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邊走走》影評之二 尋獲垂憐之道

▲《海邊走走》電影第一個和最後一個場景都是在「Hope Gap」礁岩的鏡頭。Adobe Stock
第218期
李智鳴

(續前期)電影《海邊走走》(Hope Gap)講述一位成年的兒子面對自己父母的離異經歷,內容取材自編導威廉.尼克森(William Nicholson)的親身故事,現在已年過七十的他就是當年的那位兒子,他直等到雙親去世之後才把這故事拍成電影。但電影並沒有偏重在威廉.尼克森以兒子的角度來看待整件事情,他試圖持平地呈現觸礁了的婚姻雙方的想法與狀態。

電影呈現出戰爭失敗後的慘烈撤退,沉重的傷者拖累了馬車,延誤了逃亡的速度,所以馬車夫會有意地讓馬車往崎嶇的路徑奔去,顛簸的道路會將傷者震出車外以減輕重量。遺留在路面上的傷者將逐漸挨凍、死去。一般人都會將此視為意外,沒有人回頭看。

父親在家門前立定,然後重複了這一句:「沒有人回頭看。」之後才邁步走向屋裡。

這是父親的起始。

從一個兒子回思父母分手的那個過程,電影《海邊走走》敘述的自然不只是那個過程,還得包括兒子對整件事情的理解與詮釋──讓慘劇遺落於地,不要回頭看!這雖然看來殘酷,為的卻是不讓大家一起死!這是兒子對父親的詮釋。

人間有萬種的無可奈何,拋開對錯,每個人都無可避免地要去面對其中的一些。此時,人能如何度過?

「我曾經來過這裡」走過死亡幽谷

剛走進屋裡的父親聽見母親說了一句:「我曾經來過這裡(I have been here before)」。然後母親向不明所以的父親解釋說:「我應該為自己正在整理的詩文選集取這個名字。」意思是不管你經歷過什麼,都有人早你一步,化為文字。

當母親被父親猝然甩脫於地時,兒子努力陪伴著母親,以免她受凍而死。在母親逐漸回暖後,他協助母親建立了「我曾經來過這裡」的詩文網站,讓人們在不同的人生情境裡,比如「感覺寂寞」、「痛失愛人」、「婚姻瓦解」、「找尋希望」之類,得以搜尋前人相仿的經驗,在相關的詩文裡尋求慰藉或感動,汲取生命的力量。

這是導演(兒子)的心得,應該也是這部電影的初衷:所有的故事,即便飽含著眼淚與絕望,都能在昇華之後,成為後人的指路燈。一如電影最後,兒子總結自己對父母的情感時說:「你們已然老去,卻一如既往,在我的前方,在路的前頭。」

孩子們仰望著父母,為將來人生的風雨積累應對的記憶,「如果你走過了,我也知道我可以承受。」即便自己成長了,在不同的人生階段裡,父母仍在前頭向我們展示著。

走過了死亡幽谷,創造了「我曾經來過這裡」網站,意味著在導演的認知裡,自己的母親是偉大的,因為她成為更多人的母親──在前路模糊、彷徨失措,無力前行時,指引著後來者。所以兒子最後總結說:「一開始我想要拯救妳,但最終,我卻只能頌揚妳。我的母親,我生命最初的女人,我的溫暖和安慰,我的安全感,我的尊嚴。」

「Hope Gap」 希望的海角與缺口

電影第一個場景是在「Hope Gap」,那是兒子童年時的「希望角」海岸,幼小的他在礁岩中尋寶,從來不曾問過陪伴著自己的母親:「妳快樂嗎?」

電影最後,也是凌空俯視「Hope Gap」礁岩的鏡頭,由遠而近地緩緩掠過獨立在岩礁盡頭已然成年的兒子。此時,旁白是這樣說道:「握住我的手,我們再走一回那條老路,最後一次,然後,放手讓我獨立……」之後,鏡頭越過了礁岩,只剩無盡的粼波海洋。

當母親茫然立足在斷崖頂端(徘徊在自殺邊緣)時,兒子也是帶她前往「Hope Gap」,在這裡他請求母親,如果真的忍受不了這種疼痛,如果真的想要解脫,請事先告訴他,讓他有機會道別。

電影原名為「Hope Gap」,這不只是希望的海角,也是希望的缺口。這才是導演最終的觀點。

父親一直努力地成為母親希望的模樣,後來他放棄符合母親的希望,過著自己希望的生活,所以電影裡的父親是「沒有問題了」的狀態。有問題的是母親,她希望丈夫與自己一起經營婚姻,甚至從沒想過他會放棄,她的傷痛來自這希望的缺口如此巨大。而父母不能相伴終老,對子女來說難道不也是一個缺口?

