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相傳是上古時期神傳授給人類的。在人類文明史上,音樂占據了很重要的位置,它不僅可以陶冶情操、療癒疾病,還有很多玄妙之處。清音雅樂,是神賜給人間的最美禮物。
音樂的起源是神傳文化
在中華文明的開端,遠古的三皇五帝時期,記載的是一個人神共在的時代。人類的文化及所有保障生存的技能技藝,包括文字、藝術,醫藥、種植等都是神所傳授。
根據史載,在遠古三皇時代,伏羲製作了琴瑟用來彈奏樂曲,神農又進一步完善成制並流傳後世。那時人們就已經懂得利用音律來平衡自然界的陰陽。相傳朱襄氏統治天下時,經常出現的沙塵強風天氣令萬物散落,果實無法成熟,這是天地間陽氣過盛的緣故。朱襄氏命大臣士達彈奏五弦琴瑟,以樂音招來陰氣,調和過盛的陽氣,使百姓得以安居樂業。
到了陰康氏帝時,天地間陰氣過多,使人陰氣鬱結,筋骨收縮無法舒展。陰康氏便命人創作了樂舞,人們在隨著音樂舞蹈的過程中,鬱積之氣得以疏導而出,令筋骨通暢放鬆。
中國古老的智慧中很重視「陰陽」的概念。陰與陽是宇宙中的規律,是一切事物的本源、萬物的起源,也是自然界萬物消長的根本動力。
「藥」「與「樂」同源
古老的中華文化講究「天人合一」,人體也同樣遵循天地的陰陽規律,陰陽失調就會導致人生病。音樂能夠平衡天地間的陰陽之氣,對人體也有同樣作用。而音樂療病理論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到黃帝時代。黃帝的史官倉頡在造字時,「藥」即與「樂」同源。在中國的醫學經典《黃帝內經》中,具體提出了「五音療疾」的觀點。中醫認為,五音即「宮、商、角、徵、羽」五種不同音調的音樂,傳達了五種不同的情感與心志,對應人的五臟與五行(金、木、水、火、土),可以治療相對應的疾病。
「宮、商、角、徵、羽」即西樂中的「Do、Re、Mi、Sol、La」。「宮調」平穩柔和,對應人的脾臟;「商調」急促清脆,對應人的肺臟;「角調」高暢悠長,對應肝臟;「徵調」熱情高亢,對應心臟;「羽調」淡蕩清邈,對應腎臟。人們在聆聽過程中,情志與曲調的節奏頻率交相感應,與五臟規律共振,由此達到調理臟腑,平衡身心,恢復健康的目的。
除了將音樂用於治療疾病,並提出系統的音樂療癒理論,黃帝還將音樂運用到了戰場上,讓音樂的玄妙發揮到了極致。
《山海經‧大荒北經》記載,黃帝與蚩尤大戰于涿鹿(今河北省張家口市涿鹿縣),雙方皆有神仙參與。黃帝久戰不克,心中煩躁。九天玄女於是幫助黃帝找到東海下七千里深「其光如日月,其聲如雷」的神獸「夔」。用「夔」的皮做成大鼓,骨頭做成鼓槌。大鼓敲響,聲傳五百里,威震天下,蚩尤的軍隊隨之膽寒潰敗。黃帝的士兵也有人被鼓聲的巨響震昏,黃帝命風后用竹子製作管樂,以銅鑄鼎及弦琴,絲竹管弦並奏,昏迷的士兵就神奇般的甦醒了。
▲人們聆聽音樂時,情志與曲調的節奏頻率交相感應,與五臟規律共振達到調理臟腑、平衡身心,可以治療疾病。Adobe Stock
音樂在現代戰爭中療傷治病
近代戰爭中也有用音樂療傷治病的例子。據資料記載,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軍隊野戰醫院裡擠滿了傷患,連地上都躺滿了傷兵。由於戰場遠離美國本土,戰地醫院缺少醫藥,再加上天氣炎熱、蚊蟲叮咬,傷口感染及死亡的人數非常多,傷兵們士氣十分低落。
為緩和傷患們壓抑的情緒,一位醫生開始播放一些人們喜愛的樂曲,試圖轉移病患的注意力。沒想到這個舉動卻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不但患者的感染率和死亡率大幅下降,而且手術癒合期也明顯縮短。
現在科學研究證明,當人處在優美悅耳的音樂環境之中,可以改善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內分泌系統和消化系統的功能。音樂可以治療疾病,已經成為包括科學界在內的廣泛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