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二十世紀,你很清楚什麼是『書店』,但進入網路時代後,書店可能被重新解構。」一坐下來,蘇至弘就預測獨立書店的未來,生死難卜,既然如此,是不是要勸同業及早跳船?「但是,一般書店賣不動的書,在獨立書店都賣得很好。」還好,「獨立書店」起死回生了。
▲清華大學水木書苑一角。謝平平攝影
▲清華大學「水木書苑」咖啡廳舉辦演講活動。謝平平攝影
蘇至弘,清華大學「水木書苑」老闆,「友善書業合作社」創辦人之一。網路時代的衝擊,即使設立在學校內的書店也難以倖免,「以前開學的前三個月,教科書最熱賣,現在教科書只能賣二週。」隨著學生學習型態的改變,他也將部分空間挪為電腦銷售、咖啡廳。
書店四次革命
台灣出版社早年寄居在書店中,琳瑯滿目的文具中,撥出一小區擺放新書,還夾雜農民曆。說是書店,倒不如說是文具店。蘇至弘表示,1983年設立於台大商圈汀州路的金石文化廣場,帶來書店的第一波革命,明亮的燈光、優雅的氛圍,啟動全台書店大換裝。
六年後,精緻設計的誠品書店,1989年落腳於台北仁愛敦南圓環帶來第二波革命,國內難得一見的原文書、外國進口的文具,加上邀請頂尖室內設計師打造的優雅風格,導入會員制,此等種種讓全台書店皆望塵莫及。
第三次革命是1995年底、「博客來」網路購書的出現,在當時僅有學術網路的年代,是一大創舉;第四次,電商的興起與超低折扣大戰,衝擊了實體書店,比當年小型書店拿不到書更加嚴重。
獨立書店的靠山——友善書業
2008年「獨立書店聯盟」成立,當時雖有小型書店拿不到書,但僅是個案;2014年,幾乎成了許多小書店的宿命,蘇至弘與幾位同業全台奔走,隔年成立「友善書業合作社」,將各店需求集中,共同進貨,現已成獨立書店的主要進書來源。
但即使集眾人之力,友善書業一年的營業額,還是不敵電商,「所以,折扣不是獨立書店的訴求。」
但值得注意的現象是,去年遭逢武漢肺炎疫情嚴重,竟有31位新社員加入友善書業,今年則有15家加入,範圍遍及基隆、彰化、雲嘉南、屏東、花蓮、金門。
▲今日遍地開花的獨立書店,是1980年代的餘波,還是有可能是新的趨勢?Adobe Stock
全台各縣市的獨立書店多具有自己的個性,主理人長期經營某一領域,建立口碑,退書率因此較低。蘇至弘表示,友善書業退書率每月約在15%至20%,一般經銷商則超過50%。
獨立書店站在夢想與現實的平衡點上
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此話也能套在獨立書店上。低調但卻有膽識的蘇至弘指出,有熱情、願意堅持的人,才能撐起一家獨立書店,「否則,再好的位置,都不見得能成立一家書店。」回到現實面,即使是一人書店,房租、人事等就要占了一半以上的營收,是專家一聽就怕的成本結構。
「如果新社員只想靠賣書維生,我們會告訴他不要開,一定要有其他的『副業』。」副業包括了代編刊物、在地小旅行、餐飲、民宿、金工藝術販售等副業。那麼,現下最時興的演講,能為獨立書店活血嗎?
「不行!」蘇至弘一臉斬釘截鐵,他直言,多數演講活動都與銷售脫鉤,少數讀者為了支持獨立書店,才會現場購書,「讀者的支持,是獨立書店最大的動力。」
那麼,今日遍地開花的獨立書店,是1980年代的餘波,還是有可能是新的趨勢?蘇至弘認為,這要從改變後的生活習慣來分析。
他以學生為例,以前學生會因為看書而廢寢忘食,現在即使書店在一樓,仍過門不入,「書店以前是人的生活一部分,但現在7-11才是大家生活的一部分。」
蘇至弘表示,擺滿書的實體空間,可以讓生命有實質的探索與變化,是手機遠遠比不上的,但他也不樂觀,「如果還有讀者,而我也能以此維生,這個空間就會存在。反之,我們就得面對現實。」
新竹‧友善書業合作社(2015年成立)
主理人:蘇至弘
資本額:3,180,284 元
社址:新竹市東區光復路一段459巷19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