最濃厚的不捨與祝福

隨口能引用詩文、機敏、言語犀利,卻又能理解他人的母親,怎麼能不讓文學氣質濃厚的導演(兒子)崇敬呢?他對她的尊敬與頌揚斷非虛言。也因此,他對母親也有著深深的不捨。

「以前有三個不快樂的人,現在只有一個。」當母親離開「快樂的兩個人」,走出父親與情人同居的屋子時,導演凌空撒下了垂憐的樂音,是莫札特《C小調彌撒曲》樂章之一「垂憐經」(Kyrie),「上主!請憐憫我們!」此時的母親在濱海的公路,在一直向前延伸的公路上駕著汽車。這是兒子對母親最濃厚的不捨與祝福。

他對母親的痛苦體會得如此深刻,以至於願意接受母親若真的承受不了而自殺的選擇,雖然他同時懇求她能走過這場痛苦:「如果你走不下去了,那我就知道這(人生)路程太艱難,痛苦太久長,我會知道最終是不快樂贏了。如果你能堅持繼續下去,那我就知道不管多糟,我也能堅持到底。」

雖然如此,但或者,他並不能真正理解她。所以在電影裡我們不能清晰地看到母親變化的歷程。

 

電影《海邊走走》(Hope Gap)內容取材自編導威廉.尼克森(William Nicholson)的親身故事。Getty Images

▲電影《海邊走走》(Hope Gap)內容取材自編導威廉.尼克森(William Nicholson)的親身故事。Getty Images

 

垂憐的盡頭:實踐愛

在對父親的總結時,兒子是這麼說的:「我的父親,是我生命最初的男人,我的良師和裁判。他是我確信自己將會成為的那種男人。」

在父親與母親的差異裡,最重要的是在信仰上。在兒子第一場回家的戲裡,導演就讓我們知道了這個差異,後來他還強化了這個差異的重要性。母親曾有一次要為兒子禱告,她問:「如果禱告有效的話,你是否會再度信神?」兒子搖頭反問:「如果禱告無效的話,你是否會放棄信仰?」

母親說自己不會,她很誠實地說,她試過了,她也希望自己能不相信。

後來母親成為生命線的志工,在一次電話輔導裡,導演讓母親對著電話那端企圖跳崖自殺的人說:「那看起來是垂直的,其實不然,有許多突起物,跳下去就會撞到。很不公平對吧?你知道還有什麼更不公平的嗎?如果你跟我有一樣的信仰的話,你的人生痛苦到你決定結束它,結果你才發現你會(因自殺)下地獄。」

雖然母親在路邊瀕臨凍死的危機中活了過來,但是我們不能真正了解活過來的因素何在。只是因為有兒子放假時回來陪伴嗎?又或是因為兒子的懇求?

導演說,他母親生前一直希望能夠知道他對這個婚姻的想法。但是,我猜想這位母親希望知道的並不是兒子是否站在自己這邊,而是母親能從兒子的看法裡看出他與神的距離。或許這是母親最大的期待:希望兒子再度信仰神。

當兒子以「父親戀愛了」來打消母親對父親復合的要求時,他就否定了母親對婚姻的認識,而這認識來自對神的信仰。他不能理解母親的信仰並不是在彌撒時念了十七遍的垂憐經;他並不理解神不是要我們因為愛了而結婚,而是要我們在婚姻裡去學習愛。

如果母親真的是因為兒子的一番話而堅強了求生的意志,那斷然不是因為兒子的懇求,而是因為母親對兒子的愛。愛是道路,在實踐愛的道路上,方能承受赤焰灼身之痛,方能寬容地殷殷等待著兒子再度回身,它也因此成為母親自贖之路。能夠多大地實踐「愛」,也標誌了一個生命的境界與高度,而這才是神要我們做的。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北京兩會,牽動香港政情國安
每年3月上旬,北京召開兩會,都會牽動香港政情,這是「北京打噴嚏香港就會傷風」使然。然而今年更加突出,因為不但兩會要換屆,…
拜訪台松煤礦輕便道 尋找消失的光陰故事
煤礦,曾經支撐了台灣的經濟發展。隨著開發成本不斷提升,一條條深入地底的坑道,陸續荒廢。在旅人曾造訪過的侯硐、瑞芳等地,因應當地觀光發展,…
2014年11月──數字看台灣
中韓簽FTA 經濟部稱對台衝擊達6500億 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與韓國總統朴槿惠11月11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領導人會談後,…
溫馨的家
「爸啊!我是誰啊?」我在公公的耳畔大聲地問他。 「甚麼?」 公公今年86歲,聽力障礙下,多半我只能與其比手畫腳。不管能否聽懂我的話語,…
廚房的戰爭
冬天的清晨,天還烏漆媽黑,客廳小鬧鐘裡的秒針滴滴答答地在行走。秀玲開了走道燈下樓,一轉身,發覺樓梯下方牆角的廁所裡,黑暗中隱約有一個人影…
在英國麥當勞賣漢堡 未來可拿博士學位
聽說過賣漢堡也可當博士嗎?美國速食連鎖業巨擘麥當勞公司繼取得英國政府授權可自行發給修業證書後,未來的目標是頒發博士學位。…
開風氣之先的實踐者
經濟建設與維護環境孰輕孰重?這樣的話題經常成為政治議題被爭論著,甚至造成社會的對立,最後總為了「拚經濟」犧牲了環保。近年來,由於冰山溶解、…
不景氣,搶進高科技人才
台灣高科技產業包含了半導體、光電、網通、電子、電腦等相關產業,在過去十多年來,吸納了很大一部分台灣高學歷優秀理工人才。科技業所提供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