代為法國。
 


圖二、被分配到第一組的網友閱讀的新聞:中國經濟起飛打壓抗議
 


圖三、被分配到第三組的網友閱讀的新聞:只有中國經濟起飛
 

最後,全部的網友被要求回答他們對於民主的支持程度、對未來規劃的長遠程度、以及讀完新聞的心情。其中,對未來規劃的長遠程度是經濟學的測量方式,也就是回答『你比較喜歡立即拿到300元,或是三個月後拿到450元?』『你比較喜歡立即拿到1000元,或是六個月後拿到1500元?』假如網友皆回答要立刻拿到較少的金額,則被視為對未來規劃較短;假如兩題皆回答願意等待久一點拿多一點錢,則被視為對未來規劃比較長。最後,基於實驗倫理,所有參與實驗的網友都被告知他們閱讀的新聞是變造過的,並且說明實驗目的及原因。
 

結果與討論

那麼實驗結果如何呢?在一開始,由於在筆者的另一個測試實驗中有四位前測受試者對於第二組裡的新聞法國壓制抗議有疑慮,認為並非真實新聞,而其它幾組沒有這種現象,因此我在分析時必需刪除第二組。除此之外,本文亦透過閱讀測驗刪除未仔細閱讀新聞的受訪者,而刪除人數在各組間並無顯著差異。另外,在分析之前也先確認過各組的受訪者在年齡、性別、教育程度、家庭收入、政治興趣、新聞接收量、以及政黨認同上並沒有顯著的差異,意謂著隨機分配到各組應該是成功的。

在剩下的受訪者中,統計結果如圖四。在這張圖裡,最左邊的直條是『只閱讀中國經濟起飛新聞(第三組,圖三)』的網友對未來規劃較長的人的比例,第二條是『閱讀中國經濟起飛+打壓人權新聞(第一組,圖二)』,第三條是『只閱讀法國經濟起飛新聞(第四組)』,第四條是沒有閱讀新聞的控制組,而每一條上的黑色短線則為標準誤(standard error)。可以發現,右邊三條裡得到的數值幾乎一樣,但最左邊那一條的數值明顯低於左邊三條,統計檢定也顯示其差異是顯著小於零的(中國組與控制組平均值相等的檢定p=0.100,中國組與中國+打壓組平均值相等的檢定p=0.044,假如以二元迴歸模型進一步控制其它個人社經等共變數,中國組與控制組的平均值檢定p=0.070)。
 


圖四、只閱讀中國經濟起飛新聞的網友(第三組)傾向選擇較近較少報酬
 

簡言之,當網友只看到『中國經濟起飛』的新聞時,平均而言就越傾向選擇短期但較少的報酬。在同一時間,假如網友讀到的新聞是『中國的經濟起飛是來自於壓制人民權力』,那麼對未來規劃的長短程度就並不會改變,與未接觸新聞的控制組相當,也與閱讀法國經濟起飛的新聞相當。(筆者早期在另一波測驗中以英國取代法國,也獲得幾乎一致的結果,也就是只閱讀中國經濟起飛時會使台灣受試者傾向選擇較近的小報酬而非較遠的大報酬,但因為該次實驗亦有缺失,因忘了放控制組使推論有所限制,故不在這裡呈現)。

要怎麼解讀這個現象呢?由於法國組與控制組平均值無顯著差異,因此不能說是純看到經濟成長導致短視近利;一種解釋是中國崛起導致台灣人害怕被武力威脅、因而變得短視近利,但是我分析不同組別的受試者讀完新聞後回報的心情,平均而言各組在回報上並沒有明顯差異,沒有特別害怕或生氣,因此可能也不是來自於被威脅的影響。更重要的是,假如把中國經濟起飛與打壓抗議並列,則經濟起飛造成短視近利的效果就消失了。目前我還在尋找更好的解釋方式,但比較可能的是台灣人們在思考與學習中國經濟成長時的思辨方式有關,而這部份就需要透過質化的訪談及焦點團體來進一步探索。當然,也可能只是統計上正好出現了顯著差異,這需要重覆實驗來驗證其效果。

