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AI)的發展使輝達(NVIDIA)的GPU晶片價格水漲船高,各類資本也紛紛進行布局。那麼,人工智慧(AI)會給經濟帶來祝福還是詛咒?
輝達GPU帶動AI空前浪潮
自去(2022)年底ChatGPT引發各界廣泛關注以來,半年多來全球掀起了人工智慧開發熱潮。作為運行人工智慧訓練和部署的關鍵硬體,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圖形處理器,又稱顯示核心、視覺處理器、顯示晶片或圖形晶片)正在面臨巨大的缺口。目前全球95%以上的人工智慧大模型都使用輝達的GPU晶片。
目前GPU價格仍在上漲,已經有企業開始利用GPU進行抵押融資。在資本密集型的人工智慧「軍備競賽」中,這種新興的融資途徑突顯了此類硬體的價值。
據中國《第一財經》8月7日報導,一位原從事醫療大模型開發的專業人士透露,「人工智慧晶片全世界都缺,這與AI大模型在短時間內突然爆發有關。這種短缺預計短期內不會緩解。」
中國達而觀信息科技公司董事長陳運文表示:「人工智慧晶片可以用很缺來形容,雖然現在一些企業號稱推出了輝達人工智慧晶片的替代品,但是產品的成熟度還有差距,而且生態也不夠完善。」
那麼,需要巨額資金投入的人工智慧開發,給經濟帶來的是祝福還是詛咒?
許多工作會被人工智慧代替
《路透社》8月7日發布的分析文章指出,如果說中世紀犁耕技術的進步沒有讓歐洲農民擺脫貧困,那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的統治者拿走了新增長的財富。經濟學家表示,如果人工智慧令少數人而非多數人享受其帶來的好處,類似的情況也可能發生。
人工智慧的支持者預測,生產力的飛躍將創造財富並提高生活水準。管理顧問公司麥肯錫(McKinsey & Company)6月估計,AI每年可增加14~22兆美元的價值,這一數字大致相當於目前美國經濟的規模。
一些技術樂觀主義者更進一步認為,與機器人一樣,人工智慧最終將把人類從單調的任務中解放出來,讓人們進入更具創造力和休閒的生活。
然而,人們普遍擔心它對生計的影響,包括它可能會破壞各行各業的就業機會。好萊塢演員7月的罷工就是一例,他們擔心自己的工作會被人工智慧代替。
這種擔憂並非沒有根據,歷史表明,技術進步的經濟影響通常是不確定的、不平等的,有時甚至是完全有害的。
「創新」難以為每個人服務
麻省理工學院史隆管理學院(MIT Sloan School of Management)全球經濟與管理學教授西蒙‧強森(Simon Johnson)與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家達龍‧阿傑姆奧盧(Daron Acemoglu)今年出版了一本書,調查了一千年來從犁耕到自助結帳便利商店的科學技術發展情況,並統計、分析這些科學技術在創造就業機會和傳播財富方面的影響。
書中舉例,紡紗機是18世紀紡織工業自動化的關鍵,但他們發現它會導致人們在更惡劣的條件下工作時間更長;網路的發展歷史更複雜,它創造了許多新的工作職位,可是產生的大部分財富都流向了少數億萬富翁。現在許多經濟體的生產率增長速度已經放緩。
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6月的研究報告表明,這是因為即使像網路這樣普及的技術也沒有影響到許多行業,而它創造的許多就業機會都是低技能的。Natixis警告,「在評估人工智慧對勞動生產率的影響時,我們應該謹慎。」
在全球經濟中,還有其它理由懷疑人工智慧的潛在收益是否會被人們均衡地感受到。
一方面,隨著各國政府在監管日益寬鬆下爭奪人工智慧投資,存在「逐底競爭」(Race to the Bottom,又譯向下沉淪,指政府放鬆對商業環境的管制)的風險。另一方面,吸引投資的障礙可能很高,以至於將許多較貧窮的國家拋在後面。
事實證明,創新是容易的事情,難的是讓它為每個人服務。自動自助結帳技術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食品雜貨不會變得更便宜,購物者的生活不會改變,也不會創造新的就業,只是讓商家透過勞動力成本的降低而獲得利潤。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7月發布一項對5,300名員工的調查顯示,人工智慧可以提高工作滿意度、健康和工資,但也被認為會帶來隱私風險、加劇工作場所偏見並促使人們過度工作。
人工智慧會加劇現有的不平等,還是真的能幫助人們回到更公平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