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您是企業老闆、中高階主管、團隊領導者,還是小小的基層工作者,在公司遇到的一切大小問題,都歡迎您來函提問!《看》雜誌特約企管顧問戴士杰將竭誠提供您創新的見解!
問:21世紀以降,科技業、服務業吸引了大批的人才,年輕人也特別偏好這些產業。因此,許多傳統產業的員工平均年齡都日益高齡化,「找不到人才」是許多傳統產業的心聲。對這些產業來說,究竟該怎麼辦呢?
答:
我相信,許多傳統產業的經營者一看到這個問題,可能會心有戚戚焉;但說實在話,有類似問題的經營者可以思考一下,「您對人才的觀念是否正確」。
這問題背後的邏輯,跟「正妹都喜歡高富帥,我是一個宅宅,找不到好對象怎麼辦?」其實是一樣的!
首先,「人才都擠到科技業」應該是十年前的事情了,現在台灣都是「傳產」,新一點的叫「文創」(但獲利模式還是很傳產),哪裡有科技業?(醒醒啊,老闆!)
再來,「正妹」不一定是「好對象」。
就跟「喜歡去科技業的年輕人」不一定是「人才」,一樣的道理。
清醒一點了嗎?
如果您打算解決人才問題,我建議可分為內、外兩個步驟:
1. 向內找:釐清自身需求
不同的職務上需要的人才不一樣,不同企業文化適合的人才也不一樣,我們先說明第一點。
假設我給您一份求職者的心理特質分析:講話不實在、見風轉舵、喜歡說服人、巧言令色、喜歡追求刺激、不喜歡穩定的工作、上下班不準時、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您覺得這傢伙能算是人才嗎?(我彷彿看見您搖頭了)
可是我告訴您,不少頂尖企業的一流業務都有這樣的特質:他們有創造力、想像力、不受條條框框的限制,巧妙的解決問題。
可是這樣的「人才」放到生產線上,可能就是糟糕透頂的廢材。
所以,並非是「溫良恭儉讓」就是人才,也不是「高學歷、有企圖心的年輕人」就是人才。而是您必須清楚您的企業「需要甚麼樣的人」:要轉型,就要找一些有想像力的瘋子;要守成,就要找嚴謹而保守的人,把對的人放到對的地方。
很多老闆比較像老師,誤解了「找對的人上車」的意義,以為「找一些可塑性強的人來教育他們」,然後這些人指的就是「高學歷的年輕人」。
事實上,把一個90分的人調教到95分比較容易,把一個60分的人調校到65分是很浪費時間和成本的,而且可能讓一個人才在被「教育」的過程中感到受挫、沒有成就感(除非,貴公司最重視的就是在職訓練,有辦法系統的培訓出最適合自己企業的人才)。
另外一個問題是企業文化。請老闆們捫心自問,您是想當皇帝?還是領導者?如果是前者,那請您找奴才就好。
所有的人才,除非他們只是來學經驗、剛好經濟上有缺口、甚至竊取貴公司的機密,所以可以忍氣吞聲,否則他們是待不久的。
最後,是改善貴公司的福利環境。
之前,曾與國內某藥皂界龍頭的主管同桌吃飯,聽了他們公司的福利、文化與老闆的為人,當場其他科技業的主管都感到心動不已,也才發現自己對該品牌有太多刻板印象!良禽擇木而棲,把自己的「福利條件」整頓好,人才自然願意入住。
2. 向外找:主動出擊:
待在家裡自怨自艾,永遠不可能交到理想女友。
傳統產業既然可能讓人有許多刻板印象,就更應該主動出擊,去人才聚集的地方「釣魚」,展現自己的優勢和長處。
方法實在很多,不管是利用行動科技、利用社群媒體,或者是勤勤懇懇地去學校辦說明會……這裡就不多加說明。
但如果您的第一個反應是「唉呀,我們哪有預算(時間)做這個事情。」那麼我只好懷疑您對追求人才的決心:一朵玫瑰花都不願意買的人,怎麼可能抱得美人歸呢?
戴士杰簡介: 他,看多了企業內反覆發生的故事。 24歲,寫了第一本管理書,從此開展專欄作家生涯。 25歲,放棄念博士,創辦顧問公司,並在多家知名企業、大專院校授課。 33歲,看見自己的侷限,離開自己創辦的公司,現任軟體業策略長一職。
「當局者迷,說破了,其實問題就解決了一半。」 ※提問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