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咖啡、手搖茶已成新興時尚飲品,飲茶文化日漸衰落。但翻開台灣茶葉歷史,可相當令人驚嘆,從明鄭的野生茶樹製茶、清朝嘉慶年間的烏龍茶、光緒年間的台灣包種茶、日治時代的紅茶,一步步奠定台灣成熟的製茶技術,而讀者或許不知,茶葉外銷從清領時代即已開啟。
▲嘉慶、咸豐年間在台灣北部瑞芳與南投鹿谷一帶就有栽種烏龍茶,此為台灣茶濫觴。圖為阿里山高山茶園。Adobe Stock
台灣一頁製茶史
台灣信史從1624年荷蘭東印度公司統治開始,約有四百年。1661年鄭成功率大軍渡台,以屯田、反清復明為大業,稻米、糖為最大宗農產。史書記載,直到康熙年間(1662~1722年),正宗「台灣茶」是埔里一帶的「水沙連茶」,生長於深山,漢人需透過通事與原民達成協議,由原民採後賣給漢人製茶,據說可卻暑消脹。
1. 嘉慶咸豐始製烏龍茶
清朝嘉慶(19 世紀初)、咸豐(19 世紀中)年間,先後有柯朝、舉人林鳳池從福建引進茶苗,分別種植在北部瑞芳與南投鹿谷一帶,此為台灣茶濫觴。
1856年英法聯軍一役,清軍敗北,台南、淡水相繼開放成為通商口岸,台灣茶也因此透過香港的洋行銷售到其他國家,少數則運往福州加工為精製茶進行銷售,此時的台灣茶以半發酵的烏龍茶為主。
2. 英人陶德拉開「茶金」序幕
台灣影集《斯卡羅》以1867年、恆春「羅妹號」作為敘事起點,當時大稻埕已有全台政經中心之勢。寶順洋行負責人、怡和洋行代理商陶德(John Dodd)在台灣北部展開烏龍茶事業。
他廣邀農民種茶,並購入製茶機器、引進製茶師傅,並開始做起精製茶,而不是送到福建做精製茶;加上台灣通港,不需經過廈門,台灣茶直航到美國進行銷售,價格翻了一倍。當時,茶葉占台灣出口物產7%左右,因陶德大力推展茶葉種植,不到幾年,出口占比已近五成,拉開「茶金」年代序幕,也是大稻埕繁榮百年的起點。
3. 歐美不景氣造就台灣包種茶誕生
1873年,歐洲經濟不景氣蔓延到美洲,台灣茶葉滯銷,商人便將台灣茶運到福建,其製成的包種茶香味優雅,引起茶商注意。1881年,吳福源將包種茶師傅帶入台灣,並在大稻埕開設「源隆號」,專事包種茶的精製與銷售,也帶起台灣包種茶風氣,形成今日「北包種、南烏龍」的雅諺。
▲電視劇《茶金》描述主角姜阿新隨著台灣茶葉大發利市,開始大量收購北埔附近的茶菁,更引進機器製茶,成為日治時代的茶商企業代表。Adobe Stock
4. 日治時代紅茶成主流
而紅茶則是在日治時期興起,明治維新(1868~1889年)引入西方文化,紅茶在日本成為主流。而電視劇《茶金》主角姜阿新(1901~1982年)居住的北埔是茶葉優良產地,因他曾經留學日本一年,回台後與日商建立良好關係,隨著台灣茶葉大發利市,開始大量收購北埔附近的茶菁,更引進機器製茶,成為日治時代的茶商企業代表。
▲峨眉茶行徐明鋒、徐乾富、徐明鎧三兄弟(左至右)。謝平平攝影
承傳四代的峨眉茶行
今日的北埔街上,有獨立書店、餐飲小吃、金廣福公館、北埔慈天宮與鄧南光影像紀念館,十分熱鬧,但製茶廠漸次凋零。鄰鄉峨眉是今日的製茶重鎮,每年東方美人茶(又名膨風茶、椪風茶)特等獎,幾乎都由峨眉鄉奪冠。
