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或許沒聽過「天明製藥集團」,但是您一定聽過許榮助寶肝丸、阿桐伯膀胱丸、百仙蔘茸藥酒、忠山女寶湯、金門一條根系列產品等,其實這些知名品牌的藥品都是由天明製藥集團所製造。
天明製藥集團是全台灣唯一整合檢驗、製藥、銷售、醫療軟體、臨床診所、觀光的創新全方位中醫藥集團,旗下事業跨足中醫診所、中醫藥資訊軟體、TAF檢驗實驗室、製藥廠以及觀光藥廠等。
在屏東縣長治鄉的天明科學中藥博覽館,能夠讓來訪的遊客們在寓教於樂中學習中藥文化與健康養生觀念。博覽館包含「科學中藥」、「牛樟芝」、「中成藥藥酒」、「傷科外用藥」等四大主題區,不僅吸引台灣民眾,許多大陸與外國官員更紛紛組團前來參訪交流,在2014年就有逾12萬人次的團體遊客前來。
天明的產品品項涵蓋藥品、外用藥布、保健食品與飲品、美妝用品,行銷國內並外銷歐美及東南亞,全台中醫診所的醫療軟體與中醫藥市場覆蓋率超過50%,合作藥局超過1,700家,可說是全台灣最大的GMP中藥製藥事業體。
而天明更是領先業界首先通過HACCP、ISO22000:2005食品安全認證、ISO9001:2008品質認證、TAF認證ISO/ICE17025:2005實驗室、回教清真HALAL認證及日本厚生勞動省醫藥品外國製造業者認定證,迄今於台灣擁有三家專業優良製藥廠並取得藥品製造許可證共1,828張及80多項專利。
天明製藥農科觀光藥廠的解說員們除具備豐富的中醫藥知識,也擁有服務熱忱。
濟世救人使命感 成就新事業
天明製藥集團如同一輛特快列車,正加足了馬力往前衝,而帶領列車方向的正是天明製藥的董事長王伯綸。他自台北醫學院就學期間,便投身通訊業,由於資源整合與投資理財的專長,在15年期間,成就頗豐。
雖然王伯綸沒有往醫界發展,但畢竟受過醫療訓練,內心對於濟世救人總有一份使命感,所以2003年當朋友打電話問他,是否願意接下一間沒賺錢的中醫診所時,他沒多考慮便一口答應了。當年他35歲,當時也沒有中醫背景,僅憑著一份想幫助人的使命感,從一間中醫診所開始,短短十二年間,就發展到如今的規模,其中的付出,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看似偶然,或許冥冥之中,一切早有鋪墊,就讀北醫時,王伯綸曾加入中醫社,他看見在許多臨床案例中,學長們反而會選擇用中醫藥來處治,讓他覺得神奇,也啟蒙了他對中醫藥知識的嚮往。
王伯綸與詹易真夫婦不僅感情好,也是事業上的好夥伴。
為解決問題 一路擴展事業版圖
起初,王伯綸只想好好經營中醫診所,沒想到在夫妻兩人共同管理下,診所很快就開始盈利。他笑說,或許是醫療體系的訓練,面對問題他會想辦法在最短時間內解決,而靈活的商業頭腦,讓他從自己診所的問題,也看見了市場需求。
比如,醫療軟體狀況多、健保申報複雜,他就去嘗試各家的軟體,後來更在2005年直接買下了西摩斯醫療軟體公司,工程師在8個月內便研發出符合需求的醫療軟體。而為了掌握藥品成份與品質,他在2006年整併了昭信標準檢驗公司。另外為了進一步保障藥品的源頭,2007年乾脆直接入主製藥廠,併購高雄仁武的忠山製藥,垂直整合了製造版塊。
從單純經營診所開始,為了解決問題、提升醫療品質,王伯綸買下了檢驗公司、製藥廠、資訊公司,整合中醫藥產業上下游,跳脫了傳統中醫藥經營模式。也或許上天看見王伯綸這份濟世救人的善心,所以在創業的過程中經常有貴人相助,一路扶持提攜。
因為市場需求不斷擴大,王伯綸後來又買下了第二間藥廠,並於2010年進駐國家級的農業生物科技園區,他在這裡蓋起第三間全新、也是全台灣最大的中藥製藥廠。
2012年,天明製藥集團斥資十億打造近萬坪的「天明製藥農科觀光藥廠」落成,並得到了綠建築銀級標章與中華民國第十四屆國家建築金質獎。浩大的工程能在短短的一年五個月順利完工,中藥GMP認證也在一年半內申請完成,令許多人訝異。
