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园青年农民联谊会 回到最初当农夫的快乐

桃园青年农民回到从农的初心,开心「玩农业」。
李唐峰
第157期
曾允盈
青年农民翻转台湾案例之二 : 来桃园青年农民联谊会,「学习」和「联谊」是最重要的两件事。从交朋友、技术交流、农场参观、互助合作到参加课程,从不设限任何发展的可能。跳脱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刻板印象,青农们回到最初从农的快乐,激撞出各种火花。

在桃园市政府一楼摆摊的桃园青年农民,每个人身穿宝蓝色的联谊会制服,电绣着「农魂」两个金黄色大字,非常醒目。首届会长吴成富有颗赤子之心,和伙伴们玩出联谊的不同可能。他笑着分享:「『农魂』代表我们的灵魂沉浸在农业里,回到最初当农夫的快乐,我们来联谊和学习,激撞出各种火花。」

桃园青年农民联谊会自2013年成立至今,目前约有150人,几乎包括桃园所有的农产业。青年加入联谊会主要有交朋友、技术交流、农场参观、互助合作和参加课程等五大因素。然而一切都建立在人和人之间的互动基础上,成为朋友之后更能交流技术,甚至交换农产品,也放心让对方参观自己的农场。

 

有一个好朋友 才会有一笔好生意

「有一个好朋友,才会有一笔好生意。」吴成富笑着说。透过群策群力的方式,桃园青农创意无限,从不限制最终极的目标,充分展现组织的活力。

从农普遍会遇到的问题是孤独,联谊会首先排解青年农民的孤独。吴成富打开LINE说:「你看凌晨3点就陆续有人开始说早安,一直到晚上12点也还有人在做事,当你感觉孤独、在冷风中工作的时候,知道有人也一样在努力,就会有陪伴支持的作用。」

由于想法从未设限,只要是成员有兴趣、愿意参与,就能够成为彼此凝聚共同经验的力量。2015年预计举办三场「本地餐桌」,将各个农场的自家食材,用不同的料理方式呈现。其中一场会办在育幼院,招待育幼院小朋友。

另外,2015年和补习班结合,准备举办农场英语情境教学,让学生从环境中认识日常生活的食材;活动到中午,就吃那些食材做出来的料理。吴成富笑着说:「别人的农场就是大自然的教室,联谊会的活动面相都很广,有兴趣的人就出钱出力一同举办。其实年轻人聚在一起之后有很多想法,而且重点是我们有能力实践。」

「交朋友」说来简单,却是桃园联谊会闯出成绩、成效惊人,成为台湾青农联谊会领头羊的基石。有了共同记忆和经验,青农之间有甚么不能一同合作?

 

桃园青年农民学习如何摆摊的课程后,农民开始注意蔬菜的展售方式。李唐峰摄影

 

 

在市农会摆摊的桃园青农,由于产品质量优异,早已累积固定的客源。李唐峰摄影

 

青农和顾客互动的过程,可以听见顾客的心声。李唐峰摄影

 

团结合作「共事」 在地辅导师带领进门

联谊会的重要活动之一是不定期举办课程。课程的安排都是青农由下而上提出建议,再由联谊会聘请老师授课。透过积极参与农政单位各项教育训练,青农们得以更加了解生产到销售的每个环节。

以养鸡为业的卢蔚玮提到,联谊会举办的「共事营」让他的想法更丰富,「这个两天一夜的行程相当好,每个农民都有自己的农忙,也有自己的专长,但是一直埋头苦干、没有信息,很容易在市场上发生产销过剩等问题。透过共事营的团体游戏,让参与的青农体认到个人的力量有限,必须透过合作的模式才能团结在一起。」他的鸡舍有围网,打算买同样是青农的郑程蔚的种苗来种成围篱,也算是畜牧业和农业的异业结合。

联谊会中年纪最小的廖锦涵只有81(1992)年次,因为先生是养蜂产销班成员,透过农会加入联谊会。加入之后学习到蜂蜜产品应如何标示、对质量的要求,还学习到摆摊的方法,「一开始我们就像菜市场一样,后来开始把蔬菜一定分量包装,也更懂得怎么和顾客沟通,对展售有很大帮助。」廖锦涵肯定地说。

桃园青年农民联谊会还有一个机制,就是由资深的农业从业人员带领新进的农业从业人员。所有青农先以产业分组,同一个组别中可以互相询问。例如有机组共有56个人,新进的有机作物农民就有56个老师。有机组组长同时也是「在地辅导师」的李日贵说:「就怕你不问而已!」

举凡水电、生产、肥料、营销、管理等各种专业议题,新进农民很难全部随时上手,农务经验丰富的在地指导师可以针对问题提供协助。申请方式也很简便,只要在市农会网站下载表格提出申请,联系会接到申请后,会找指导师先作沟通,如果不能随即排解问题,也会直接前往农场帮忙。

副会长王淳铭曾谈及自己的实际经验:「当时联谊会请了一位得过神农奖的指导师到我们田间去看,分享包括田间管理、使用肥料的经验。不光如此,跟指导师认识以后,需要的话随时可以请教。」