目前已經承傳至第四代的峨眉茶行,由徐明鋒、徐乾富、徐明鎧三兄弟負責,身兼峨眉茶葉產銷班班長的徐乾富表示,北埔幾乎都是小型茶農,夫妻檔或兄弟檔,加上媳婦、孫兒,農忙時,與鄰居相互換工,一起經營,極少像姜阿新能有七個茶廠、上百位工人的企業經營型態。
徐乾富的曾祖父遇上台灣茶葉大好年代,自己種茶之外,還幫忙洋行收購其他茶農的茶菁。徐乾富印象最深的就是走路,「上一代腳程很快,曾祖父都是走路到各個茶園收茶,我奶奶去新竹賣菜,也都是用走的。」
失落的台灣茶
茶市的好與不好,徐家是見證者,曾經關閉茶園,也曾重新開放,此舉與茶葉景況息息相關。1973年以前,台灣粗製茶八成都是外銷,景況大好;隔年卻遇到能源危機、台幣升值,外銷開始走下坡,於是政府鼓勵茶葉轉內銷。
內銷市場不大,徐乾富父母後因名間、凍頂山等中南部茶葉大興,再次關掉家中茶園,轉進中南部進行茶葉批發。
時至今日,全台超過26,000家的手搖飲料店,台灣茶廠並沒有受惠於此,反而因此大量關閉,因為廠商大量進口國外便宜的粗製茶,「以前,光是峨眉鄉的粗製茶工廠就有十家,現在也只剩下一家。」而北部粗製茶工廠,用一隻手就能數出來。
東方美人茶一枝獨秀
大學畢業後,徐乾富回到家中幫忙,此時徐家已從批發走向零售,但仍擁有一身的製茶工夫。因台灣茶外銷始終不振,各地開始舉辦茶葉評鑑大會,讓更多優質台灣茶能被認識。
▲峨眉鄉農會總幹事陳冠義。謝平平攝影
峨眉鄉農會總幹事陳冠義表示,茶葉一年四收,在春茶、夏茶、六月白、冬茶中,以夏、冬二茶品質最優。但他強調,現在茶園與五十年前已經不同,除了走向友善大地的耕作方式、以比賽建立分級制,比賽茶的售價也相當穩定。
▲新竹縣東方美人茶評鑑比賽,峨眉茶農是常勝軍。謝平平攝影
以新竹縣東方美人茶評鑑比賽為例,獲得「特等獎」的茶葉一斤成交價為60萬元,因此每年戰況激烈,也有足夠吸引力讓青農回到峨眉種茶。
▲試泡比賽茶,研究香氣與風味。謝平平攝影
東方美人茶,民間盛傳該茶由維多利亞女王賜名,但女王在世時,該茶尚未問世,應為誤傳,但也體現了東方美人茶的優雅風味,十足迷人。因其製作耗時費工,從種茶、採摘、日光萎凋都需要大量人力,資深師傅炒茶菁、焙茶的功力,更是比賽決勝關鍵。
陳冠義表示,東方美人茶是新竹北埔、峨眉的特產,從人員的訓練、經驗的累積,從日治時代就在國際上大放異彩,目前已在桃園龍潭、苗栗等茶園開枝散葉。
▲峨眉茶行的紀念館中收藏有祖父輩的用具,峨眉鄉農會總幹事陳冠義(右)手上為炒茶板,又稱茶刀,左為峨眉茶行徐乾富。謝平平攝影
茶金的未來:1%的精品
東方美人茶是台灣之光,眾所皆知,但陳冠義指出,峨眉即使還有茶農靠著三代、四代承傳,但現場人力仍是青黃不接,茶園的採茶「姑娘」平均年紀70歲,80歲阿婆也經常見到,「十位採茶姑娘,年齡合計近千歲」,是目前茶農最頭痛的事情。
「台灣茶葉,僅占全球百分之一。」陳冠義表示,深究「茶金」的這句台詞,為什麼台灣茶只占全球市場的百分之一,卻始終屹立不搖?「因為我們做的是茶葉精品中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