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創新叢生的時代

▲技術成熟、疫後經濟、逆全球化等趨勢變化,讓台灣有機會匯聚各種創新的機會。Adobe Stock
第229期
陳博志
作者為前經建會主委、總統府國策顧問、台灣大學經濟系主任暨經濟研究所所長。現任台灣智庫榮譽董事長,為台灣經濟發展與國際金融專家。

創新在台灣已長期被談論和重視,台灣也已有不少創新的成果,大部分人都把創新當成經濟繼續成長的重要動力。而從促成創新的一些因素來看,台灣在未來這幾年發展創新的機會可能比以往增加甚多。若人民和政府能掌握正確的創新方向,我們將能迎接很多創新同時出現,並相互支援或結合來帶動經濟成長和發展的時代。

創新的動機可能來自私人獲利的目的,可能來自獲得成就的滿足,也可能來自改變社會或世界的願望。各類動機以及動機能否化成實際行動並獲得成果,都受外在環境的影響。現在因為不少新技術同時成熟到可普及應用的程度,全球經濟情勢發生重大改變、肺炎疫情造成的衝擊和經濟停頓以及台商大量回台等等變化,台灣從事創新的機會和必要性都將大幅提高。

 

台灣的產業及人才群聚不僅擴大,能力和經驗也更多樣化,將使創新成為更強的潮流和文化。Adobe Stock

▲台灣的產業及人才群聚不僅擴大,能力和經驗也更多樣化,將使創新成為更強的潮流和文化。Adobe Stock

 

台灣創新技術與能力相對提高

這幾年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慧)、IoT(Internet of Things,物聯網)、大數據(Big Data)、產業4.0、以及不少新技術名詞充斥世界,這些新技術或構想不一定都能成功,台灣更不見得能成為其中的領導創新者。但多項新技術同時成熟而可應用時,它們之間、它們和各種產品之間將會相乘形成極多的創新應用機會。而這些新技術的應用多半要透過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資訊與通信科技)產品的協助,因此台灣做為ICT產業的重要國家,不少廠商和未來的企業家都有結合新技術和既有能力創新的潛力。而台灣企業和海外台商在很多生產財和消費品也有長期的經驗及國際競爭力,因此他們將新技術用於產品創新的能力也相對地高。

近年國際經濟情勢,特別是對國際分工的態度也有重大改變。對全球化副作用的反思,某些國家的不公平政策,以及肺炎疫情造成的生產鏈中斷等等因素,使以往以降低成本為主要目的的國際分工,轉而要提高自給率和注意找可靠的合作夥伴,以維護生產的穩定、智慧財產權、勞工和消費者權益以及國家安全(請參閱:陳博志,〈肺炎後的全球分工趨勢〉,《台灣經濟研究月刊》,43卷7期,2020年7月)。這將導致很多全球生產鏈的重組,以及比以前更多的水平分工(請參閱:陳博志,〈國際貿易可朝水平分工發展〉,《台灣經濟研究月刊》,41卷5期,2017年5月)。分工方式的改變將製造創新的機會,甚至強迫廠商創新,而產品差異化的水平分工更是台灣擅長的創新方式。

最近一些物資和產品價格的波動,有部分也是全球供需改變所造成。相對價格的改變將改變不同產品和生產方法的相對成本,因此也會帶來一些創新的壓力及創新可以獲利的機會。

肺炎流行除了使人們更重視供應鏈的安全,包括生產、交易、支付、消費、人際往來以及商業模式等等生產和生活方式,也有很多改變及繼續改變的可能。創新以適應這些改變,或者創新以領導新的改變,都可能獲利乃至增加社會福利。疫情期間相關的創意可能在未來逐漸被嘗試而實現。疫情造成的經濟和社會的停頓,也使一些在這段期間產生的新點子或創意暫時無法被嘗試,因此疫情之後這些累積的創意也可能使創新活動增加。

台灣產業及人才群聚擴大

國內有些廠商和產業近年在國際上展現了它們高超的技術和競爭力,並得到極高的重要性,因此人們對台灣的產業以及創新能力更有自信。國際情勢的改變、台灣在疫情中比很多先進國家更安全的防疫表現以及政府的相關政策,這幾年吸引了相當多國外台商及人才回台發展。台灣的產業及人才群聚不僅擴大,能力和經驗也更多樣化,而更能相互切磋合作成為創新的新動力。

在過去三十多年新台幣升值、開發中國家低成本競爭以及台灣產業大量外移的情勢下仍能在台灣生存發展的企業,都是相當努力升級而有成果的企業。台灣不只是有護國神山級的大企業,也有甚多能在某些較小領域稱雄世界的中小企業。歷年獲選為中堅企業和磐石獎等獎項的企業,都有強大的國際競爭力及創新經驗。而國外回來的台商則對海外文化有親身的經歷,且走過海外生產以降低成本的方向之後又再回頭,因此也多半有較強且不同的創新構想。由先進國家包括矽谷回來的人才則帶回更多創新的機制、人脈和經驗。國內外這些不同力量和想法的互動互補,可使大家在原來已有的基礎上更順利附加創新,甚至發展出和原有產品產業很不一樣的創新。

