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肅浩推第二張專輯 國文老師唱出新式台語歌

▲楊肅浩發行第二張專輯《像咱這款人》。
第265期
文⊙曾允盈 圖片⊙楊肅浩提供

被稱作「教書唱作人」,30歲的楊肅浩除了是台語歌手,也是羅東高商的國文老師。

走進採訪現場,聊起音樂創作,他仔細鋪陳,悉心對照,彷彿擔心遺漏了細節。楊肅浩的歌就像他的人,細膩而富饒,又有年輕世代的不拘束,歌裡有家鄉的田野、深厚的情感,連課堂上的故事,也成為歌曲的一部分。

楊肅浩師大音樂研究所的指導老師陳子鴻,曾經形容,除了音樂,楊肅浩的創作還多了身為人師的悲天憫人。某位樂團前輩則說,這幾年年輕的創作人,最弱的一環就是歌詞,楊肅浩獨特的詞,遲早會被品味。

 

楊肅浩是台語創作歌手,同時是羅東高商國文老師。

▲楊肅浩是台語創作歌手,同時是羅東高商國文老師。

 

大學即嶄露創作實力 回宜蘭教書發片

楊肅浩從大學開始參加比賽,縱橫不少文學獎和歌唱比賽,年僅20歲就獲得「民歌四十」創作比賽冠軍,2024年還得到第11屆蘭陽文學獎散文首獎。

從小喜歡唱歌,高中開始寫詩、寫小說,他說自己很早就決定念中文系,彰師大就讀國文系期間,在台中的民歌西餐廳駐唱,靠著半工半讀,比賽拿獎金,生活還算穩定。曾經跟隨樂壇前輩,參與「民歌四十」巡演,累積創作和演唱的實力。

談起被製作公司「典選唱片」相中,楊肅浩直呼幸運。他提到,唱片圈的環境,年紀輕會寫歌的歌手,通常會被邀歌,但不一定有機會發行自己的專輯。典選唱片的老闆包谷哥(王方谷)與楊肅浩一直保持聯絡,2016年還曾到他的老家拜訪,原本規劃2017年發行專輯。

然而楊肅浩的音樂之路,卻遇到沉重的打擊,當兵期間一場重感冒,竟然導致楊肅浩的右耳聽力只剩下百分之廿四。從小可以聽到比別人更細膩的聲音,如今感知能力突然被剝奪,「對我來說很挫折。」只是他沒有放棄,反而開始用不同的方式觀察世界。

命運無法規劃,卻能積極創造。等待耳朵恢復的過程,楊肅浩決定先考教職,回故鄉宜蘭教書,沒有停筆,持續寫歌。「創作應該跟生活有關,寫歌就是記錄我所看到的一切。」

當時的生活還算愜意,住在宜蘭市的時候,楊肅浩常到市區走走逛逛,觀察生活的環境。伯父伯母住在頭城,偶爾他會騎上機車到頭城蹭一頓飯,和他們聊個天。

 

從小在頭城長大,楊肅浩唱出對故鄉宜蘭的關心。

▲從小在頭城長大,楊肅浩唱出對故鄉宜蘭的關心。

 

在鄉下地方長大,楊肅浩回憶說,父母自小不在身邊,是爺爺奶奶一手帶大,小時候生活的環境夜不閉戶,十分純樸,「我從小就活得自由奔放,寫完作業就往田裡衝。」

2020年他發行第一張專輯《噶瑪蘭的風吹》,主打歌〈1929〉描寫老兵的故事,〈阮的青春 你的汗〉寫給阿嬤,〈賣田歌〉寫故鄉越來越少的田。

網站上寫,這是一張「打造台語流行新浪潮」的專輯。他憑此專輯入圍第32屆金曲獎「最佳台語男歌手」。雖然是金曲遺珠,楊肅浩的歌詞已在樂壇掀起漣漪。

 

謝宇威和楊肅浩舉辦「花樹下」講唱會。

▲謝宇威和楊肅浩舉辦「花樹下」講唱會。

 

復興母語?用熟悉的語言記錄生活

莫非他想在台語流行音樂掀起什麼風潮嗎?楊肅浩直言:「其實我沒有覺得一定要寫台語歌,會寫台語,就是因為我從小講台語,那是我最自然的語言。」對於宏大的國族情懷,或在地認同,都並非刻意,「我沒有復興台語的想法,只是覺得台語很好玩,也很熟悉。」