「我幾乎全年無休,我們跟時間賽跑,要在最短時間內創造最大的事業!」王伯綸分享了一個經典的笑話,農科建廠那年他才39歲,當天準備開工動土的時候,營造廠的副總說,「等等,藥廠老闆還沒來。」王伯綸告訴他,「我就是老闆。」副總還說,「不可能!」沒人相信他這麼年輕能蓋一個近萬坪的藥廠。
王伯綸的太太詹易真形容,只要確定方向正確,他就會排除萬難,帶領團隊勇往直前。王伯綸則感恩的表示,在設廠時農科給予相當大的協助,由於窗口統一,在變更設計、相關法規處理上,相當有效率,藥廠的建照不到半個月就下來。
選擇農科建廠 為農民盡心力
談到當初選擇在農科設廠的緣由,王伯綸說,最主要是天明有30%的業務屬於外銷,而農科是境外保稅區的規劃,完全符合公司發展。此外,他也希望利用製藥廠優異的研發與製造力,幫助台灣農業升級,將台灣特有種農作物轉型為機能性生技產品。身為農科園區內最大的中藥製劑企業,王伯綸認為這正是天明的價值所在。
在農村長大的王伯綸,深知農民的辛苦,他記得有一年村裡的龍眼盛產,農人把賣不完的龍眼烘培成龍眼乾,龍眼只能保存七天,但加工成龍眼乾後可以保存兩年。他思考著:如果製成科學中藥,那麼保存期可以增加為三年,也能大幅提高作物的價值。為農民盡一份心、幫助農業轉型與加值也是他的願望。
所以從2009年起,天明的研發部門,也持續地以台灣的當歸、穿心蓮、牛樟芝、珊瑚草等作物作為研究主題,與各大學教授以產學合作模式進行科研計畫,成果也在陸續申請專利中。
位於豐和館2樓的桂花冠餐廳,在2014年被評鑑為屏東優級餐廳。
高瞻遠矚 接手豐和館
在農科園區中,有一棟兼具教育觀光和生活機能的「豐和館」,是農科園區獨一無二結合餐飲、觀光、購物及金融服務的綜合大樓。在2011年,當時天明的廠房尚未完工,農科長官就已主動找王伯綸商量,希望他以OT的方式來經營豐和館,希望能將豐和館打造為南台灣的特色景點。
王伯綸考量到當時農科的產業聚落仍尚未成熟,而且長治、內埔、鹽埔鄉等周邊總人口還不到二十萬,以理性分析,要帶動觀光不容易,不過他仍決定情義相挺,天明製藥與王伯綸夫婦對豐和館整體投資就將近5,000萬。
在市場限制下,招商與營運不易,但是營業額正穩步提升,「直到今年才達到損益兩平,但投資尚未回本。」但是他有信心未來能夠漸入佳境。
負責經營豐和館與天明觀光藥廠的于延龍經理說,從王伯綸身上學到最多的是格局與看事情的角度,「他的思考沒有框架,他現在規劃的是好幾年以後的事情。」于延龍舉例,在四年前,那時候農科全園區可能還不到五百人,王伯綸就告訴他們要在豐和館開餐廳,他當時心想,「怎麼可能,那要做給誰吃?」
如今桂花冠餐廳,已經是屏東北部少數可提供大型團客用餐及最優質的婚宴場所,餐廳最多可容納120桌,能讓1,200人同時用餐,也在2014年獲選評鑑為屏東優級餐廳。於是于延龍才明白,原來四年前王伯綸就已經規劃好,要讓餐廳成為豐和館裡的重要元素,漸漸地員工們更加信任他的判斷。
制度完善 以身作則
在短時間內能夠成功整合中醫藥上下游產業鏈,王伯綸自有一套帶人與管理方式。
「我不用去工廠,一切都照著規矩走。」王伯綸強調明確的作業標準與持續教育的重要性。為員工做教育訓練的人力資源部門,以及管考部人員都是由他親自帶,各部門也建立了各自的知識管理系統,讓新進人員也能自主學習。
除了健全的管理制度外,王伯綸相當重視主管的言教、身教,秉持著「正心正念」的經營理念以身作則,「我有宗教信仰,做事一向光明磊落,非常坦蕩,時間長了員工也會看的見。」于延龍說,王伯綸會特別叮囑他們,不管是做餐廳、做銷售都不能為了業績而去欺瞞消費者,不能誇大產品的功效,要實實在在的做生意。
太太詹易真觀察,「王伯綸有發掘人才的能力,他懂得識人而用。」製藥是很嚴謹的行業,所以主管一定得從基層訓練,他會遴選表現優異的員工來當主管,而一級主管都是由他親自訓練。王伯綸說明,「當然要先訓練,以後就給他舞台,讓他發揮。」
