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書的羅文嘉一手打造了他心目中的水牛書店。
你永遠無法預料,人生的下一步會看見甚麼樣的風景。
前民主進步黨中央常務委員羅文嘉,在褪下政治光環數年後,於四年前父親去世時回到桃園新屋鄉老家陪伴母親,接手父親留下的田地,自己種起水稻來。為了能延續2006年在政界時為偏鄉孩子設立的英文班,他效法宋朝「設學田以贍學」,打造了「我愛你學田」,不但支持了英文班還增加了打擊樂器班。
過了一年農夫生活,有一天,水牛出版社彭誠晃社長約他見面,希望他能接手出版社。
水牛書店門口設計了一塊水田,一旁有鄉下常見的板凳,讓都市人可以感受鄉村氣氛。
命中註定的緣分》接手有歷史的水牛出版社
水牛出版社近五十年來,出版了包括梁實秋、殷海光、陳之藩、王尚義等知名作家的作品,陪伴不少人度過青少年時光,對台灣文化啟蒙影響深遠。羅文嘉明知出版市場不好做,但無法眼睜睜看著它就這樣結束,幾經考慮後,接下了1966年成立的出版社,「我覺得至少接下來它就有路走,它不會就此走入歷史。」
同樣是在1966年誕生的羅文嘉,覺得接下出版社可能是命中註定的緣分。接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庫存的書全部搬到鄉下老房子。據他自己粗估,水牛曾發行過近九百多本書籍,接下出版社也接手了三、四十萬冊的庫存書,老家透天厝一、二樓放的書已經堆滿到天花板了。
後來羅文嘉與家人商量,把本來準備賣掉的老房子留下來當作倉庫,「也許是上天的安排,我本來想延續水牛的歷史,卻意外地也保存了我和家人的歷史。」
整屋子的書讓他想起小時候鄉下沒有書店,自己常常蹲在文具店的角落,反覆翻著那僅有的幾本書。三十年後的現在,家鄉依然沒有書店。為了完成自己兒時的夢想,也能幫助鄉下的孩子,羅文嘉興起了開書店的念頭。
水牛書店裡放了一張原木長桌,客人可以享受看書聊天的悠閒時光。
浪漫的夢想》台北開書店 支援鄉下書店
想法簡單,但做起來可是個大工程。首先,得了解出版社生態。羅文嘉發現台灣出版界印書的數量很少,一般出版社與經銷商較不願意把書鋪到鄉下書店或獨立書店,因為賣不掉的書最後還是會退還給出版社。這就是市場的自然法則,也是這麼多年來家鄉一直沒有書店的原因。
既然不可能改變產業型態,那麼就改變自己的想法,他決定「乾脆不賣書了」!他開始在臉書上號召大家捐出二手書,同時開放大家來書店換書,你只要拿一本書來,就可以換一本書回去。為了鼓勵孩子閱讀,18歲以下的學生,只要在圖書館借滿20本書,就可以來水牛書店拿一本喜歡的書回去。羅文嘉笑著說:「我接了出版社以後,還沒開始做出版社,就開了一家書店,而且是非營利的書店。」
可能有人會認為羅文嘉是浪漫的雙魚座,其實他是務實的魔羯座。他很清楚夢想一開始都是浪漫的,但是要繼續走下去就必須非常實際。
水牛書店開了幾個月後,羅文嘉認真思索:一家不賺錢的書店,要怎麼讓它永續經營?於是他在台北瑞安街開了第二家水牛書店,不但要自給自足,盈餘還要支援鄉下書店。「台北的書店這麼多,以賣書的種類來講,你比不上大型書店;以價格來講,你比不上網路書店。所以書店一定要具有特色,才有競爭力。」
書店裡除了書以外還可以放些甚麼東西?他靈光一現想到了「按摩」。過去跑選舉時,他喜歡去按摩舒緩壓力。由於政府開放民營按摩之後,視障按摩的市場受到擠壓,他希望在把好書介紹給讀者的同時,也把好的按摩介紹給朋友,又能幫助視障朋友,讓他們有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這是一舉數得的事。
書店加上按摩,這是甚麼樣的奇異組合?!大家對他的想法難以置信,「可是我想,也沒有甚麼不可以,所以就去做。」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組合,包含按摩、喝咖啡,讓大家看書、辦活動的複和式經營的水牛書店,於焉誕生。
產地直送的新鮮蔬果,在玻璃的後方就是料理廚房。
來水牛書店只要付座位使用費,就可以坐下看書還附送一杯咖啡。
沒有甚麼不可以》書店加按摩兼賣菜 跌破眼鏡的組合
羅文嘉抱持著「沒甚麼不可以」的開放心態,水牛書店像是有自己的意志般,繼續朝著意外的方向發展。他在門口擺上自己種的學田米,家鄉農友的地瓜也幫忙賣一賣,於是書店門口不只賣米,還堆起了150斤的地瓜。沒想到地瓜居然兩天就賣完了,客人還繼續來問除了地瓜外還有沒有其他菜?
