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時空

「沧海桑田」的地球历史

非洲尼日境内的泰内雷(Tenere)沙漠,过去曾经是湖泊,人类在此畜牧、打猎、捕鱼,因此留下了相当丰富的文明遗迹。
非洲尼日境内的泰内雷(Tenere)沙漠,过去曾经是湖泊,人类在此畜牧、打猎、捕鱼,因此留下了相当丰富的文明遗迹。
Getty Images
第37期
明道仁

「沧海桑田」是一句浅显易懂的成语,然而这句话的含意却是很深的。这个成语的起源,是一个中国古代的神仙故事──晋朝葛洪编着的《神仙传》中的〈王远〉篇。在这个故事中,女仙麻姑对王远说:「自从我得道接受天命以来,已经亲眼见到东海三次变成桑田。刚才到蓬莱,又看到海水比前一时期浅了一半,难道它又要变成陆地了吗?」(原文为:「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昔,会时略半也,岂将复还为陵陆乎?」) 

一般人的年龄无法超过百年,看不到地球上长时间的地貌变化,只有长生不老的神仙才看得到这个变化过程。也许有些人认为古代的神仙故事只是神话,然而,近年来经过考古学家的努力研究,人类逐渐了解地球长久历史演变过程的蛛丝马迹,竟和古代的记载不谋而合。以下我们来看几个例子。

亚马孙河古文明

在巴西西部亚马孙河流域的一些地方,过去人们认为那里一直都是原始森林的状态,近年的考古研究却发现,隐藏在当地茂密的丛林下,有网格状的古代先民居住的遗迹,居住地之间以道路交错连接,附近还有大的集市。研究人员推测,当时的人们治理沼泽地,发展农业,可能还有渔场。

研究还发现,这些古代居住地外围有类似城墙的厚重建筑结构,显示建筑者并非原始的未开化民族,而是具有一定程度的文明人。如今,昔日繁华的城市消失在森林中。

撒哈拉沙漠曾经绿草如茵

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白天只有强烈的阳光与高温炙热的沙海,入夜则温度极低,完全不适合生物生存。

然而,根据美国《国家地理杂志》2008年9月号〈绿色撒哈拉〉(Green Sahara)一文的研究,这个寸草不生的沙漠,在一万年前是绿草如茵的草原,大量的人在此地定居与生活,并畜养了许多动物。

考古团队在2005至2006两年间,在非洲尼日共和国境内的泰内雷(Tenere)沙漠,发现约有200个古墓,并且发现不少动物、鱼类及鳄鱼残骸。证据显示,该地在过去曾经是湖泊,人类在此畜牧、打猎、捕鱼,因此留下了相当丰富的文明遗迹。

在阿尔及利亚的恩阿杰尔高原(Tassili-n-Ajjer)上发现了一幅绘制于5,500年前栩栩如生的岩画,这幅画也反映出昔日撒哈拉的繁荣景象。岩画上描绘着一个椭圆形的小屋,前面拴着一排小牛,牧民们赶着肥硕的牛群归来,妇女们跑出小屋迎接,孩子们在牛群间嬉戏。画面上各种姿态的人物生动活泼,黑白相间的牛群栩栩如生,绘画技巧十分高超。这幅岩画显示,那时候撒哈拉地区雨量充沛、溪流潺潺、草木茂盛、土地肥沃。远古的撒哈拉人在这里定居,他们饲养家禽,种植谷物,繁衍子孙,创造了繁荣的文明。与今天撒哈拉的沙漠景象相比,真是天壤之别。

迈阿密东边外海的古城

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东方是一片广阔的海洋,在这片海域中,有一个比密尼群岛(Bimini)。1968年,范文谭博士在比密尼群岛的外海的海床上,发现了位于海平面以下5公尺深度左右,有着长达540公尺,突出海底90公分的石墙结构。这个石墙是由大型石块迭砌而成,每个石头体积至少有16立方英尺。顺着探测下去,他还发现更复杂的结构,其中有几个港口,还有一座双翼的栈桥,俨然是一个几千年的古代港口遗迹。 

这座古代港口是何时建造,又在何时没入海水之中,至今仍是未解之谜。

台湾也有海底遗迹「虎井沉城

比密尼群岛海底古城并非世界上唯一的海底古代建筑遗迹,目前全世界各地都有相当多的海底古城遗迹。在台湾的东北方海域,也就是日本的与那国岛附近(注:与那国岛属于日本冲绳县,为琉球列岛内八重山群岛的最西端,是日本最西端的岛屿,位于台湾东北部外海,距离台湾约有111公里,在天气晴朗的时候可远眺台湾的山脉),水下75公尺深处有一个不知何时沉没的古城遗迹。这个遗迹像是一系列巨大的台阶,每个阶梯高约一米,断面类似于阶梯式金字塔。研究者认为:这个建筑可能是一个远古宗教的神殿,用来祭祀某个远古的神,建成的时间约在距今一万年前。

虎井沉城早见于澎湖古县志书中,为当时文人所称的澎湖八景之一。从虎井高处俯视,清晰可见隐于海底的一道城墙,尤其夏季晴天潮水退出,水浅静而澄澈,故曰「虎井澄渊」。国内潜水老前辈谢新曦。谢新曦早在1976年时,受澎湖县长谢有温之托,代为寻找「虎井沉城」。不过该区水文复杂,地方上称之为「八卦水域」,即中间水静止,但外围水却滚荡不安。他几番冒险,终于在民国1982年找到了正确的位置,并以「沉城之谜」字样公布,引起国际考古人士高度关注。

