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影坛继2008年《海角七号》与2011年《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票房破亿后,2012年又出现一部纯靠口碑打响名号而卖座的电影――《阵头》。
《阵头》由真人真事改编,讲述的是一个传统庙会的阵头队伍,经由热血逐梦、大刀阔斧改革后,由默默无闻蜕变成知名表演艺术团体的奋斗历程。
团长许振荣是九天民俗技艺团的「开山始祖」。丹尼尔摄影
观众看完《阵头》后,感动之余,也开始对故事背后的主角──「九天民俗技艺团」在真实世界中的故事感到好奇。
台中市大雅区的大肚山上,「九天民俗技艺团」就在一片广阔的红土中。丹尼尔摄影
「开山始祖」许振荣 真实故事更感人
说起阵头团体,大众不免有着许多不良印象,诸如帮派、打架、好勇斗狠、抽烟、吃槟榔等。民俗文化专家、台中教育大学台湾语文学系副教授林茂贤表示,台湾的阵头主要作为神明出巡的驾前队伍,基本上是依附在民间庙宇之下的信仰团体,由信众自发性组成。在并非十分有利的氛围与条件下,「九天民俗技艺团」却能成为今日台湾最杰出的布阵团队,将阵头变成一种舞台艺术表演,扬名海内外且拍成电影,「这转变非常大!」
座落在台中市大肚山上一片广阔红土中的九天玄女庙,就是「九天民俗技艺团」的「基地」,庙前广场则是观众熟悉的电影拍摄场景之一。坐在客厅里的团长许振荣,泡着老人茶,啜饮着茶水笑着说:「『九天民俗技艺团』我就是开山祖师,不是像电影里讲的阵头家族。」
原来,许振荣从小就向往神灵世界而住在庙里打杂学艺,后来自己也经营起神坛,设立九天玄女庙。由于许多中辍生、年轻人渐渐聚集在此,为了不让这些年轻人整天无所事事,许振荣于是决定组成「九天神将团」,找了阵头教练训练这些年轻人,从「大鼓阵」、「神童团」跳起,一方面让他们有活动,一方面藉此维持团体的生活开销。
怎么出台一出上得了国际台面的表演剧目?这些问题成了「九天」的考验与改变的里程碑。图为「九天」的户外表演。
室内的剧场演出对于「九天」而言,在表演艺术上跨出了很大一步。图为「九天」室内表演剧照。
「九天」规定正式团员必须要有「大学文凭」。许振荣认为,只有透过教育,团员们才能真正从内心提升素质。
无论是在寒风刺骨的清晨,抑或烈日当头的正午,「九天」的孩子们日复一日密集训练,即使打鼓打到双手流血也不能停止练习。丹尼尔摄影
激励团员重返校园 拿学历提升「九天」形象
阵头的成员清一色都是来自社会最底层的中辍生,虽然许振荣调教有方,个个守规矩,但是体态、举止比起专业表演者还是略逊一筹。林茂贤笑称,刚见到这些团员时,个个身上都是吓人的刺青,休息时蹲在一旁像是庙口的群众,照相时也不会摆姿势,不免心里感到忧虑。为了2002年到加拿大参加「台湾文化节」的演出,他给了许多仪态的建议。
虽然许振荣很努力提升表演的艺术水平,但是他发现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要转变社会对阵头的刻板印象并没有那么容易。一般人总是认为他们的水平太低,好几次许振荣申请政府的补助,在资料审查时,由于团员清一色都只有国中毕业,最高学历的团长也只有高中毕业,导致补助案都无法通过。
许振荣一气之下,在林茂贤的建议下,2007年决定开始整体提升团员的学历,规定正式团员必须要有「大学文凭」。许振荣认为,只有透过教育,团员们才能真正从内心提升素质:「你不喜欢读书你也得去学校。坐在课堂里,老师讲久了,至少会吸收到几句受用的。尤其念大学时,因为要交报告,会讨论,同学是比较成熟的,在一起的交谈都会影响团员们。」
这是一个重大、艰难的决定!因为原本团员们来参加阵头就是「不喜欢念书」,而今,在团长的强力要求下,只得在练习技艺的同时,利用晚间上夜校,把学历补上。
这些不爱念书的团员们,为何会心甘情愿地逼迫自己拿到学历?
原来许振荣以身作则,也到大学进修,不仅拿到企管学士学位,还进一步修EMBA。孩子们看到连团长都这么做了,谁还敢不念书?
不仅在表演水平上,生活规范许振荣也严厉要求,像是要把房间整理干净、未满18岁不能抽烟喝酒、完全禁止吃槟榔、不能说脏话、更不能打架闹事,否则轻则采连坐方式以棍抽打、重则直接退团。
在「九天」吃苦受训,团员们表示,会选择留下来,是因为团长的教导与关怀、团员之间的友谊、表演获得掌声的成就感,让他们感受到「九天」就像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不计较荒唐的过去,接纳他们的一切,并使他们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阵头组织专业化 开展企业化艺术经营
而许振荣以身作则念了企管系之后,恰好把学校学到的企管知识应用到「九天」的经营上。许振荣从艺术团的团长,俨然变成一位专业经理人。
「我们阵头组织的专业化,当作企业、艺术经营,就会有很多做法会跟人家不一样!」许振荣豪气地提高声调:「一个团队的成功,必须要有很多专业的结合。做事得有完善的规划,得有人员的管理、财务的管理,组织上的管理、表演上的管理。这些若没管理,就不会有我们想要达到的效果出来。」
许振荣早期就带着「九天」深入校园,希望能从教育方面改变大众对阵头的刻板印象。如今有了专业的组织架构,校园推广更加有力。
另外,他还把表演人员划分成团员和学员。团员就是正式的表演团队,必须是科班出身、有专业的表演训练、具有大学的学历;而学员则类似学徒,从社会各角落吸收来,在此学艺。如此一来,表演的专业更往上提升一大步。
难掩胸中豪情壮志的许振荣,笑称自己是个梦想家。他梦想将来的大学课堂里,不只有歌仔戏、布袋戏的教学,也能出现教授阵头的课程。因此,许振荣努力争取台湾官方重新定位「阵头文化」,若政府能把阵头定位为表演艺术层次,就会有更多人想学,阵头这项传统艺术也才能真正延续下去。
「九天民俗技艺团」一路走来,从无到有、从民间走向艺术、从没制度到企业化经营,似乎可以预见,阵头未来的美好愿景正在许振荣的逐梦热情中,逐步实现。
(本文整理自《看》2012年第107期「封面故事」)
【好老师,有心法?】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