就這樣誤打誤撞,賣了地瓜,假日又賣菜,生意非常好。羅文嘉開始認真考量,是否真的要開一家店專門賣菜,這樣就可以每天賣,同時店裡還可以附設廚房,賣不完的菜還可以做成餐點,這樣就不會浪費。
2014年5月,他把隔壁的店面租下來,開了「我愛你學田市集」。有了廚房開始供餐,除了鄉下農家自種的菜,雞鴨魚肉等食材也一起賣。結果賣菜與供餐的生意比賣書要好上二到三倍。他形容自己心情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可以增加收入,憂的是本來他是要開書店,結果書店的業績反倒沒有賣菜好。
雖然葉菜類蔬菜無法久放,但只要農民拿來,羅文嘉是來者不拒全部收購,「因為你不收農民就損失了,所以有時候他們豐收,我心裡其實有時還滿焦急的。」為了不浪費食材,也為了降低成本,廚房人員花了很多時間,把盛產的農產做成可保存的產品,比如他去年種了有機西瓜,賣不完的,廚房就努力做成西瓜冰淇淋、西瓜汁等,另外還自己做豆漿、做醬油等,都是為了解決問題。
有人會認為羅文嘉是很有想法、有計畫地在發展事業。但他說這一切都是隨著因緣意外出現的,他所做的事通常只是為了解決眼下的問題。
「我覺得你的起心動念如果是基於善意,很多事情其實上天他會安排好,上天自然會安排很多的路讓你走。」接出版社並不在他的人生計畫中;後來開書店也是想幫助鄉下的孩子;因為沒收入才開了台北書店;為了幫助鄉下的農民才賣地瓜、賣菜,沒想到演變成開一家蔬菜店。他形容就像撞球一樣,你打出一顆球,就出現了一連串的連鎖反應,自己也無法預料最終會迸出甚麼樣的火花。
我愛你學田市集門口放了一台碾米機,客人可以現場碾米,保留濃郁的稻香。
社會企業》「學田市集」加「水牛」溝通鄉村與都市
在哈佛大學進修時,羅文嘉接觸到社會企業的概念,覺得很有趣。2006年,他把社會企業的概念帶回台灣,曾在華山辦了一個社會企業的工作坊。沒想到六、七年後,自己也走上這條路。
或許曾做過研究,羅文嘉將社會企業與一般企業的定義劃分得很清楚。他分析:「水牛書店是一個出版業,你可以說它具有濃厚的社會責任,但是它仍是一般的企業;而『我愛你學田』就是一個純粹的社會企業,企業就是要獲利,所以它並不是社會公益團體,與一般企業不同的是它的獲利不是由股東獨占,而是全部用來做公益,而且股東不分配紅利。」
羅文嘉希望客人是認同產品價值才繼續來購買,而不是以做愛心的心態來消費。他覺得客人付出多少錢,就應該得到相當品質的產品,這樣才公平,也才能真正地永續經營。他想傳達的是做好事其實不需要犧牲,它可以是很對等的。除了享受產品本身之外,當顧客了解無意中也幫助了鄉下孩子以及小農時,最後得到最多的其實是自己,而且過程是快樂的。
他希望都市中的人能夠了解,都市生活其實是仰賴鄉下的土地,以及在土地上辛勤耕種的人。「水牛書店」與「我愛你學田市集」就是扮演了一個都市與鄉村溝通的橋梁,用鄉下的農產、城市的二手書傳遞著分享的溫暖。
羅文嘉連員工訓練也跟別人很不一樣,他希望每一位員工都能清楚了解他們跟一般企業有所不同的企業精神,所以他要求所有員工都要到鄉下農場參加兩天一夜的員工訓練,第二天一大早五點起床,到田裡體驗有機農夫如何用雙手除草,讓員工更能體會店裡販售的有機農產是這樣用心血灌溉成長的。
