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ty Images
11月下旬「川習會」後,美國在宣布貿易戰停火90天之後,立即將對中國的打擊重點放在盜竊知識產權的經濟間諜方面。華為公司多年來備受「盜竊知識產權」、「間諜軟件」等指控,華為公司創始人任正非之女、現任首席財務官的孟晚舟在加拿大過境時被加國當局應美國要求抓捕,準備將其引渡到美國,而中國則抓了三位加拿大人作為回應,並指責美國抓捕孟晚舟是政治操作。這說明中國壓根還未將「盜竊知識產權」與「經濟間諜」聯繫起來,對美中貿易戰第二季的重點是「反經濟間諜」還未做好準備。而隨後美國司法部又宣布將公布一批起訴名單,12月20日公布的是兩個駭客。對中反間諜戰全面開始。
禍起《中國製造2025》:一份知識產權盜竊指南
2018年3月中美貿易戰一開始,北京就知道美國盯上了《中國製造2025》計畫,明白「美國最大的關切不是貿易赤字而是國家長期競爭力」,但多年盜竊知識產權成習慣,認為美國年年都批評中國不尊重知識產權卻無奈其何,以為這次只要不再強調《中國製造2025》,就可以矇混過關。
但這次美國政府卻非常認真。2018年6月6日,美國參議院小組委員會曾舉行題為「千人計畫:中共滲透和利用美國學術界的運動」的聽證會,披露中共對美諜戰資訊。美國國防及情報官員在聽證會上表示,中共通過「千人計畫」吸引在美國受教育和工作的科技人才,其目標是通過合法及非法的手段將美國技術、知識產權和知識轉移至中國,形成強大的國家競爭力。12月12日,美國參議院司法委員會舉行一個關於中國間諜問題的聽證會,美國司法部助理部長約翰‧德莫斯(John Demers)在會上作證時表示,「中國製造2025就是一個盜竊指南,……從2011年到2018年,超過90%的國家間諜案涉及中國,中國的行動速度正在加快」,「劇本很簡單:掠奪、複製和取代」,「掠奪美國公司的知識產權,複製美國公司的技術,然後在中國市場和全球市場上取代美國公司」。在這次會議上,FBI高官嚴厲警告:中國間諜活動已演變成國家和經濟安全威脅。
加州民主黨參議員卡瑪拉‧哈里斯(Kamala Harris)提出一項議案,將對美國目前的經濟間諜法進行修改,放鬆其中的一些限制,使美國檢察官能夠直接起訴那些在國外進行經濟間諜活動、其竊取行動對美國造成「切實的經濟影響」的個人。與知識產權密切相關的中國政府引進人才的「千人計畫」,早在歐巴馬第二任期內就受到FBI特別關注。
千人計畫:FBI的關注點
這裡必須解釋一下何謂「千人計畫」。中共一向很注意海外統戰工作,對於在美國科技界取得成就的中國大陸人才,一直跟蹤關注拉攏,早在1990年代中後期就設立了「長江學者計畫」,高薪聘請他們回國兼職或做短期學術交流。2008年開始,中共中央組織部牽頭,統戰部、教育部、科技部等共同發起設立「千人計畫」,目標是網羅在國外著名大學、科研機構擔任相當於教授職務的專家學者,國際知名企業的專業技術人才,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或掌握核心技術的人才。全職回國者每年在大陸工作不少於6個月;短期回國者要求連續3年在大陸工作每年不少於2個月。由於待遇優渥,加上歐巴馬時期,美國政界、智庫、商界與學界都是親中的「擁抱熊貓派」占壓倒優勢,不少學者都以參與這計畫為榮。美國方面,無論是這些人的就職機構還是政府,都未公開表示過反對。
但隨著中國侵犯美國知識產權事件頻發,「千人計畫」就成為FBI關注的對象,許多案子調查在歐巴馬第二任期內已經完成並準備好起訴。自2017年開始,美國有多位千人計畫的的中國科學家被捕並判刑,他們是密西根州立大學自動化機器人專家席寧(Ning Xi)、維吉尼亞理工大學生物系統工程系前教授張以恆(YiHeng Zhang)、通用電氣公司(GE)主任工程師鄭小清,以及美國海洋和大氣管理署(NOAA)前華裔科學家王春在(Chunzai Wang)。他們的共同特點是:在上世紀中國改革開放後赴美深造,取得博士學位並在專業上取得突出成績;入籍美國,但都是中國「千人計畫」學者,王春在與張首晟一樣,都是中國科學院院士。2018年8月,德州大學安德森癌症研究中心成為FBI打擊重點,該中心有18個人或被抓、或被解僱、或被要求辭職,其中包括四名華人教授。
在孟晚舟途經加拿大被逮捕的12月1日,美國史丹佛大學物理系終身教授、「千人計畫」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張首晟自殺,人們普遍將這一事件與11月20日美國公布的《301調查報告》聯繫起來,該報告指稱張首晟的丹華公司利用風險投資向中國轉移技術。
