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統一白皮書 vs. 台灣不對稱戰力

▲北京8月10日發布《台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白皮書,首次提出對台「非和平統一」的新表述。Adobe Stock
第237期
何清漣
作者為旅美中國經濟專家與評論家,美國《商業周刊》1999年評為「亞洲之星」。其著作《現代化的陷阱》一書被推選為「30年中國最具影響力的300本書」。

北京8月10日,發布《台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白皮書(以下簡稱《台灣統一白皮書》),首次提出「非和平統一」的新表述。台灣亦在8月18日晚間試射兩枚飛彈,發射地附近海域所在的西太平洋還有解放軍軍艦航行。估計這種緊張關係將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白皮書將「迫統」提上日程

《台灣統一白皮書》其中最值得關注的是出現「非和平統一」的新表述。從北京現有動作來看,所謂「非和平統一」主要是兩種方式:一、武力統一,通過戰爭達成;二、迫統,透過圍封台灣等武力手段,逼台灣談判接受統一;兩種方法都要使用武力。在發動台海戰爭「統一台灣」的時間表上,白皮書則聲稱不會按照美媒給定的2027年。台灣與國際社會只能期盼美國拜登政府能夠有效地威懾中國大陸,讓戰爭不會發生。

迫統的手法還包括半官方的口頭威脅,現在的北京態度日趨強硬,連口頭安撫都已非常吝嗇,直接出言威脅。8月7日,中國駐法國大使盧沙野在接受法國LCI電視台採訪時,堅稱「統一」後,必須對台灣人進行「再教育」,因為台灣當局已經用反華教育「灌輸和陶醉」了民眾,必須從島上居民的腦海中抹去「分裂主義思想和理論」。

熟悉中國大陸政治運動史的人都知道,這種「再教育」除了強制性的辦學習班洗腦之外,還包括發配至邊遠的不毛之地思想改造。作家楊顯惠曾採訪多位1957年反右運動中的倖存者,寫成《夾邊溝紀事》一書,記述了有數千名右派被發往甘肅酒泉夾邊溝農場勞動改造。兩、三年期間,有半數人僅剩一把骨頭,埋在了農場外的荒野。

這種赤裸裸的威脅,完全與當年香港回歸時的百般許諾安撫不一樣。這當然是如今的中共財大氣粗的原因,1984年12月19日簽署《中英聯合聲明》時,中國的GDP總值才2,599億美元;2021年,中國GDP總值約17.7兆美元,北京當局覺得自己國力大大增強,可以與美國一搏,因此才有恃無恐。

台灣按美國軍方建議打造「不對稱戰力」

中台之間的國力、體量相差懸殊,美國軍方與相關智庫早就建議採取「豪豬戰略」(Porcupine Strategy),在建軍規劃上,以籌建小型、大量、智慧、隱身、機動及難以反制的「不對稱戰力」,並發展創新戰術戰法為主。在戰術上,不對稱作戰可以避開敵人優勢,攻擊或利用敵人的弱點及擾亂敵人的作戰重心。理想狀態下,可以攻擊敵人的關鍵節點,以阻滯其戰爭計畫、破壞其作戰節奏、癱瘓其作戰能力,充分發揮不對稱作戰特點,使敵人無法快速結束戰爭,知難而退。在軍備上,多考慮像海岸防禦巡航導彈、短程移動式防空系統、智慧型水雷和無人機等武器。

軍事戰略則為「防衛固守、重層嚇阻」,目的在建構與發揮三軍聯合戰力,結合全民總體力量,以遠距制敵與重層防衛等嚇阻手段,創造有利態勢,遏阻敵人進犯意圖,擊敗敵人侵略行動,確保國土安全。最重要的是,這種不對稱防禦意味著取得大量的小型和廉價武器,制定使用這些武器的作戰概念,使後備軍人以及潛在的領土防衛力量,在中國解放軍真正抵達台灣時,能發動一場長期的軍事行動來抵抗——說白了,就是台灣要像烏克蘭一樣,面對強大的敵軍,採取固守工事、打巷戰這種方式,長期耗下去。

俄烏戰爭讓台灣想明白何謂「不對稱防禦」

美國過去兩年多次使用「不對稱戰力」這個詞來構架台灣的防禦能力。今年2月間,俄烏戰爭爆發,德國馬歇爾基金會亞洲計畫主任葛來儀(Bonnie S. Glaser,曾擔任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亞洲高級顧問和中國力量專案主任)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曾說,台灣的軍隊似乎也吸收了「不對稱戰力」這個詞的概念,但他們似乎還沒有完全了解其含義。這話應該說明當時的台灣認知,因為直到8月4日中國舉行環台軍演之後,台灣軍界、政界人士紛紛發言,表明美國對台灣的保護,並非美國運用神話一般存在的美軍戰力——先發制人的導彈系統與艦隊的超強戰力,擊垮中國,幫助台灣禦敵於台灣國門之外,而是放任中共解放軍攻上台灣島,讓台灣人打巷戰。