五個台灣政府與社會努力的方向

由於上述多種促進創新的變化同時發生,我們可以期待在台灣發生大量創新同時出現的現象,並使創新成為更強的潮流和文化。若政府和社會能注意下列配合及努力的方向,這一波創新叢生的時期,可以讓台灣穩居先進國家的地位。

首先我們努力的方向需要務實。創造領先世界的重要新技術及新產品是理想,但並不容易,我們不宜盲目鼓吹和跟隨最新流行。利用既有的產業基礎和技術,以及解決我們社會特有或嚴重的問題,是較可能成功、有較多項目可以發展,而可投入較多努力的做法(請參閱:陳博志,〈小國要怎樣面對新技術發展〉,《台灣經濟研究月刊》,42卷5期,2019年5月)。

其次我們要發展更多媒介的機制,以提高各種訊息相遇的機會,並協助各種力量結合。創新從最初的靈感到最後實現需要結合很多有關市場需求、可用技術及材料、有協助生產和行銷能力之廠商,以及所需人才和資金等資訊和資源。大型企業和很厲害的企業家也許能自己把這些因素組合起來,但有很多中小企業及想創新的人卻常因找不到這些配合的因素而不易成功。所以台灣需要更多媒介和中介的組織和制度(請參閱:陳博志,〈政府須積極改善聯結產業和機制〉,《看》雜誌,187期)。

第三個重要的工作是資金的配合。我們傳統的金融體系很難支援創新,政府的亞洲矽谷政策應該要積極引進矽谷的各種募資機制。台灣出超也就是超額儲蓄占GDP的比例在主要國家中最高,這表示台灣自有資金相對最豐富,最能以資金來促進投資和創新。但多年來談的遠比做的多,資金過剩而出超太大的問題一直揮之不去(請參閱:陳博志,〈更積極的金融,才能有更多新產業和希望〉,《看》雜誌,196期,2018年12月;〈國家投資基金有什麼目的〉,《台灣經濟研究月刊》,39卷7期,2016年7月)。

第四個要注意的是心態。創新當然常常有賺錢的目的,但若只在意賺錢,就較可能走短線甚至不正當的方式,而較難做成真正的創新,以及對社會有益的創新。一位在矽谷發展有成的台灣朋友說,矽谷的創新者很多人是想Make a difference以改變世界,但台灣不少人想創新的目的卻是要Make a fortune發大財。心態的改變要有人示範,期待已經賺到錢和不缺錢的人能把握這次大變化的機會,多注意為改善世界或台灣社會及人民生活而做的創新,以做為範例。

第五個要小心的是投機活動的吸引力。導致創新的各種變化也常提供投機的機會。創新成果的不確定性本身也是投機的標的。我們要防止大量的創新變成大量投機甚至詐騙的機會。我們若有較健康合法的創業版股市和其他創業資金系統,不只可以支援創新,也可以減少以前未上市股票非法交易那類亂象,以及其他投機活動。而不動產和股市的投機若太興盛,很多人的創新冒險能力也會被吸去,從而降低創新的能量。投機和創新同樣需要冒險精神和資金,兩者是密切的競爭者,我們若能好好降低投機,也是在鼓勵創新。

除此之外,像稅制、政府採購、教育以及產學合作等等方面,也都有協助創新的可能。政府和各界都可思考改善之道。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印度造最便宜汽車 每輛台幣8萬
印度汽車協會統計,因為汽車的普及率平均每千人不到7輛,遠低於德國每千人550輛與法國每千人476輛,使得印度車市具有龐大吸引力,…
中國工人「世襲制」引發的縱火悲劇
在諸多影響中國社會安定的問題當中,最大的問題是失業。中國媒體有個特點,凡討論也解決不了的就不再多談,因此「失業」…
地震救災之後的第一要務:問責中國政府
5月12日四川大地震發生至今已十餘天。儘管中國國內有人寫文章聲稱,目前不是問責與反思的時候。…
針對需求建立供應鏈 obis從賣床墊躍升為選物店
成立於2015年,「obis歐必斯國際家居」從床墊異軍突起,初期便立意要成為「台灣的IKEA」,打造台灣的居家平價時尚品牌,…
台灣出口成長不像表面上看那麼高
出口一向是台灣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但相對重視和依賴出口的結果,也使我國出現出超太大以及國內建設和生活品質低落等問題。因此國內常有要發展內需…
2011華人十大新聞 - 9. 投資中國受害台商 全台遊行駐點抗議
2011年下半年,當各界期待第七次江陳會能簽訂《兩岸投資保障協議》時,9月9日卻有二百五十多位在中國受害的台商走上台北街頭遊行抗議,…
激烈對壘 洋微博中國闖江湖
近日,據中國大陸社群網站「新浪微博」市場管理中心的統計數據,截至5月份,已有14名美國政要開通新浪微博。其中,…
千年智慧 三十年經驗 讓身體真正健康
「從自己的需求出發,以自己要吃的高標準,提供優良的保健食品給國人。」 32年前,台記創辦人林駿杰因為一次嚴重的意外造成健康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