 

我帮你你帮我 重回传统时代互助机制

传统的农业时代,农忙时的互助机制由来已久,今天我帮你,明天你帮我。吴成富提到:「农业世代出现断层之后,大家都处在缺工状态,所以我们透过盘整,盘点不同产业别的农忙时期,互相支持。」联谊会曾成功媒合过稻农和茶农的互助,因为稻农2、3月最忙,茶叶则是5、6月,在彼此农忙时第一时间恰可互相解决人力荒,也因为都是农业从业人员,工作很快就能上手。

蜜蜂游牧民族的互助故事更为动人。必须在2、3月下中南部采集蜂蜜的廖锦涵,以往总是由廖锦涵的丈夫用扁担挑蜂箱,「一次只能挑两箱,两箱加起来是一个我的重量,我们有300箱,他要重复这个动作150次才能全部挑上车。」挑上车之后再开车到南部地区,可能已经半夜12点,然后再把300个蜂箱两箱、两箱挑下来,过程非常辛苦。

「路边贴甚么临时粗工我都去找过,电话越打越北。」后来廖锦涵开始寻求青农协助,除了帮忙挑蜂箱,也解决了中南部缺人手的问题,「这些青年农民愿意协助我很开心,他们其实抱着一起出来学习、出来玩乐的心态。早上6点从中坜出发,工作到中午,我们补贴油钱、工资、便当,也给大家农产品蜂蜜。年轻人在一起工作还满快乐的,不会自己低头一直做、一直赶,过程中会开开玩笑,互相交流产业。」廖锦涵笑得开怀。

农作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人,伙伴提出互助意愿申请后,联谊会会先盘点机器设备、工作内容之后做媒合。这个计划已经执行了一年左右,桃园青年农民联谊会成功地建立了互助的良善循环,不仅达到互相帮助的功效,联系彼此情谊,更让大家成为生命共同体,共同获利。

 

和伙伴一起「玩农业」 创造快乐的农产品

桃园青年农民联谊会分为行政作业组、有机组、吉园圃组,其中行政事务组还包括展售组、公关组、资源利用组等。透过组织的凝聚力,社会大众更有机会看到桃园在地的好产品。吴成富特别提到,现代青农用心坚持好产品的精神,绝对比以往农业以悲情故事营销的方式好太多,「我们可以给人家一个快乐的农产品,我们种得快乐,到消费者身上他吃得也快乐、用得也快乐!」

三代务农的吴成富是在地辅导师,2000年开始经营沛芳有机农场,也是2012全国模范农民。担忧钱会成为人心变质的因素,吴成富不认为联谊会要成为产销合作社,他就是想和伙伴一起「玩农业」。联谊会还曾上过「老屋文创」这堂课,目的不是要发展老屋或文创,而是想了解不一样的思维方式,用不同思维去看待农业,跳脱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刻板印象。「我想要翻转桃园的农业,我要翻转,很明确、很单纯。」吴成富的话语温和而坚定。

在联谊会的青农身上,看见他们的「农魂」──对农业的执着向往,不是苦情、不是孤独,而是不设限的学习和联谊。听着青农们与顾客谈笑分享自己种植的心得,清楚看见他们正在不断活化农业产业,也看见他们抱着信念一路走下去的决心。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討海人
陰雨連綿多時,難得今日陽光爛漫,可不能辜負了這大好時光。先生背起相機,我們來到了壯圍海邊。 冬日陽光沒有為蘭陽溪口帶來溫暖,…
抱個拳、行個禮,文武雙全
中共大概是全世界最會進行形象包裝的組織團體。流傳一個小故事:在日內瓦會議期間,一個美國記者主動和周恩來握手,這位記者握完手後,卻大聲地說…
人生,一場註定的旅程?
人生,究竟是一次偶然的生命體驗,還是一場踏入世間前就註定好過程與結局,並且可以反復開啟的旅程?這是「宿命論」者與「無神論」者爭論的焦點,…
讓江澤民不敢唱歌的中共元老
前中共人大委員長喬石6月14日逝世。新華網發消息稱,喬石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1歲。 喬石1924年12月生於上海,…
談現代人的健康
  由於人類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將時間、空間縮小到幾乎沒有距離了。現代文明給人類自己帶來的極大的憂患,正在逐漸地向世間逼近。…
雷人提案多 中國兩會千奇百怪
在北京舉行的中國年度人大、政協兩會分別於3月13日、14日閉幕。這個中共十八大前的最後一次的兩會,吸引了全球媒體的目光。在近六千件提案中,…
基因改造食品 利弊論戰正酣
「科普作家」方舟子9月召集二十多名網友到中國農業大學,現場採摘基因改造玉米並煮熟品嘗。他表示,應創造條件讓國人天天吃。但在此前,…
零接觸學習:知識型商品線上化 Hahow業績爆發
從1月爆發武漢肺炎以來,隨著疫情升溫,「零接觸」的商業模式或是「遠端工作」的配套,逐漸成為企業正常營運,甚至創造更多業績的解套方式。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