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末初春、春暖花開的高雄,一群活潑的社區媽媽帶上家裡的小朋友,與來自國立高雄餐旅大學休閒暨遊憩管理系的熱情大學生,群聚在橋頭的一塊有機農田裡,展開一天的農事體驗與田園餐桌活動。
三月初的南台灣,已是豔陽高照。在農田主人阿翔伯的帶領下,媽媽與小朋友、大學生們,輪翻分組,戴上斗笠,親自踩上清新芬芳的土壤,種下一顆一顆的玉米、黃豆,以及秋葵的苗。
▲學習彎腰當農夫,感受「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艱辛。
只見一人拿著桿子挖土、另一人把玉米種子置入後復土,大夥同時也聽著農田主人阿翔伯介紹:「你們知道今天播下的玉米種子多久會發芽嗎?」回答不同數字的聲音此起彼落後,答案揭曉:「三天就會發芽,而且二個月後就變成你們吃的玉米筍,三個月就成為你們吃的玉米了!」
當播種黃豆時,阿翔伯再次為大家建立觀念,「你們知道毛豆其實就是黃豆嗎?毛豆是年輕時,等它老了、乾了就變成黃豆。」而且,更厲害的是,玉米和黃豆竟然可以種在同一塊田裡,「因為它們吸收的營養素不同,而且都是旱作,吃露水就能活,所以可以一起種。」
▲漫步在有機向日葵田裡,聆聽農田主人阿翔伯的生態導覽。
剛入春的田間,已長滿了有機向日葵、萵苣,導覽中阿翔伯還告訴大家,這塊田裡還會再種上蕃茄、百香果、絲瓜、哈蜜瓜、大白菜、芋頭等等,不管是媽媽、小朋友或大學生,都在這一場春耕體驗中收穫甚多。
真正的重頭戲在下午熱鬧登場。前幾週已經接受過喜來登廚師的專業訓練,學會做中餐、西餐、農村菜共十二道料理的社區媽媽,每一位配上五個大學生,分成五組,協力做出五道事先預定好,並加進在地田園特色的料理。
▲有機農田主人阿翔伯為大家介紹半自動的播種機。
▲高雄餐旅大學休閒暨遊憩管理系梁榮達教授,帶著社區媽媽與學生們,一起從農事體驗中,激盪出有故事性的田園活動。
媽媽們有對料理的專業、對在地社區人文的了解,休閒系大學生有對遊程設計、體驗活動的創意,兩者結合,希望能激盪出有故事性的田園體驗活動,「這就類似從產地到餐桌的概念,不僅是食材上到餐桌,更加入休閒系學生的發想,帶著媽媽們一起思考社區、人文的元素,加上「煮」這件事,可以發展成怎樣的體驗活動。」高雄餐旅大學休閒暨遊憩管理系梁榮達教授,一席話闡明了今天活動的主要目的。
大夥拿出原料素材,擺上小巧瓦斯爐、鍋具、廚具後,安靜的田園一下子熱鬧了起來,此起彼落、交頭接耳地討論如何為今天的菜色加分,並適當地分工煮出足供六、七十人飽足一頓的晚餐。
▲學生與社區媽媽分工合作,烹調美味。
▲組學生與社區媽媽做出充滿道地鄉土味的「割稻飯」,還把多的材料做出多盤高麗菜、炒蛋。
經過將近兩個小時後,融入在地火龍果、玉米的前菜沙拉「呱呱交響樂」、充滿道地鄉土味的「割稻飯」、「紅蘿蔔銀耳雞湯」、「醣醋魚片」以及美味甜點「椰奶西米露」等琳瑯滿目的菜色,紛紛美味出爐。學生們歡喜地表示,在有機農田裡,第一次煮這麼多人份,真的很開心;媽媽們也表示,學到很多,跟大家一起玩也很開心。
▲香蔥烘蛋。
▲前菜沙拉「呱呱交響樂」。
▲醣醋魚片。
▲紅蘿蔔銀耳雞湯。
這一場「橋頭田園餐桌農事體驗活動」其實是由高雄餐旅大學承接教育部補助大學社會責任計畫所主辦,整個計畫從2017年8月起執行到2018年3月。這八個月的時間中,結合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國立高雄科技大學、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朝陽科技大學,以及橋頭區公所、在地社區發展協會、水流庄人文協會等十幾個合作單位,協助高雄縣橋頭區把在地特色發揚光大。
短短數月內,利用當地蜂蜜、牛奶、瓜果,已成功開發出數項在地伴手禮,包括火龍果冰淇淋、雪Q餅、果醬、果汁等,並找到優良廠商技術轉移、銷售;也舉辦各式活動,如「情覓橋頭」園遊會進行推廣行銷。此外也根據當地特色與人文發展,結合農田設計出體驗遊程。
未來,這項計畫還會繼續與橋頭區合作,推動社區關懷據點,讓大學、社區能夠更緊密連結,發揮彼此所長,創造更多元豐富的社會價值。
(本計畫為教育部用以關懷社區、善盡大學社會責任之政策廣告宣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