他回憶,金曲獎上台領獎的創作者,有人提到復興母語。當時楊肅浩想,自己寫台語歌,還有一個原因,是因為念中文系,讀唐詩、宋詞,而唐宋時期的中古音韻,調類、音韻上,都和台語非常相近,念起來富有音樂性,也很有詩意。他表示中國語言很美,更影響他的創作。

回顧台語歌壇的主流,「過去都寫苦情歌,或是本土劇的配樂,寫欺騙感情、霸占財產、寫落雨天」,對楊肅浩而言,這些離他的生活很遙遠,「因為文學的背景,我認為詩歌應該反映生活,所以台語不只能寫那些,應該有更多可能。」

 

楊肅浩於宜蘭演藝廳專場演出。

▲楊肅浩於宜蘭演藝廳專場演出。

 

從大學選修的區域文學課,認識了以宜蘭傳說譜寫第一首歌的陳明章,還有台南歌手謝銘祐。楊肅浩興奮地說,2013年他到日本進行音樂交流,在福岡的計程車上,竟然播放著謝銘祐《台南》這張專輯,「我覺得不可思議,在日本聽著台語歌!這個語言有它的特殊性。」

 

〈秋離〉為〈哭砂〉台語版本。

▲〈秋離〉為〈哭砂〉台語版本。

 

〈秋離〉打開台語市場知名度

「現在我們做的是新式台語歌。」對台語歌的理解,這幾年逐漸深化,2023年透過一首〈秋離〉,與丁津、林秋離共同入圍第35屆金曲獎「最佳作詞人獎」,也因此打開傳統台語市場的知名度。

在師大已故前輩何厚華引薦下,楊肅浩參與熊美玲台語專輯《一路平安》中〈秋離〉一曲的填詞。〈秋離〉是經典歌曲〈哭砂〉的台語版,熊美玲在先生林秋離逝世一週年,為實現兩人的約定,決定重新填詞,詮釋這首歌曲。

楊肅浩坦言經典擺在眼前,重新填詞很有壓力,要為〈哭砂〉賦予台語的表達也並不容易。他認為,最重要的是歌詞必須符合歌手的形象,如果這首歌給熊美玲和龍千玉唱都一樣,那就不是量身打造。楊肅浩於是去想像熊美玲的形象,揣摩她綿長思念的心情。

「真正日常的思念是很幽微的,例如我寫被單,情人離開之後,被單還留有他的觸覺和氣味,該不該洗,要不要收,我寫這樣的生活場景。」於是〈秋離〉歌詞寫道:「十二月的窗外 愈來愈寒 阮只有攬著你蓋過彼領被單」,夫妻的情深意重,娓娓道來。楊肅浩記得,當時熊美玲錄完〈秋離〉,走出錄音室哭到不能自已,他們就陪著她哭了二十多分鐘。

聽過〈哭砂〉的聽眾,多半聽傳統台語歌長大,許多人因為〈秋離〉這首歌認識他,他也為台語市場注入不同的感動。

 

《像咱這款人》專輯封面。

▲《像咱這款人》專輯封面。

 

斜槓教師創作不考慮市場 專輯題材多元

2024年12月,楊肅浩發行第二張專輯《像咱這款人》,金曲歌王陳建瑋加入製作陣容。他提到,第二張專輯做起來難度提升,題材也更多元。

 

〈皇民戰士大軍伕〉寫出台灣的歷史傷痕。

▲〈皇民戰士大軍伕〉寫出台灣的歷史傷痕。

 

一首〈皇民戰士大軍伕〉受到好評,寫出台灣的歷史傷痕。皇民化期間,很多漢人與原住民受徵召到婆羅洲打仗,楊肅浩回憶,2022年從友人手裡拿到一本軍伕回憶錄,主角是一位頭城的退休老師,回憶錄文字相當寫實,記載台籍日本兵的經歷。

看完回憶錄和田調,楊肅浩順手寫下這首歌,一句「皇民戰士大軍伕,做伙來去南洋起大厝」精準雙關,大厝可以是豪宅,也可以是棺材,投射出大時代的悲劇。

會關心這個議題,楊肅浩說他的阿公講過,家族有人當過軍伕,阿公因為年紀小才躲過一劫。台籍日本兵的題材台灣人很有共鳴,所有族群都能理解,唱的是日本兵,卻頌出台灣人身不由己的命運和堅毅不屈的精神,「這首歌除了有反戰的含義,也唱出台灣人流淌著勇敢的性格,歷史的洪流讓我們在戰場上無所畏懼。」

