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近日發表文章稱中國規模第六大的招商銀行為「中國最危險的銀行」。Getty Images
第183期
《華爾街日報》近日發表題為〈中國最危險的銀行〉的文章,稱表面上看似順風順水的中國規模第六大的銀行──招商銀行,但細究下去就會發現問題。不過,招商銀行的做法正是中國銀行業的潛規則,招商銀行的例子只是揭露了黑幕一角。
根據招商銀行的年中財報顯示,上半年淨利潤快速成長,不良貸款餘額也大幅下降。招商銀行在香港股市的表現也很搶眼,其股價今年上漲近60%,觸及歷史高點。
《華爾街日報》說,招商銀行只是看上去很美。招商銀行嚴重依賴理財產品,最近幾年,中資銀行發行了數以千億美元計的理財產品,其中大部分沒有計入銀行的資產負債表。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招商行大量使用了所謂的資產管理計畫。這種越來越流行的金融工具,讓銀行可以將一部分不良貸款打包成證券出售給投資者。
招商銀行上半年這類高風險金融產品增加近20%,達到4,000億元人民幣以上,這裡很可能是許多不良貸款的藏身之處;另外,招商銀行的利潤也承受壓力。招商銀行一個主要客戶是安邦保險集團,安邦也持有招商銀行10%的股權。中國正在嚴查海外收購交易,安邦也在受調查之列。因此安邦的業務若受到威脅,招商銀行也可能遭到波及。
中國A股的上市銀行中,今年上半年的資產質量均出現大好態勢,不良率出現集體下降。這一切應該都是上述提到的資產管理計畫和理財產品所起到的作用。
中國經濟成長率近年來持續下滑,諸多數據表明,中國實體經濟仍處於困境當中。而和實體經濟關聯密切的銀行業,其數據卻看似美好。許多分析師長期以來懷疑中國壞帳的真實情況,或遠遠高於官方數據和銀行財報公布的水準。
中國影子銀行問題專家朱夏蓮經過研究,估計到今年底,中國金融系統中的壞帳總額將達到51兆元,是官方界定為不良貸款或關注類貸款的銀行貸款數字的5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