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6日上午,「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簡稱TPP)的12個談判國,在美國亞特蘭大召開的部長會議達成基本協議,同意進行自由貿易,並在投資及知識產權保護、勞動者和環保、國有企業優惠限制等廣泛領域統一規範。
TPP的前世今生
TPP前身是「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rans-Pacific Strategic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由紐西蘭、新加坡、智利和汶萊等四國發起,2005年開始醞釀的多邊關係的自由貿易協定,簡稱P4,目的是打破傳統貿易模式,達成商品及服務貿易在內的綜合性自由貿易協定,成員國彼此承諾在貨物貿易、服務貿易、知識產權及投資等領域給予優惠,並加強合作。其核心內容是關稅減免,即成員國貨物關稅90%立刻免除,12年內實現全免。
這個原先並不大的貿易經濟圈,在2008年美國加入後重要性迅速提高。其後,澳洲、秘魯、越南也於2008年加入,2010年馬來西亞加入,2012年墨西哥和加拿大加入,2013年日本加入。目前TPP成員共12個國家,占全球經濟比重達40%,超過了歐盟。2010年,菲律賓表達加入意願;台灣和韓國也於2013年表達加入意願,預計將很快加入。
TPP是二十多年來國際商貿領域的最大協議,對打破貿易壁壘、重振全球貿易發揮極大作用。一般咸認TPP未來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組織,從根本上改變世界格局,類似當年的歐共體,今天的歐盟,但在規模上及地域跨度上超越歐盟。
TPP處處開放 中國格格不入
很多西方媒體聲稱TPP是美國重返亞太的重要標誌。做為亞洲最大國的中國,為何至今被排除在外?除政治、戰略因素外,TPP有幾項基本要求:
一、關稅為零。
這基本上宣告WTO體系的瓦解。貿易成本將大大降低。而WTO體系內的國家,以中國為例,加上關稅成本,貨物貿易將失去競爭力。
二、貨幣自由兌換。
中國人民幣國際化正在起步,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人民幣逐步走向自由兌換。但是,如果現在就開放貨幣自由兌換,必然導致資本大量外流,中國經濟的大幅動蕩。
三、國企私有化。
過去十年間,中國大陸的國有企業非但沒有弱化,反而越做越大,國企越來越壟斷,「國進民退」變本加厲。要想加入TPP就要國企私有化,這對當前財富分配的既得利益階層來講,幾乎不可能。TPP還要求有獨立的工會組織來真正地保護工人權益。例如越南為達到TPP的要求,就承諾將成立獨立工會。
四、保護知識產權,禁止貿易補貼等,近似WTO體系,而要求更嚴格。
中國網路大亨馬雲的「淘寶網」改稱「天貓」,因為「山寨貨」充斥,引起眾怒,官司不斷,難以符合TPP要求。
其他諸如:自由貿易、開放農產品市場、金融開放、物流開放、金融監管、誠信體系、降低GDP能耗、環境保護體系,可以說中國一條也做不到。2013年中國曾受邀參加TPP談判會議,後悄然退出,個中原因或與上述要求有關。
中國被排除在外的代價
時至今日,如果被排除在外,中國的貿易數額會大幅減少,因為加上製造成本、商務成本、關稅成本,中國商品的價格已無力和TPP體系內的商品競爭。美國、日本等進口大國,將可能不從中國進口商品,中國貿易順差將大打折扣,外匯占款減少、外匯儲備下降,甚至產生貿易逆差。因為原油、鐵礦石等大宗商品是中國必需品,需要長期大量進口。這對中國經濟下行的嚴峻現狀,無疑雪上加霜,嚴重影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近日,中國大陸媒體紛紛報導TPP達成協議這一重要事件,幾乎眾口一致的批評美國,指責以美國為主導的TPP成員國將中國排除在外,稱美國欲以TPP主導亞太經濟秩序。主流媒體沒有一家在自身尋找原因和對策,倒是中國商務部發言表示:中方對TPP持開放態度。
中國2001年加入WTO後,經濟發展得力於WTO協定的約束,政府對經濟干預有所收斂,市場經濟的自由度有所發揮,但同時更充分暴露了政府不講誠信,忽視知識產權、放任環境汙染、操縱匯率、貿易補貼、干預重大項目的招投標、對國企私企不平等對待等違反WTO協定的做法。一個政府可以隨意干涉經濟的國家,不可能有市場經濟。中國政府堅持國有經濟的體制,不斷提高國有企業的壟斷度,必然繼續喪失創造力和活力,迫使經濟滑向深淵。
台灣積極推動加入
台灣的半導體代工全球第一、LED面板市占率全球第二、工具機產業出口量亦為全球第三。台灣的電子、資通訊、生化醫療及汽車零組件等產業,均為亞太區域供應鏈不可或缺的一環。依據WTO統計資料,台灣為全球第18大、APEC第10大貿易國,倘加入TPP,將為所有成員中第6大經濟體。
台灣政府積極謀求加入TPP,認為包含台灣在內的TPP毫無疑問將更為完整,可使TPP所有成員及台灣共享自由貿易的果實。根據中華經濟研究院2013年研究成果顯示,台灣加入TPP可為所有成員創造約780億美元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