栽培人才,然後配合完善的管理制度,所以王伯綸可以不用事必躬親,整個企業也會朝向正向成長。
利用時間 盡力兼顧事業與家庭
其實,善用時間是王伯綸自幼就養成的好習慣。小時候家境清寒,為了節省電費,父母便要求他在學校就要完成作業,回家還要幫忙家務;大學又經過醫療體系分秒必爭的訓練,更加強了他對時間的掌控,王伯綸在發展事業上更是如此,「我一天當三天用,最貴就是時間,時間是買不到的!」
「我很堅持,想做的就腳踏實地把它做好。」自從接下診所開始,王伯綸自覺做中醫藥產業,就必須去了解、進修中醫。期間他先後到福建、南京念了中醫學士與中醫內科碩博士,並在政大企業家經營管理研究班(政大企家班)31期進修。在專業上不斷精進,讓他即使跨領域創業,依然能做到最好。
難能可貴的是,在全力拼事業的同時,王伯綸仍然能夠盡力兼顧家庭。詹易真形容,王伯綸公私分明,平常對員工很好,但是在公事上嚴格要求,目標一定要達成;而在家庭中就比較有彈性,會以家人為主。
清晨6點多,一般人仍在睡夢中時,王伯綸已經準備好要載女兒們去學校了,一路上女兒們會興奮的唧唧喳喳地爭相與父親聊天。送孩子上學後,王伯綸就直接到公司處理公務,這時還不到7點半,他經常是辦公室最早到的員工。
雖然公務繁忙,但是無論工作再忙,王伯綸仍會盡量抽時間陪伴家人,「他是很好的爸爸,跟三個女兒的感情很好,親子互動不在於次數或時間長短,而是質量。」身為孩子母親的詹易真笑著說。
詹易真認真地說,「現在我們不只照顧自己的家庭,天明製藥集團這個大家庭關係到許多人的生計,這是我們更大的責任。」
解說人員正在替遊客介紹中醫藥及生活中的健康保健知識。
天明的未來目標:每天幫助三千萬人
目前天明製藥的事業版圖也逐步拓展至海外,在香港與福建平潭縣都設有貿易公司,販售天明相關產品。天明的製程、品質與療效也獲得了國際客戶的信任,王伯綸表示,「近期分別有位於美國、英國、東南亞等國家的幾十家客戶主動接觸,洽談銷售或合作計畫,其中不乏國外知名品牌。」
「在生技產業裡,台灣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絕對是中醫藥。」王伯綸對於台灣中醫藥的前景充滿信心。他認為,天明未來要走向國際化,而且要能夠在他不在的情況下都能永續經營,就必須資本化、公開上市。而他也在過程中不斷地培育人才、培養接班人。
現在天明的產品每天能夠幫助二、三十萬人。王伯綸給自己定下了目標,只要每天能夠幫助到三千萬人就退休。至於達成的時間,他坦然地笑道,「那就交給上天,祂自會安排好一切。」
王伯綸小檔案
現職:
天明製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昭信標準檢驗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天明資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學歷:
台北醫學大學理學士
大仁科技大學製藥科技研究所碩士
政治大學企業家經營管理研究班31期結業
福建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士
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博士
經歷:
中華民國第三十三屆(2010年)創業楷模
中華民國工商建設研究會常務理事
台北醫學大學校友總會第七屆理事長
財團法人中華天然藥物安全推廣基金會董事長
財團法人立夫醫藥研究文教基金會董事
屏東縣藥品調劑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
台灣區中藥工業同業公會副理事長
國際3480地區台北大橋扶輪社08-09社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