假如這個現象與思考中國經濟成長的思辨方式有關,那麼這個思考模式可能會受到選民的政黨認同所影響。在政治學學術研究中,選民的資訊接受及計算過程都會戴上政黨色彩的眼鏡(有興趣可見這篇文),因此我把選民依其政黨認同分成泛藍(42%)、泛綠(30%)及無黨籍(28%)來分析。結果發現,會看到中國經濟起飛新聞而選擇較近較小報酬的現象主要出現在泛藍選民中。在圖五中,只看到中國經濟起飛新聞的泛藍選民,相對於其它三組顯著的降低選較遠較大報酬的比例,以LSD計算顯著水準分別為p=0.016,0.078,0.070,而假如閱讀到中國經濟起飛+打壓抗議的話此情形就消失了。而泛綠選民及無政黨認同的選民皆沒有因閱讀新聞不同而有顯著的組間差異。然而,選民的政黨認同是如何影響這實驗中的資訊接收與詮釋,是需要進一步了解的。
 


圖五、看到中國經濟起飛新聞後變得較為「短視近利」的現象主要出現在泛藍選民中
 


圖六、泛綠選民沒有因閱讀不同新聞而有顯著不同的長短期偏好
 


圖七、無政黨認同的選民亦沒有因閱讀不同新聞而有顯著不同的長短期偏好
 

但另一方面,四個組別的網友對於民主制度的支持度是沒有顯著差異的,也就是雖然看到中國經濟遠勝台灣,但至少閱讀單一新聞無法改變台灣人對民主制度的支持與否。因此前文提到的透過中國經濟起飛來支持專制、打壓民主,在這裡並沒有發現直接的因果關係存在。

總結來說,透過問卷實驗法,這個實驗發現了只接觸中國經濟起飛的新聞的確會使台灣人對未來的規劃較短,這現象尤其會顯著的出現在泛藍選民中。但此新聞並未影響到對民主的支持,而這現象會也隨主詞的國家不同、或將經濟成長與打壓人權連結而消失,因此現有的證據認為這是中國經濟成長特別對台灣人的規劃態度上造成的影響。當然,這要擴大解釋到今日台灣各種食品安全問題、或是各種新聞偏差造成的社會風氣問題可能還太遠,需要進一步實證資料的檢定與理論連結,這裡的實驗結果只能算是初步摸索而已。

 

(本文僅代表作者之意見與立場,經作者同意授權轉載)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日本便當族增加 緊追外食族
根據日本農林中央金庫調查東京地區30歲到40多歲有小孩的父親,其午餐費用平均是日幣591元,與7年前的調查相較,從家裡帶便當的比例明顯增加…
「雨傘革命」與「外部勢力」
在北京舉行的APEC高峰會,身兼黨總書記與國家主席的習近平終於被逼對香港發生的「雨傘革命」表態。在歐巴馬與習近平會談後的聯合記者會上,…
解聘潮出現 中國失業問題日益嚴重
中國東北地區最大的煤炭企業——黑龍江龍煤礦業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日前宣布,要盡快完成三個月分流10萬人的目標,通過分流人員、…
前瞻20年後的世界經濟明星
在全球經濟成長普遍放緩的今日,各大主要經濟體幾乎都很難期待。源於人口老齡化及創新能力不足,歐元區即使復甦也很弱;中國經濟增速下滑,…
簽ECFA的利與弊
馬英九政府推行跟對岸中國簽經濟架構協議(ECFA),在台灣引起兩極反應。支持者認為,這會促進經濟發展,提升台灣的競爭力。…
無私的心 勇往直前
在和興村土生土長的張至沅是個聰明、自信,具有敏銳觀察力的年輕人。因家境清寒而就讀軍校,軍職期間一直擔任輔導長的職務,對人性自有一番見解。…
美國人愛中國不愛中共
1979年,美國為了打贏蘇維埃政權與中共建交,想要聯中制蘇。事隔40年,國際關係風雲變化,川普舉起大旗與中共打貿易戰、處罰中興通訊、…
用腦過度有礙佛性
 千尺絲綸直下垂,一波才動萬波隨;夜靜水寒魚不食,滿船空載月明歸。(唐.德誠禪師)中國唐代末年的南宗禪師──船子德誠禪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