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近年大力推動重建台灣美術史,曾於日治時代「台灣美術展覽會」(簡稱「台展」)、「台灣總督府美術展覽會」(簡稱「府展」)嶄露頭角的前輩藝術家的作品,得以重現世人眼前。臺南市美術館近期推出「蔡草如:神話、戲臺與逆光赤城」展覽,即是一檔相當值得觀賞的特展。
▲蔡草如1988年畫室創作中留影。南美館提供
▲〈自畫像〉炭筆、紙本,36.5×24.8公分,1938年。南美館提供
蔡草如(1919~2007年)與舅舅陳玉峰(1900~1964年)一樣,從小就展現了對美術不凡的天賦,而二人也對寫生有著相當的素養。蔡草如念台南第二公學校時,工藝美術課特別強調寫生的重要,而誕生於清朝末年的陳玉峰,也相當強調寫生的重要,有空就臨摹《芥子園畫譜》。
▲〈姜子牙〉,水墨,蔡草如繪製。謝平平攝影
彩繪司阜的寫生基本功
陳玉峰與蔡草如的廟宇彩繪人物,之所以至今仍是專家學者研究的題材,很重要的一部分是,他們的作品巧而不匠,精而不泥,在固定的題材中總有不同的畫法。蔡草如的人物畫尤其獨步藝壇,至今仍是許多古蹟愛好者口中的傳奇人物。
生於斯,長於斯,古代繪畫即已重視寫生,撇除以寫意為主的文人畫,從現存宋、元繪畫來看,造景固然發於心中丘壑,但山、水、樹、石皆有所本,而非自行想像。由此推論,要能放在廟中與神同行的彩繪,除挑選遵從上天義理的主題,能如實寫畫,應也是廟方挑選司阜(對具有特殊工藝的匠師尊稱)的標準之一。
陳玉峰年輕時曾向寓居台南的水墨畫家呂璧松求教,又花了半年遊歷嶺東地區的潮州、汕頭,自己開設公司後,還不斷抽空寫生、臨摹。而蔡草如則曾負笈東瀛,學習膠彩、寫生,這次特展的展件即以他的素描、水墨、膠彩作品為主,而他在廟宇彩繪的精彩作品,南美館亦以多媒體形式播放,兩全其美。
▲蔡草如所繪之「達摩」、「鍾馗」、「關公」之手稿作品。南美館提供
踏入廟宇彩繪藝術
蔡草如出色的天分與父母或許有直接關係,蔡父為銅具打銅師傅,母親精於刺繡,偶爾也幫忙陶瓷工廠畫點花鳥圖案,補貼家用。小學老師松下惠相當賞識他,畢業時他的工藝美術科破例拿到滿分。蔡母非常珍惜兒子的美術天分,省下家用,為他買顏料與日本美術書籍。
日本殖民政府在台灣推動西方美術教育的同時,並不阻擋台灣的宗教活動,因而廟宇彩繪司阜的地位仍然受到尊崇。
蔡草如18歲開始向舅舅學習彩繪,特展中有一張他的炭筆自畫像,線條相當有力,讓後人可以推測,尚未踏入廟宇彩繪之前,他的寫生功力已有一定基礎。19歲時蔡草如就擔任專業畫師,開始獨當一面,他為人繪製的觀音大士、關公等,都相當受到歡迎。
台南市國畫研究會前理事長楊智雄撰述〈為而不爭—畫師:略述「草如仙」畫路歷程〉一文中提到,蔡草如少言、為人謙沖,淡泊名利,一生勤於寫生,他的心法即是「看(預見)得到,做(表現)得到」。對從事藝術而言的人,不是手眼協調,而是要心、手相應,才能完整表達一件作品,這也是最困難的地方。
但現代人的生活走向科技與現代,廟宇不再是生活重心,過高的梁枋彩繪影響了內容的傳播;清領、日治時期的木造建物頹圮,彩繪作品也跟著斑駁,蔡草如的彩繪作品目前約有51處廟宇可以見到。
舅甥二人終止彩繪合作關係
日治時代初期,總督府並未限制台灣人的民間信仰、藝術文化、漢文學習等活動。直到太平洋戰事吃緊,1937年,開始在台灣、琉球、韓國等地推行皇民化運動。台灣人須在家設置日本神龕,供奉日本神明、穿和服、說「國語(日文)」等,而象徵台灣認同的民間宗教活動自然遭到當局打壓。
聲名卓著的陳玉峰改以批貨、賣扇子謀生,而外甥蔡草如則在存夠錢之後,在1943年冬天,乘船前往日本學習膠彩與寫生,彩繪工作就此停頓。
不幸的是,才學習不到二年時間,1945年4月,他就讀的川端畫學校遭美軍轟炸成灰,隔年,蔡草如便在母親殷殷期盼下,結束在日本的工作,回到台灣。
▲蔡草如「新神話」展區。南美館提供
重拾廟宇彩繪 年年參展
二戰後,台灣歸還國民政府,環境較為穩定後,民間開始修復大量敗落的廟宇,陳玉峰與蔡草如又重新拾起廟宇彩繪工作,前後約三十年,為今人留下許多佳作。
年屆60,蔡草如開始淡出廟宇彩繪領域,轉而創作膠彩、水墨,也鼓勵表弟陳壽彝(陳玉峰之子,傳統建築彩繪重要保存人)「雙管齊下」,除了廟宇彩繪,應該參加省展或比賽,以獲得大眾認同。後來陳壽彝以〈獨立山〉入選第十屆省展。
▲蔡草如〈伯樂相馬〉,墨、紙本,124x105公分,1946年。南美館提供
而蔡草如自己從回台後的第一年,就年年參展,年年得獎,包括全省美展、台陽美展等。41歲擔任全省美展的評審委員,而後創立台南市國畫研究會,又與林玉山、陳進、林之助、許深州等膠彩畫家,成立台灣省膠彩畫協會。70歲時,獲得台南市最高榮譽藝術獎。
這份大眾認同並非蔡草如喜歡沽名釣譽,而是他感受到台灣西化的美術教育已經成形,社會風氣正在改變,過往人們尊崇的廟宇彩繪成為過氣工藝;若僅在廟宇中發揮所長,猶如錦衣夜行。除了熱愛藝術,或許他也想藉此證明彩繪匠師的實力吧!
▲蔡草如〈赤崁朝旭〉,膠彩、紙本,86x70公分,1958年。南美館提供
在此次特展中,水墨作品如:〈採得鳳梨牽牛歸〉、〈母親生前之回憶〉等,以簡單的線條勾勒人物眼眉,以示其精神、心中所想,栩栩如生。若細看陳玉峰的廟宇彩繪人物作品,亦有此等深厚功力,難怪蔡草如要為彩繪匠師的沒落,大感不平。
此外,現場還有許多蔡草如的水墨、膠彩、水彩等作品齊聚一堂,讀者走一趟,肯定收穫多多,千萬不要錯過了!
「蔡草如:神話、戲臺與逆光赤城」展覽
時間:2022年4月2日起至9月11日
地點:臺南市美術館一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