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薪時代更應長期投資

低薪時代,財富增長跟蝸牛爬得一樣慢,怎麼辦?Fotolia
第188期
林茂昌
作者為台灣知名的翻譯家,翻譯過多本重量級財經著作,如葛林斯潘的回憶錄《我們的新世界》、暢銷書《黑天鵝效應》、《師父》、《馬丁沃夫教你看懂全球金融》、《大債時代》等。曾任台証期貨總經理、期貨商公會理事。自2004年即財務獨立從事價值投資。2011年出版第一本著作《我的職業是股東》,廣受好評。

低薪無疑是最近的熱門議題,報章雜誌不乏各界專家學者的精闢分析與建言。我一向不喜歡湊熱鬧,本無須班門弄斧,但我覺得,低薪基本上已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目前無解(甚至會繼續惡化),即使我們的政府勉強提出一些改善政策,恐怕也是治標不治本,如果不是完全無效的話。面對低薪,有時我們必須轉個彎,換個角度去因應。

 

世界性低薪 原因為何?

三個主要因素,造成當今世界性的低薪問題。首先是全球化。在生產要素價格趨於最低者的原理之下,薪資就像被一個無形的地心引力所約束。這點,相信大家都已經耳熟能詳。例如中國和印度成為世界的製造中心或後勤中心,無論美國、歐洲、還是台灣,在自由經濟之下,都會出現廠商外移和廉價商品進口的問題,而這兩個管道,最終造成國內工資難以上漲的壓力。當中國或印度薪資漸漸上升,全球製造基地又自動移往越南、柬埔寨等地,永無止境。

第二因素是全球性的貨幣寬鬆措施,導致資產嚴重膨脹,房價異常飆漲,所得分配不均。薪水是高是低,總要有個比較基礎,而房價就是一個重要指標。2008金融海嘯之後,以美國為首的貨幣管理體系,祭出史上最大的寬鬆措施,零利率、負利率、QE等,根據金融時報、穆迪信評等單位的研究報導,除了希臘、葡萄牙等少數有金融危機國家之外,歐美亞洲各地均出現房市泡沫現象,房價所得比不斷攀高,超出合理範圍。也就是所謂的「薪水不漲,房價狂漲」現象。高房價讓低薪問題更難以忍受。

貨幣過於寬鬆引發房市泡沫這個因素,我們其實也很清楚,只是因應之道有限,因為政府害怕緊縮措施一旦執行,就會影響經濟成長,一不小心就造成房市崩盤引發金融危機。況且,普天之下,有多少政府敢長期採取緊縮措施?於是各國的理想算盤是無痛化解,最好能透過通貨膨脹和薪資增加來淡化房市泡沫問題。也就是說,房價所得比過高的問題,很難寄望房價的大幅下跌。

第三個因素是新科技或新企業不斷地把現有工作零工化。倫敦大學教授史坦丁(Guy Standing)教授發現世界各國,包括先進工業化國家,近年來經常出現一系列以往無法想像的現象,如:生產力上升,平均薪資卻下降;就業率上升,平均薪資下降、企業獲利增加而平均薪資下降等。他經由實證研究發現,新科技把許多傳統的工作消滅了,同時也創造出新工作,但這些新工作往往是低薪的。何以如此?
 


▲省吃儉用,就算資金小,早日並長期投資股市,只要有毅力、持之以恆,複利效果就能出現。Fotolia

 

原來,新科技可以把一個傳統上完整的朝九晚五工作,拆解成零零碎碎的片段,透過網路系統分包出去,即所謂的群眾外包(crowdsourcing)或零工經濟(gig economy),如Uber司機、實習生、臨時講師、臨時清潔工或送貨員等。史坦丁認為,和傳統的勞動階級比起來,零工工作者的待遇更糟糕:薪水通常更低、更沒有保障,沒有固定雇主、也沒有固定職位、還必須花很多時間搜尋工作。他稱之為流離的工作階級(the precariat)。隨著Uber、Airbnb、Amazon Turk等國際科技大企業的出現,流離工作階級將有增無減,成為一個勞工看不到未來的世界。

