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念旧恶化解痛苦 带来健康人生

负面情绪包括自责,都会诱发疾病。面对他人的罪责和错误,选择负面情绪,就是在伤害自己。
Fotolia
第145期
林威宇
最新的科学研究发现,当人们被伤害后,选择宽恕的人比较容易忘记以前被伤害的细节。当人们发自内心宽恕他人后,会产生遗忘痛苦回忆机制。除此之外,研究也指出曾伤害他人者,如果在第一时间道歉,也将更容易化解痛苦的记忆。

在《圣经‧路加福音》中记载,当罗马士兵将耶稣钉在十字架上时,耶稣说:「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我们总是会质疑这种强调「爱敌人」及「爱罪人」的社会伦理精神是否成了阿Q精神。而在西洋俗谚中,更常听到的一句话叫:Forgive and forget(不念旧恶)。

但是这是真的吗?很多时候,我们经历一件事总在多年之后,才能原谅伤害我们的人,甚至有时多年还不能原谅!既然如此,为何先人的智慧总是告诫者我们要宽恕他人?为何总感觉宽恕伤害我们的人似乎不自然?而记住那些伤害我们的人又有何不可?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不就是法律的精神?若坏人不接受惩罚,公平正义又如何彰显?

 

选择原谅

为健康带来正向影响

最新一期的《心理科学》(Psychological Science)期刊5月刊载了一篇研究报告〈原谅你很难,但遗忘似乎很容易〉(Forgiving You Is Hard, but Forgetting Seems Easy),告诉人们宽恕他人的益处。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University of St Andrews)研究人员罗琳(Saima Noreen)让30位受试者阅读40种包括偷腥、背后说他人坏话及偷窃等情境内容,并让每位受试者针对每种行为造成的伤害程度评分,并试想如果自己成为受害者会原谅的可能性。二个星期后,同一批受试者再阅读相同内容,但内容已分别标为「遗忘」(no-think)或「think」(不遗忘),而且研究人员会主动要求受试者回想标注「不遗忘」的内容,不去想标注「遗忘」的文字。

 

当罗马士兵将耶稣钉在十字架时,耶稣仍祈求郝免他们。Fotolia

 

罗琳指出,当受试者一开始就选择宽恕后,事后再回想事情细节时会出现困难,相对于一开始没有选择宽恕的人,即使实验中被要求不要回想其细节,其记忆仍相当深刻。

研究结果显示,当人选择宽恕后,大脑会启动遗忘机制,让人放弃那些曾对自己不利的惨痛回忆。因此,即使难以做到真正的宽恕,只要受到伤害的人选择宽恕,遗忘这些不愉快回忆就会变得更容易。

原谅与遗忘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的,当人们选择原谅伤害的对象,对于受伤的细节便不易想起。这对日后在面对挫折时可产生正面而有效的应付能力,且这种能力间接地也会为健康带来正向的影响。

 

自我谴责与记恨
会诱发或强化疾病

而在另一篇美国贝勒大学(Baylor University)的研究报告《正向心理记事》(The Journal of Positive Psychology)中则发现,当人们犯错后,只要一开始试图补偿,事后要原谅自己就会更为容易,但若无法获得来自他人或自己的宽恕,自责心理将导致忧郁及焦虑的发生,并伴随着免疫能力的降低。

正向思绪,会让一个人更长寿,而包含自我谴责与记恨于心的负向情绪则会诱发或强化某些疾病的发生,许多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气喘等都与负向情绪有极大的关联。目前的研究已表明,长时间带着负向情绪,想着不好的事情时,人体内的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数量会明显增加。C-反应蛋白是肝脏制造的一种蛋白质,可以反映出一个人体内目前发炎的状况,如气喘、心肌梗塞、糖尿病、动脉硬化、高血压等疾病。或许这也说明了何以研究人员发现那些无法宽恕他人的人免疫能力较为低落的原因了。

选择宽恕的人不仅容易遗忘痛苦,更为自身的健康加分。Fotolia

 

命运的不同来自

for+GIVE for+GET

英语的字根相当有意思,看一下forgive(宽恕)与forget(遗忘),也许我们可以分别把它看作是for+GIVE与for+GET。始创者造字时,或许正是希望受伤害者能够给予(GIVE)加害者一个被原谅的机会,而这个宽恕却可以为自己取得(GET)一个平静的心灵。

以上二篇论文可能也为耶稣当年对门徒所说:「你们当爱你们的仇人,当为迫害你们的人祈祷。」提供了最佳诠释。原谅别人,有时不是加害者值得原谅,而是为了放过自己;忘记仇恨,反而是让自己获得解脱的最佳途径。

 

★延伸阅读

1.     Noreen S, Bierman RN, MacLeod MD. Forgiving You Is Hard, but Forgetting Seems Easy: Can Forgiveness Facilitate Forgetting? Psychol Sci. 2014 May 9. pii: 0956797614531602.

2.     Carpenter TP, Carlisle RD, Tsang JA, Tipping the scales: Conciliatory behavior and the morality of self-forgiveness. J Posit Psychol. 2014; 1 DOI: 10.1080/17439760.2014.910823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對決
「啪啪啪、碰──」渾厚的掌聲彷彿還在眾人的耳朵迴盪,一道黑影劃破眾人眼簾,憑空飛出,跌在不遠的地上。「承讓!」身著黃衣的翩翩少俠,…
研究結果大轉彎?低鹽飲食不利心臟健康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高鹽飲食對心臟來說具有高危險性,會提高心臟病發作和中風風險。但近期科學研究180度大轉彎,…
二十年後 六四英雄有了下落
多少年來,1989年六四那天,「王維林」孤身擋中共軍隊坦克車的照片已成為一個勇氣的象徵。直到今日,王維林的生死謎團才終於水落石出。…
惠風文集 - 放電視一馬
有一陣子很迷古文,現在想想是因為少看電視,才有了學習文言文的機會。有些人沒有電視好像很難過日子,將自己的精神交付電視託管,這的確是老少咸宜…
中國高速鐵路 拚命「大躍進」
中國通過從日本、法國、德國等傳統高速鐵路國家引進和技術改良、創新,近幾年內中國的高速鐵路建設正在「大躍進」。已經通車的有京津城際、…
經濟衰退為美國公立大學帶來春天
經濟學的入門課程都會介紹不同商品的分類,其中有一個是正常財(normal goods)和劣等財(inferior goods)的分類。…
台灣下一個十年 就從學Coding開始
現在歐美最夯的孩童才藝班是甚麼?不是繪畫,也不是鋼琴課,而是學習程式語言(Programing/Coding)。在歐美,…
不割盡田角的「厚道經濟」
《拾穗》這幅世界名畫,感動了無數的人,然而,更是令我深深著迷的是,畫家米勒在畫中所呈現的經濟思想。關於老百姓的生計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