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耍是一個神祕元素,沒有特定形式、具體定義,更沒有明確效益。所以自古以來,東西方文化大致都把玩耍當成不正經的事,有別於認真讀書、工作等「正經事」。韓愈說:「業精於勤,荒於嬉。」米開朗基羅說:「如果人們知道我是多麼努力才得到精熟技藝,這一切看起來就一點兒也不神奇了。」二者都強調認真學習和努力工作的重要性。似乎,玩耍只是精力過剩時的發洩,或是工作之餘的調劑。但玩耍真的只是這樣嗎?
人類是最會玩、最能玩的物種
科學家發現,玩耍行為不只存在於人類或少數高等動物,也存在於鳥類、章魚、甚至於蜘蛛和螞蟻。可以說,玩耍是許多物種普遍具有的行為。如果玩耍真的一無是處,或是弊大於利,那麼在殘酷的物競天擇演化下,早就銷聲匿跡了。玩耍的存在,必然有很深的意義。這幾年,來自不同領域的研究,如神經學、生物學、心理學、社會學等,也逐漸漸發現,玩耍其實是一種影響深遠的生物過程,許多物種因為有玩耍,而變得更有彈性、更有適應力、甚至更為聰明,從而也提高了存活率。
玩耍的重要性絕對不低於捕獵覓食、躲避危險或交配繁殖,而且,越是高等動物,玩耍行為就越多,玩耍的期間也越長。人類是最會玩、最能玩的物種,可以說終其一生都具有玩耍的能力和需求。玩耍是我們與生俱來的本能,而且作用在語言文字甚至道德教化之前。美國國家玩耍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Play)創辦人布朗(Stuart Brown M.D.)醫師認為,人在玩耍當中會顯現本性最純粹和最真實的一面,這種狀態是其他活動很難達到的。
反過來說,沒有玩耍會怎樣呢?加拿大神經科學家培里斯(Sergio Pellis)從老鼠實驗發現,成長過程完全沒有機會玩耍的老鼠,大腦前額葉的發育明顯受阻。大腦的前額葉掌管非常多的功能,包括決策、計畫、問題解決、推理、社交和情緒發展等,在在都和生存有關。事態嚴重啊!
玩耍是職場、求學讀書的救命仙丹
回到工作和玩耍的問題上。玩耍是不是如傳統觀念所認為的一樣,嚴重影響工作呢?越來越多研究顯示,不但不會,而且玩耍還是職場或求學讀書的救命仙丹。德國馬丁路德大學(Martin Luther University)普洛爾(René Proyer)博士研究成人玩耍十餘年,指出玩耍帶給職場許多的好處。第一個好處是,在玩耍狀態當中,不論成人或兒童,都更有活力更為健康,同時也更具抗壓性。第二,在玩耍當中更容易交朋友,得到更好的社交關係。第三,玩耍可以讓想像力盡情發揮,創造力飆升。當我們面對爛工作、爛主管、爛客戶,再加上一大堆的壓力、挫折問題時,玩耍剛好是一帖解藥,而且沒有其他方式可以取代。當然,這並不是說當你遇到職場問題,只要努力玩耍就一切搞定。而是說,與其鑽牛角尖,不如換個心境,進入玩耍狀態,可以使你更有能力面對問題、解決問題。
布朗的想法很具啟發性:玩耍的反面並不是工作,而是壓抑憂鬱。玩耍和工作本質上並不衝突。許多成功的人士其實是把工作當成玩耍。在工作當中,進入玩耍狀態,因而樂此不疲,而且創意十足。過於強調工作,卻缺乏玩樂,長期下來會造成不良的影響,就像實驗室沒有玩耍的老鼠一樣,變得呆滯而缺乏應變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現代企業也漸漸接受這個觀念,希望引進玩樂氣氛,成為企業的一個特色,讓公司更活潑更有創意,也更有生產力。而員工也覺得溫馨自在,更有歸屬感。
如何把玩耍狀態融入工作中?
成人要如何進入玩耍狀態,又如何把玩耍狀態融入工作中呢?這正是許多創意顧問公司的專業,也是他們的拿手絕活。其實,你不必花昂貴的顧問費,也可以把玩耍文化引進公司,活化職場。人都有赤子之心和玩樂的天賦,只是在長期工作壓力之下,漸漸失去了這個本能。只要稍加誘導,就可以讓員工或你自己找回玩樂天賦,體會玩耍的超級活力。
很簡單,玩耍是一種狀態或心境,而且會互相感染。當你進入一個充滿玩耍氣氛的環境,很自然就會有所感受,馬上產生共鳴,然後很輕易就進入玩耍狀態。因此,最容易的方法就是向小朋友或寵物學習,營造和他們相處的機會,因為他們天生就會玩耍,向他們取經,收效最大。國際知名的IDEO公司最善於此道,他們有一個案子就是邀請小朋友到企業,讓他們在玩耍中試用企業的產品。
當然,方法很多,無須拘泥,也不必限於職場。例如前一陣子疫情緊繃,就有武漢市和義大利的小市民在封城當中,集體站在陽台高歌歡唱,此起彼落好不熱鬧。他們瘋了嗎?不是的。他們是以玩耍來化解嚴峻的壓力。
找回玩耍本能,天大困難也能面對、解決。這就是玩耍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