請注意,每一件零工媒合案,都會被抽取某個成數,作為平台提供者的收入。史坦丁把平台提供者稱為收租階級(the rentier),因為他們是金字塔頂尖的菁英階級,本身不用工作,靠著提供平台,賺取他人的勞動成果。而當這個收租模式建立之後,他們就會想盡辦法擴張到更多的領域,以謀取更大的利益。

零工化的第一波是一般低階的工作,將來會不會因為科技進步,人工智慧、雲端大數據等因素,進一步把比較專業的工作,如理財、會計、顧問等也零工化,實在很難說。史坦丁引用麥肯錫的研究指出,未來五到十年內,有三分之一的工作契約,將是在網路上產生的。他認為勞動所得和資產所得的差距也將因此漸行漸遠。

 

低薪年輕人 希望安在?

綜合這三項因素,我認為低薪是全球性的經濟問題,遠比我們想像的更為嚴重且複雜,一昧等著政府去解決也不是辦法,必須自尋出路。因此,我要在最後轉個彎,換個方向談問題。政府要如何做,我們悉聽尊便;但對於個人,尤其是陷入零工經濟的年輕人,卻可以奉上一個淺見:省吃儉用,早日累積小額資金並長期投資股市。不要以為資金小就認為不可能或是太困難。其實只要有毅力,一點兒也不難,重點是持之以恆,讓複利效果出現。

我曾經在拙著的一本理財書籍中提到美國一位老太太,如何在1935年用她擔任祕書數年所存的錢,以每股60元買了3股亞培股票,接著股息再投資,只買不賣,到2010過世時,竟然累積達市值700萬美元之譜。

無獨有偶,一位在2014年過世的二戰退伍軍人李德(Ronald Read),先後當過加油站服務生和百貨賣場清潔工,竟然靠長期股票投資,累積市值約800萬美元的財富。他在遺囑中把總計約600萬美元捐給當地的圖書館和醫院。他的持股多達95檔,許多股票抱了數年甚至數十年。李德生活甚為節儉,開著一輛二手的Yaris,朋友都不知道他原來是個百萬富翁!(用新台幣算,更是億萬富翁。)

我深信任何人都可以經由勤奮節儉再加上股市長期投資的複利效果,脫離所謂的流離階級。現在年輕受薪階級的憤怒是可以理解的,但請別忘了,長期複利效果是你們的最大優勢,好好把握,至少是一線希望。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邂逅
  曾經看過一本原住民部落紀實書籍,深受吸引。樂水,這個山水相伴、靜待探索的宜蘭美麗村落,在幾年後的一個初秋,我拜訪了她。 樂水村由碼崙、…
不堪成「怨士」 中科院院士聯名「網開一面」
5月30日在北京召開的全國科技「三會」上,有中國科學院院士稱,他們不反對中國政府屏蔽國外網際網路,但懇求對科研學者網開一面,…
歐洲能源危機 恐變政治危機
俄烏戰爭延燒,西方各國持續加大對於俄羅斯的制裁,使得歐洲能源危機不斷升級,宛若已逼近能源業的「雷曼時刻」。 北溪天然氣管道(North…
大媒體小故事
15. 後繼有力   「業務部的最近大概很操吧?」 「唉呀,這沒甚麼吧!偶爾也要讓他們感受一下我們的辛苦!」 幾個東科的夜線記者下班時,…
金融海嘯10週年 中國將步入後塵?
在全球金融海嘯屆滿10週年前夕,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首席經濟學家、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羅戈夫(Ken Rogoff)警告,…
報紙「開天窗」 中媒無言的抗議
溫州動車追撞事故第7日,即傳統上祭悼死者的「頭七」來臨之際,中共中宣部再下禁令,要求「報導迅速降溫,除正面報導和權威部門發布的動態消息外,…
波特教授到底有沒有支持ECFA?
競爭力大師波特(Michael Porter)到台灣來,有些報導稱:「波特說ECFA是台灣唯一的選項。」馬總統因此拿著這句話宣傳說:「…
陳傑豪 翻轉功典資訊攀上高峰
一個16歲赴美就學、35歲回台的青年才俊,僅僅花了10個月的時間就讓一間業績持平、苦撐12年的本土企業大翻轉,於2011年打敗IB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