寫故事,寫自己,寫反思,楊肅浩表示創作不考慮市場:「大概我不是一個這麼體制內的人,所以也不會那麼規矩地思考。」

因為斜槓老師的身分,他也把教室的觀察寫進歌裡,「我在校園看到很多風景,想用音樂為不完整家庭的孩子發聲。」生長在宜蘭,深知城鄉資源差距,他無奈表示,偏鄉有不少學生等待翻轉命運。

 

〈毋成囝〉寫出楊肅浩對城鄉資源差距下弱勢家庭的關懷。

▲〈毋成囝〉寫出楊肅浩對城鄉資源差距下弱勢家庭的關懷。

 

筆下的〈毋成囝〉,是個真實故事,寫他在學校的某個傍晚,一個阿嬤來幫孩子辦休學,阿嬤用平凡的語氣說:「阮這個囡仔,就自細漢無人愛,無法度!」(這個小孩從小就沒人愛,沒辦法!)聽來令人心疼。階級複製的情況一直都存在,家庭失能的小孩,人生選擇通常很少。那些誤入歧途的迷惘,如果從小「猶有人點著燈火 佇遐」(還有人點一盞燈在那裡等待),人生會不會有所不同?

除了記錄教育現場,生活的觀察也是創作泉源,〈投胎無著時〉楊肅浩寫自己,年輕人低薪又高物價的生活,寫實又有共鳴。編曲也很別出心裁,不是理所當然的搖滾怒吼,董運昌老師反而用Bossa Nova,讓他唱出一種慵懶輕鬆的抱怨口吻,展現年輕世代的幽默創意。

 

▲楊肅浩的雙重身分,讓他有與眾不同的視角,不斷譜寫出動人的新式台語歌。

▲楊肅浩的雙重身分,讓他有與眾不同的視角,不斷譜寫出動人的新式台語歌。

 

音樂是楊肅浩的生活,日常除了創作就是在課堂,假日偶爾從宜蘭到台北表演、錄音,生活充實而單純。他笑著說:「我和老師們每次碰面都是聊音樂,做音樂需要長時間專心投入,所以偶爾也會關心一下彼此的家庭,因為感情和樂,大家工作起來更能心無旁騖。」

楊肅浩的雙重身分,讓他有與眾不同的視角,不斷譜寫出動人的新式台語歌。

這是個斜槓的年代,楊肅浩的雙重身分,讓他有與眾不同的視角,不斷譜寫出新式台語歌。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未來中國論壇:成立中國過渡政府
  就在2007年歲末,即將進入2008北京奧運年的前夕,一個由海外中國人組成的《未來中國論壇》,在12月5日宣示了「…
活動櫥窗
  新創業者找人才 2017 第一屆新竹新創媒合派對   為提升校園創新創業風氣,同時也為新創企業找到適合的人才,清華大學、…
第五課 居不易,不易居
如果讓幼兒們畫畫,題目是「家」,我們經常會發現圖面出現一個紅瓦白牆,籬笆花園的家。但現實社會中有多少人住得起這樣一個夢幻理想的家?有的,…
中共捧紅熱比婭的10個條件
咱們就別繞圈子說話吧!熱比婭完全是中共一手捧出來的國際Super Star。 原本沒有甚麼人知曉的熱比婭紀錄片《愛的10個條件》(…
譴責北韓人權 南韓日趨強硬
南韓號稱將以CEO治國的新總統李明博的對北韓政策愈趨明確。據稱南韓將對聯合國譴責北韓迫害人權的草案投下近幾年來首次的贊同票。…
歐都納山野渡假村「 三不政策 」健康自然
不嫌路遠、不怕舟車勞頓,沿著漫漫山路來到座落於曾文水庫上游的歐都納渡假村,迎面而來的是純樸、自然的閒適風情以及以綠地、小木屋、…
私人典藏 台灣島的蕨類寶庫
夏季午後的雷陣雨,打在附生著多樣蕨類的老樟,啪搭雨滴將日本假蹄蓋蕨洗出鮮亮而多層次的綠色;有了濃密的筆筒樹遮擋,…
年輕人能否成為中國的新希望?
正就讀台灣某大學的小如曾跟兩位中國交換生同寢室,每每談起她的中國室友,總是一副好氣又好笑的表情。 第一位室友小靈來自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