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二個節氣,也是夏季的最後一個節氣。今年7月23日,太陽到達黃經120度之時,即為「大暑」。
「大暑」表示炎熱至極,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比小暑還要熱。《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六月中,……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歷書》記載其氣候特徵為:「斗指丙(即北斗七星的斗柄所指方位為太陽黃經120度)為大暑,斯時天氣甚烈於小暑,故名曰大暑。」
大暑物候
我國古代將大暑分為三候:「一候腐草為螢;二候土潤溽暑;三候大雨時行。」意思是說,螢火蟲產卵於枯草上,大暑時,蟲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認為螢火蟲是腐草變成的;此時天氣開始變得悶熱,土地也很潮濕;常有大雷雨出現,這大雨使暑濕減弱,天氣開始向立秋過渡。
唐代詩人元稹的〈詠廿四氣詩‧大暑六月中〉詩裡則如是描寫了大暑的景致:「大暑三秋近,林鐘九夏移。桂輪開子夜,螢火照空時。瓜果邀儒客,菰蒲長墨池。絳紗渾卷上,經史待風吹。」
意思是,大暑一過,秋日就降臨,林子裡敲起大鐘的聲音,彷彿能讓人感覺到夏日的暑氣在一點一點的消失,苦熱當頭,既然逃不掉,還不如靜下心來享受月明星稀,螢火蟲飛舞的仲夏夜美景,這只有浪漫的心才能發現。
▲大暑期間,台灣有吃鳳梨的習俗,民間百姓認為這個時節的鳳梨最好吃。Fotolia
大暑習俗吃涼喝熱
大暑節氣,民間流行的習俗相當多元,但不管哪一種習俗,都體現出人們追求身體健康、吉祥平安的美好願望,也給豐富多彩的節氣文化增添了獨特的色彩。
1.台灣吃鳳梨:
大暑期間,台灣有吃鳳梨的習俗,民間百姓認為這個時節的鳳梨最好吃,加上鳳梨的閩南語發音和「旺來」相同,所以吃鳳梨也被用來作為祈求平安吉祥、生意興隆的象徵。
2.山東喝羊肉湯:
山東南部地區有在大暑這天「喝暑羊」(即喝羊肉湯)的習俗。入伏之時,正是麥收結束的短暫農閒期,夏收剛過,人已疲憊,藉此機會休養生息,享受大自然的恩賜。
3.浙江送「大暑船」:
送「大暑船」是浙江沿海地區的民間傳統習俗,其意義是把「五聖」送出海,送暑保平安。送「大暑船」時,同時也伴有豐富多彩的民間文藝表演。
古人如何消暑?
在沒有空調的古代,人們是怎麼度過苦夏的呢?除了精神層面「心靜自然涼」的方法外,古人也發明了許多消暑的妙招。
1.冰鑒與冰桶:
考古發現,早在周代,古人就有了用來貯存冰塊的冰窖。春秋戰國時期則發明了「冰鑒」,這是用青銅鑄成的大型容器,上面有蓋,可以隨時打開蓋子取食裡面冰涼的水果和飲料。
到了清代,宮內改用「冰桶」,桶有四足,足下有托,用來防潮,「冰桶」不僅可以冰鎮飲料、水果,箱蓋上還設有透氣孔,能起到「空調」的作用。
2.清涼殿與自雨亭:
漢代的清涼殿及唐代的含涼殿都是古人用來避暑的宮殿,宮殿中安裝了機械傳動的製冷設備,使得滿室清涼,與此同時,還利用機械將冷水送向屋頂,激起涼氣,以達到消暑之目的。 這種水冷建築不光皇帝用,大臣也有建造的,如《封氏見聞記》記載,天寶年間的大臣王鉷便在家裡蓋了個「自雨亭」,水「從簷上飛流四注,當夏處之,凜若高秋」。
3.瓷枕與竹夫人:
為度過酷熱的長夜,古人還發明了內部中空,下端有孔穴可以透風的瓷枕,由於瓷器表面有一層冰涼的釉面,因此很快便成為古人夏季寢具的首選。
另外,古人還發明了「竹夫人」,竹夫人又稱竹幾、竹夾膝,也是夏季納涼用的物品,它由竹篾編成,網狀圓筒形,可懷抱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