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失敗率超過90%,不懂失敗,哪會成功?

2017年失敗者年會參與者合影。XFail提供
第188期
曾允盈
創業者的必修學分 -- 創新創業是近年的熱門話題,然而陣亡率卻超乎想像的高。只有完整了解高風險背後的真正原因,評估自身承受挫折的程度,才能把損失降到最低。尤其在東方社會,更需要「失敗教育」。

不少MBA或頂尖工作的面試,很常出現這個問題:「談談你人生中最大的失敗?」

你會怎麼回答?
 


▲Bravo AI創辦人趙式隆,共同創辦台灣矽谷創業家協會。葉俊宏攝影



矽谷經驗》 
失敗是創業者的必修課

創新創業是近年的熱門話題,然而殘酷的是,陣亡率卻超乎想像的高。根據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創業諮詢服務中心統計,一般民眾創業,一年內就倒閉的機率高達90%,存活下來的10%中,又有90%在五年內倒閉。可以撐過前五年的創業家只有1%,前五年陣亡的機率高達99%。

既然創業是「高失敗領域」,只有完整了解高風險背後的真實因素,評估自身承受挫折的程度,才能把損失降到最低。而我們需要的「失敗教育」是:「不可能不失敗」、「越早失敗越好」、「失敗是創業必修課」。

2015年,當時的科技部部長張善政計畫送新創團隊前往矽谷。當時學悅科技公司的年輕創辦人趙式隆,也被選入計畫到矽谷發展。曾是行政院青年顧問和台大創意創業學程共同創辦人的趙式隆,對這段經歷體會甚深。回台後,他與其他創業者共同發起「台灣矽谷創業家協會」,致力把矽谷的風氣帶進台灣。

「去過矽谷之後,每個人印象深刻的一定是美國對失敗這件事的正向。」趙式隆談道,在東方社會,幾乎認定失敗是負面的,陣亡的故事往往沒人愛談,也不受歡迎,創業失敗者免不了必須承擔更多的社會眼光與壓力,同時也容易讓人忽略失敗的正面意義。

從創投的角度來說,東西方的差異也很大。東方社會多半不信任曾經失敗的創業者;但在美國,只要不是有道德上的瑕疵,公司也曾經有成長,失敗越多次,投資人會更願意投給你。



風險評估》
學習前人的失敗之路

2018年4月即將邁入第四屆的「XFail失敗者年會」,即是由「台灣矽谷創業家協會」舉辦,以只演講不發問、台上台下分享自身經歷的方式舉行。趙式隆正色道:「台灣有太多新創都講成功,但給你同樣的步驟你也不會成功,可是一定會失敗的路卻是一樣的。如果我們找到一群願意分享、繳過學費的人,在知識共享下,大家不用再繳一次學費,是有價值的。」

失敗很難嚴格定義,公司倒閉、長期沒有營收、曾經發不出薪水、預期目標和現實相差很遠,都可以是失敗的樣貌,很難一概而論。對大部分人而言,「結束營運」是普遍定義的失敗,但其實在遇到困難、面臨低潮的時候,創業者可以決定要周轉、咬牙撐下去,或者馬上收手。失敗沒有共同答案,就是一個相對於成功的概念。

為甚麼了解失敗很重要?對於正準備創業的人而言,失敗者的經驗是一種風險評估,思考如果換成是你,面對負債、夥伴反目、家庭失和、失去健康、毫無個人生活、社會眼光與壓力責任等,你能不能承受?這是你想要的挑戰嗎?

對於已經創業,追求成長期的創業者來說,哪些錯誤一定得避免?如何培養自己擁有創業者的核心能力?趙式隆建議道:「當你已經開始創業,我更希望創業者先看到接下來要走的路,心裡有個準備,或做點防範。成功雖然不可複製,但失敗的原因卻大同小異。失敗者年會的整體設計很正向積極,大家可以思考,你再做一次怎麼樣比較好?怎麼用正向態度站起來。」

所以,想要創業「成功」,必須先學會「失敗」這堂課。以下即介紹電子商務社團TeSA共同創辦人周振驊以及快豹科技的創辦人張國基,他們分別修了甚麼「失敗學分」,又從中汲取了甚麼「成功養分」。

 

* * * *


AppWorks合夥人林之晨統計台灣前5大創業失敗原因:

1. 缺乏市場需求(42%)
2. 現金用盡(29%)
3. 錯誤的團隊(23%)
4. 售價與成本因素(18%)
5. 失去專注(13%)
 

相關文章:

TeSA共同創辦人周振驊 跳脫製造思維翻轉谷底

快豹科技創辦人張國基 慘賠1500萬後站穩腳步

新創四要素 少走回頭路

避免企業自爆的簡單經營原則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北投奇岩社區孕育兩座「生態池」
沿著台北捷運淡水線到達北投地區,在奇岩站下車後,順著公館路向南走,周圍的房子是一棟棟透天「豪宅」。緊鄰這些「豪宅」…
歐美名校掀起孔子學院關閉潮
2015年是中英兩國政府開展的文化交流年。近日,英國媒體披露了2013年時,…
敏感時刻 LINE中國無法「連我」
韓國手機通訊軟體LINE(中國版本稱「連我」)7月1日晚突然無法在中國大陸正常使用,用戶無法登陸、收發訊息。由於當機時間恰逢香港七一大遊行…
活動櫥窗
提升職場力商業數據分析與圖像表達 職場必備兩大能力:數據分析力、圖像表達力,讓你一個願望兩種滿足。課程包括:…
杏月賞花嘗嚐果
杏,也叫做甜梅,依品種不同,有金杏、白杏、紅杏、八達杏、火杏和木杏等之分,是和我們的國花──梅一樣,同屬於薔薇科的一種落葉喬木。…
放下自我 終能成就自我的大長今
韓劇《大長今》轟動一時,故事傳達了勇氣與堅持,是其能收視長紅、震撼人心的關鍵。 人生的所謂「前途」不在獲得財富尊榮,而是不放棄真理。…
終結小兒麻痺 扶輪社挑戰單車環島
10月一個微冷的清晨,台北街頭民眾熙來攘往,他們臉上沒有太多表情,或帶著些許倦容。前一夜氣溫驟降,彷彿宣告秋老虎不再威猛,…
2010年的紙上富貴和虛構繁榮
2010年的經濟情況比2009年好,政府估計全年經濟成長率可達9.98%,是20多年來最高的經濟成長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