《2025中國製造》計畫將「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列為十大重點領域之一,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是美國最大的醫學科研機構,隸屬美國衛生及人類服務部,由聯邦政府撥款,資助美國研究型大學與研究機構的相關項目。2018年12月13日,NIH顧問委員會向院長柯林斯(Francis Collins)呈交的調查報告,矛頭指向北京招攬海外學人的「千人計畫」,指一小撮外國研究人員一手拿美國錢、一手替中國搞科研,將美國知識產權轉移到自己的國家,讓美國各地的研究機構成為受害者。這個報告指出三個關鍵點:一、入選中國「千人計畫」的一個關鍵資質就是能接觸知識產權;二、違規行為多,有人破壞研究院的「同行評審」(peer review)系統,將科研申請書、提案和會議內容與非評審員分享;三、一些人沒有披露他們從外國政府獲得的資源(報酬、項目經費)。 自2018年8月以來,中國現在已經將「千人計畫」的公開招聘轉為地下,也不再公布入選者名單。
▲美國對中共的打擊重點已放在竊盜知識產權的經濟間諜。Fotolia
20年前被擱淺的《考克斯報告》
前一回論及中美知識產權之爭時,華人作家陶傑在《蘋果日報》上發表評論,認為這事不能全怪中國,因為美國完全不設防,讓中國可以長驅直入。陶傑意在批評美國的疏忽,這點我其實同意。而美國這種疏忽,說起來完全是自己對中國的錯誤認識所致。
美國是世界上的科技大國,每項科研成果的取得,都花費巨大,因而重視保護知識產權。1996年,美國通過了《經濟間諜法》(Economic Espionage Act,簡稱EEA),首次規定「竊取商業機密或知識產權等無形資財」為刑事犯罪。這種經濟間諜有別於竊取政治、軍事情報的間諜,美國司法部為此專門頒發指導手冊,指出經濟間諜罪必須同時具備四要件:一、被告人竊取或在未獲得商業機密持有人允許的情況下獲取、破壞或者傳播訊息;二、被告人明知相關訊息是為人所專有;三、訊息是商業機密;四、被告人的行為是基於使外國政府、外國機構或者外國代理人獲益的目的。第四要件成為犯罪能否成立的關鍵。
EEA出台之後,美國眾議院由來自加州的共和黨眾議員克里斯托弗‧考克斯(Christopher Cox)主持起草了一份機密報告,稱《考克斯報告》(Cox Report),並於1998年6月18日以409對10票的結果,決定成立一個特別委員會,其任務是調查技術或其他信息是否轉移到中國,因為這些技術很有可能被用於加強已有核武器、發展洲際彈道導彈或研製其他大規模毀滅性武器。該報告指出,中國於1980年代至1990年代在美國展開了大量的間諜活動。中國蒐集情報並非依靠專業人員,而是通過訪問學者、學術交流項目、在美國科技界或機要部門工作的華人、記者等。
當時正是美國結束「六四」時期宣布的經濟制裁,中美各方剛剛恢復正常交流,亟盼加強中美交流的美國學界、商界、科技界對這個報告強烈反對,甚至有人將其批評為「麥卡錫主義」,在美國國內各方的巨大壓力下,《考克斯報告》束之高閣,此後20年內,歷經柯林頓、小布希與歐巴馬,中美關係一直在「重要的經濟合作夥伴」、「戰略合作夥伴」、「重要的戰略合作夥伴」這幾種定位中游移徘徊,落網的中國經濟間諜與其從事的大規模活動相比,實在不算多。對比美國FBI、參議院2018年對中國經濟間諜的指責,除了偷盜的技術更高級之外,中國的方式完全相同。
中共從不承認自己在外從事間諜活動,凡落網的間諜,中共也絕不會想辦法交換——也就是說,中共不保護自己的間諜。一旦落網,任其自生自滅。但從2017年美國抓了幾個參與「千人計畫」的華人科學家之後,中國於2018年6月出爐新版《國家情報法》,其中第七條明載:「任何組織和公民都應當依法支持、協助和配合國家情報工作,保守所知悉的國家情報工作祕密。國家對支持、協助和配合國家情報工作的個人和組織給予保護」——這條等於向全世界宣布:中國在情報戰中,確實利用中國人進行「人民戰爭」,這無異於將全球的中國人置於可疑境地。但是,中國如何保護自家間諜,以及有無足夠的保護能力,卻是另一回事。獲獎無數、被國際物理學界公認為「離諾貝爾物理獎最近」的張首晟自殺,應該是對中國的保護能力並無信心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