現在農業、土地與孩子是羅文嘉思考的核心。羅文嘉提供
放下政治光環》找到生命核心價值 引起連鎖反應
曾經是令人矚目的政治明星,現在經營起社會企業與出版事業,甚至自己捲起袖子下田耕種──這樣巨大的人生轉折,反而使羅文嘉更能看清楚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事物。
羅文嘉自言,年輕時曾狹隘地以為政治可以解決國家社會的所有問題,後來才知道那太困難,也超出了能力範圍,「現在至少我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創造一個我心中小小的理想國度。」
他認為政治確實重要,但它不是全部。有了小孩以後,他很珍惜陪伴孩子與家人的時光。回鄉種田之後,他才驚嘆於土地能夠孕育萬物。經過經驗的積累、反思與淬鍊,他得出自己的結論,「我以土地與農業、以孩子與分享,作為我的核心概念。」
羅文嘉的中心思想很清楚,只要符合他的核心價值,所有事情對他來講都不突兀。他擅長把看似不相關的東西做組織和串連,所以水牛的連鎖反應還在持續擴大中。
羅文嘉還計畫繼續開書店,9月新開幕的水牛書店台中店,是類似台北水牛書店與我愛你學田市集結合一起的型態。而另一個多年前就想做的,就是籌劃在桃園市復興區的山上開一家農場與書店結合的大自然學校,將自然生態、教育與休閒等元素結合起來。每家店都有它獨特的個性與價值,而每一家店也都是羅文嘉親手設計、自己監工,以確保是他想要的樣貌。
水牛書店對羅文嘉而言,其實是一種創作的過程。他心有所感地說,從一個出版社到書店,撞擊出來的火花,其實都讓他滿意外的,形成他生命中滿重要的一部分。「我覺得人的一生,大概最多能做好兩件事情就已經是極限了,我前半生做了政治這件事,後半生也只能再做一件事,就是我正在做的這件事。我無法替它命名,但是我知道,我現在已經50歲,再過20年,我就70歲了,想做也做不動了。」
「人的生命應該要盡情燃燒,才會發出光、發出熱。」羅文嘉覺得人走了,也許還可以留下一些東西給後人,「對文學家來講,就是文學作品;對於畫家來講,就是他的畫作。我本來一直認為政治會是我的作品,後來發現政治的作品,好像沙灘上的城堡,浪一打來,瞬間就消失了。所以我才知道,原來那不是我的作品,我現在想的都是能夠永續經營的,我希望水牛它會是我留下來的作品。」
羅文嘉小檔案
學歷:師大附中畢業、台灣大學政治學系國際關係組學士
現職:水牛文化出版社社長、水牛書店、我愛你學田市集創辦人、華梵大學美術與文創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經歷:
1988-1989年:台大學生會會長
1994-1997年:台北市政府新聞處處長、台北市政府新聞處發言人
2000-2001年: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2002-2004年:第五屆立法院委員
2004-2005年:行政院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