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潮世代的退休問題,大約從2005年起就有大量的文章和研究,不斷提出警告要大家早做準備,而關心這個議題的讀者也越來越多,這件事已經從財經雜誌上的冷門專題,漸漸變成茶餘飯後的話題,最後活生生地出現在你我的身旁,成為一個不小的社會問題。
▲若以65歲退休來算,2010年可以說是台灣嬰兒潮世代的退休元年。Fotolia
2010年是台灣嬰兒潮退休元年
二次戰後的一、二十年間,世界各地爆發出生潮,這時期出生的人,就是所謂的嬰兒潮世代。具體的起訖年代,各地略有不同,例如美國普查局的定義是1946~1964年間,而台灣一般則是1945~1965年。以台灣來說,當時的粗出生率動不動就是千分之40,1950年更高達千分之50。此後出生率便一路下降,到2015年已不到千分之8。
若以65歲退休來算,2010年可以說是台灣嬰兒潮世代的退休元年,接下來的二十年,可望爆發「退休潮」,因為此後每年會有30到45萬人屆齡退休,相對的,新生代進入工作年齡,每年只有20萬人,可以說是「入不敷出」,這就是所謂的「人口負債」。
於是我們每隔一陣子就會看到退休潮的報導,例如,〈中華電爆退休潮,3年逾2,000人,退休金支出超過百億〉(2016年3月14日《工商時報》)、〈未來4年5400員工屆齡退休,因應退休潮,中華電準備450億元〉(2016年11月27日《中國時報》)、〈未來10年,將有1萬2290位大學教授將屆齡退休。台大等頂尖大學,10年內退休比例更將超過1∕3〉(2016年1月《遠見》雜誌)、〈國營事業技術斷層潮!未來七年退休人數達一萬七〉(2016年9月26日101傳媒)。
我相信,大家身邊也有不少這年紀的親朋好友陸續退休,只是沒被媒體批露而已。而且,不幸的是,這時候的大環境,諸多因素不利於退休,如超低利率、平均餘命增加、「人口負債」、經濟低成長等。也就是說,這一大批的退休潮,可不是人人都有金飯碗幫他們做好健全的財務準備,很多人必須自己面對退休後的經濟問題。
五百萬退休金夠用嗎?
我們先做一個簡單的估算,看看多少退休金才夠基本生活。低利率顯然是退休金的一大不利因素,以現在的利率約為1%計算,存款五百萬,一年只能孳息5萬元,還不夠生活費,如果沒有其他收入,就不得不吃老本。假設一年退休生活開支約30萬,那麼扣掉孳息,要吃掉本金25萬。以此計算,大約19到20年,就把本金吃完了。而根據內政部編制的簡易生命表,2015年,我國65歲國民的平均餘命為19.93年,剛剛好。
如果利率是4%,其他條件不變(即不考慮通貨膨脹,生活費增加),500萬可以撐29至30年的退休生活,應該綽綽有餘了。總之,在當前的環境下,500萬元大致上可以過一個基本款的退休生活,不必靠子女奉養。
500萬的基本款,有多少人達不到呢?理財顧問和財富管理公司每隔一陣子就會做抽樣調查。根據Yahoo奇摩「2016年金破產世代大調查」於2016年8月5日至8月22日進行網路問卷調查,「有高達6成的已退休者,在退休時所備有的存款不到500萬」!雖然網路調查會有樣本偏差,但根據我的觀察,這個估計並不離譜,而且世界各國,特別是美國等儲蓄率不高的國家,嬰兒潮退休族存不到基本款退休金的人,幾乎都在五成左右。根據富達投資(Fidelity Investment)的一份報告,美國有48%的嬰兒潮世代無法達到退休的基本生活水準。美國《Money》雜誌2016年的調查更發現,三成的屆齡退休美國人沒有退休金存款。
這就是嬰兒潮世代的退休風暴,一個前所未見的現象:一大群身心尚稱健康,估計平均還可以活二十年的人,一下子同時從工作崗位上退出,而且存款嚴重不足。怎麼辦?現在的觀念已經從早期的勸上班族多儲蓄多理財早做準備,慢慢轉向鼓勵延退、重回職場、或是微型創業再打拼。
原來,從整個人類文明來看,退休是很現代的事,不過是一百多年前,美國男性的平均壽命還不到50歲,而台灣男性的壽命恐怕也好不到哪裡。那個時代的人,基本上就是做到「身體拖不動」為止。如今,科學進步醫療發達,65歲的人再活個20年不是問題。這個顯著改變,足以影響人類生命週期的安排。如果身心狀況良好,也有工作意願,為甚麼65歲一定要退休呢?特別是財務準備不足的人。事實上,再多工作五年,即便只是part time,也可以有效化解退休金壓力,因為沒有收入的期間,就從20年降為15年,紓解了四分之一的壓力。
反過來說,嬰兒潮世代這麼多人退休準備不足,而餘命長達二十年,如果只能靠子女奉養或社會救濟,那是會拖垮下一世代的!
如何緩解人口老化?
加拿大已經體認到這個問題,並且跨出第一步。根據加拿大CBC News 2017年4月11日的一篇報導,新斯科細亞省(Nova Scotia)省政府針對嬰兒潮退休風暴,成立一個專責部門處理年長者就業事宜,他們認為,所謂人口老化,具體上就是嬰兒潮世代大量退休,如果可以延長他們的工作年限,一方面可以解決嬰兒潮世代的退休經濟問題,一方面也可以緩解人力失調問題。當然,這些年長者的工作方式和工作內容需要做一些調整,也許是縮短工時,也許是做些較不需體力的工作。
這麼簡單的觀念,其實不用宣導,台灣的小老百姓們早就自己往這個方向努力了。最近年金改革議題備受矚目,當大家把焦點放在公教人員身上時,我卻看到許多年紀顯然六十好幾的先生和女士,他們或在賣場服務、或在菜市場擺攤、或在開計程車、或是擔任大樓警衛、清潔人員,甚至於在家幫忙帶小孩、去醫院擔任志工。無需政府費心,他們自己為自己的生活負責。我看到了曙光並真心尊敬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