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央行(人民銀行)最新數據顯示,7月末,央行外匯占款達26.41兆元人民幣,下降3,080億元;同時,7月末,金融機構外匯占款為28.9兆元人民幣,下降2,491億元。央行與金融機構外匯占款雙雙刷新單月最大降幅紀錄。
8月11日,央行出其不意地對人民幣匯率進行操作,三天內令人民幣累計貶值4.66%,此舉令世界震驚。
所謂外匯占款,是指央行收購外匯資產而相應投放的本國貨幣。由於中共政府資本管制的原因,外匯到中國被央行強制接收,由此形成了巨額的外匯資產。過去十年,外匯資產的增長也由此成為央行資產負債表擴張最大的動力。
和歐美等國家的藏富於民不同的是,中共政府把國民財富進行集中,2011年底大陸央行以約4.5兆美元資產規模首次成為全球央行第一,之後更是連續幾年位居全球央行資產規模首位,目前其資產早已超過5兆美元,成為世界「首富」。
而作為全球關注焦點的美國聯邦準備銀行,其資產規模遠不及大陸央行,並且兩者資產結構迥然不同。根據聯準會公布的數據,美國聯邦準備銀行通過公開市場購入的資產占資產規模的90%以上;大陸央行資產總額中的85%源於外匯資產,對外風險相對較高。
從理論上而言,對一個擁有足夠國際化貨幣的央行或者國家而言,根本不需要持有任何外匯資產。由於外匯資產占中國央行資產的絕大部分,中國的外匯資產又與外匯占款息息相關,因此,外匯占款的走勢在相當程度上決定了資產負債表的走勢。
北京的一位經濟學者表示,大陸央行的行為最後傷害的是中國民眾。「中共政府的強制結匯政策,向中國國內發行等值的人民幣,多發行的近30兆人民幣導致通貨膨脹更加嚴重,老百姓在承擔這個惡果。」
經濟界人士如此形容中國現下貨幣狀態:中國百姓生產的商品賣給美國,被美國百姓用美元買走了,美元被中共政府拿走了;美國百姓得到了商品,中共政府得到了美元,而中國老百姓唯一得到的,就是手裡越來越多的人民幣。根源在於中共政府的人民幣對沖機制,強制結匯造成大量外匯占款,中國百姓辛勤工作出口只是得到了通貨膨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