最近,美國決定向台灣地區售賣價值1.08億美元的軍事武器裝備。這是自從拜登上台以來,第五次對台軍售。但這份清單裡台灣請求的某些武器被刪除了。對此,台灣前民進黨立委郭正亮分析,美國刪除的項目大部分是「源頭打擊」武器,就是射程超過200公里的武器都被取消,亦即美國認為台灣要準備「島內作戰」,如果海上、登陸都擋不住,就要好好準備島內作戰。

台灣前空軍副司令張延廷稱,台灣如果打到城鎮作戰,意味著台灣的海、空軍都已經沒有了,剩下陸軍在敵人陸海空三軍圍攻下又能撐多久?而城鎮戰要有的口袋戰術、設計模式,目前台灣都沒有。張延廷稱,現在的不對稱作戰構想就是要在台灣打,然而一但打起來,台灣肯定民不聊生,這樣的戰略布局是失當的。張延廷還直言,俄烏戰爭是很好的鏡像樣本,烏克蘭被打到七零八落,西方國家給的是限制性戰略,提供「海馬斯」多管火箭系統就是不能打到俄羅斯領土,只能在自己本土打,最後就算打贏了,自己的基礎建設也被打爛、死的也都是烏克蘭的老百姓。

台海戰爭的決定因素是美國護台的意志力

中國江澤民、胡錦濤時期與習近平的前十年,中國對台灣奉行的是「擠壓」策略,即盡一切可能壓縮台灣的國際生存空間,逼迫台灣就範;如今中共覺得條件成熟,可以「迫統」了。對台灣來說,目前最後一道安全屏障是美國承諾的保護。8月6日,華府智庫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對美台共禦中國入侵做了一番兵棋推演,據說高級顧問坎西恩(Mark Cancian)表示,推演得出的最重要的資訊很可能是,在大多數假設情形下,美國和台灣能夠成功地對台灣進行防禦。結果是三方都嚴重受創,台灣經濟將支離破碎,美軍會受到重創,需要多年才能恢復元氣,美國的全球影響力會受到影響。

以美軍現階段的作戰能力,當然遠強過中共。但決定戰爭成敗的關鍵還有意志力。在台灣戰爭中,大陸統一的意志與台灣反統一的意志力都不是關鍵因素,美國保護台灣的意志力有多強才是決定因素。

對於台灣來說,認清以上現實,有助於更周詳地準備。使用「不對稱戰力」作戰是保護台灣的最後手段,在戰爭未發生之前,王道仍然是採取「軍事外交」,著重國際輿論的戰場,讓北京不敢輕易啟動戰爭。目前,真正的難題是對付中共採用非軍事手段對台灣的步步緊逼。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三奇志工:做好事不能少我一個
登入網路,連上「三奇髮型美容直營連鎖店」的網頁,想要一睹三奇開發的各種髮型、服務,但卻遍尋不著。簡單而樸實的網站裡,最豐富的內容竟是「…
老K如何迎戰產業慣性和惰性?
台灣的產業是以代工起家,但是產業的運作有其慣性與惰性。在面臨嚴苛的競爭下,如果能在研發創新或行銷上努力,還可走出一條路。但是,…
第十四集 揭開「心腦」型人的神祕面紗
心腦型人的行為症候群 見機即行,做了再說 凡事簡化,瑣事勿近…
美推動人權問責法 調查15國高官
致力於推動普世人權、打擊腐敗的全球23個非政府組織和公民社會團體,9月12日連署致信美國國務卿提勒森(Rex Tillerson)…
CCTV「獨排眾議」挺賓拉登
5月1日晚上,美國總統歐巴馬親口證實了基地組織頭目賓拉登(Osama Bin Laden)已經在巴基斯坦被美軍擊斃,消息引發全球矚目與反響…
當許多人偏要買又醜又貴的蔬菜水果
偶爾會有朋友送來一箱蔬菜或水果,說是某朋友回鄉務農自己種的,堅持不用農藥。聽了他們的故事之後,我們多半會加入支持的行列,…
天災?人禍?改朝換代天象?
人間下雪相傳是由天上的雪神掌管。雪神的玻璃瓶裡盛著雪片,當彤雲密布時,敲出一片雪來,人間就開始下雪。無論真否,雪在老百姓眼裡本是吉祥的,「…
亞洲米價創20年新高 恐致社會動盪
受全球食物價格飆漲波及,亞洲人的主食稻米價格近期攀高至1公噸500美元,創下近20年歷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