这座古墙遗址呈十字形状,以指北针测量呈九十度,为不偏不倚的南北、东西走向。主体为玄武岩构成,表面布满各种生物,东西向、南北向总长各约100公尺以上。城墙厚度上端约1.5公尺,底部约2.5公尺,有些部分被侵蚀而呈凹凸不平,但搭建城墙的岩石块接缝极为平整。在北部另有呈圆盘形的构造物,直径外墙约20公尺。

由于当年该区仍属军事管制区,国际媒体不得其门而入。直至1996年,日本朝日新闻等才获准前往拍摄记录。「虎井沉城」画面在日本曝光后,引起相当大的轰动,日本学界不少认为其与琉球「与那国」海底发现的祭台,有同工异曲之妙,都属七、八千年的巨石文化。

南极大陆过去可能未被冰封

今日的南极洲是一块冰封大陆,2,000多公尺的厚重冰层覆盖于陆地之上,陆地的轮廓除非以仪器探测,否则难以窥探。

然而根据绘制于亚历山大大帝时期(公元前356至323年)的古地图记载,南极大陆的轮廓在远古时是清晰可见的。另外一张由法国科学院的菲利普•布阿舍(Philippe Buache)于1737年绘制的南极洲地图,也清晰的呈现出南极大陆的轮廓。

奥隆丘斯•弗纳尤斯(Orontius Finaeus)在1531年参考古代文献绘制的一张古南极洲地图则更让人惊讶了,这张地图显示,南极大陆西半部被冰雪覆盖,而东半部尚未被冰封,而且清楚地标示了在南极大陆上流动的河川。

1949年,西方科学家实地调查,发现弗纳尤斯地图上标示的河流与实地的河床相吻合,而河床中有河流带下来的中纬度细粒岩石及其他沉积物。这些沉积物经过研究后,发现已有6,000年的历史。因此有科学家推测,在6,000年前,南极大陆尚未被冰层覆盖,南极大陆上河川奔流,草木茂盛,充满生机,有可能有人类在当地定居。

近几年的研究又指出,若地球暖化的趋势不变,南极的厚重冰层将会逐渐融化。若过去南极大陆曾经未被冰封,那么南极大陆也许在未来将再度「重见天日」了。很多科学家担心南极冰层融化后会造成全世界的洪水浩劫,希望这样的灾难不要发生。

沧海桑田,所为何事?

地球的变化为何如此巨大?为何一块肥沃的土地,几千年后成为不毛的沙漠?为何曾经发达的古城市,沉没于海水之中?为何曾有河流的南极大陆,后来被厚重的冰层所覆盖?

地球的运转是有规律的,历史的过程也是有兴衰的节奏。因此,我们引以自豪的现在文明的显赫成就:大都会林立的摩天大楼、高速公路铁路形成的密集交通网络、天空飞行往返的巨型客机等,会不会在下一次地球与宇宙的劫难中,成为埋没于尘土之中的过往遗迹?

「人世无常。」古代的智者告诉人们人世间的一切都是变幻无常的,现在很多人对这句话不太理解,认为一切物质文明都是实实在在的,怎么会无常呢?然而从地球环境巨大变化与文明的兴衰的例子来看,似乎都在印证这句话的正确性。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學歌仔戲的小孩不會變壞
說起「歌仔戲」這個台灣本土的民間戲曲,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尤其民國六、七○年代的婆婆媽媽們,守在電視機前面看楊麗花、…
迷霧2:中國究竟有多少失業人口?
在探討中國「民工荒」問題時,會碰觸到一個一體兩面且同樣難以理解的中國經濟現象,那就是中國的「失業」問題。按理說,中國最近失業問題嚴重,…
卡特在中國的「蓋房秀」
最近美國前總統卡特率大批外國人到中國四川地震災區蓋房子,成為媒體上的熱門新聞,連中共官方新華社等都做報導。 根據新華網的報導,…
最雷人官網回覆 給錢賄賂就給辦
近日,中國江西省一官方網站的回覆,被網友冠以「最雷回覆」的稱號,其背後的政府官方網站管理亂象引發熱議。…
退休族投資房地產 掌握三大原則
房地產是不是一個好的投資標的?早期,也就是大約在民國40、50年代,甚至60年代,風險還很大,除非是相當富有而且是有計畫性的土地購買者,…
結合高薪與夢想 空服員正夯
2008年金融海嘯後,隨著全球景氣的逐步回升,航空業陸續加開航線與班次,產生不少人力缺口。各大航空公司近幾年皆大量招考空服員,…
愛和淚
「施老師被學生氣哭了!」前前後後有幾個孩子跑來告訴我這個訊息。 開學第一個月,班上的秩序與整潔競賽連站四週的排尾,…
飲料的青春悲喜曲
女孩拿著高高的塑膠杯子,從泡沫紅茶店走了出來,飄飛的短髮把暑氣拋在了一邊,沁著水滴的杯子裡游動著黑珠兒,就是「珍珠奶茶」了。 珍珠奶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