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中國

中国正处经济成长转折点

专家预言,中国过去30多年平均10%的成长率可能会下降到5%,甚至更低的正常水平。图为2月2日,卖草莓的农民们在北京一条街上推车走着。
专家预言,中国过去30多年平均10%的成长率可能会下降到5%,甚至更低的正常水平。图为2月2日,卖草莓的农民们在北京一条街上推车走着。
Getty Images
第58期
秦川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了30多年。2007年,中国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2009年成为世界头号出口大国,并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这些数据让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不容忽视,正因为如此,世界也更关心中国的高速成长还能持续多久?

今年经济成长率放慢到9%

《华尔街日报》最近的调查表明,2009年第四季度中国的经济成长已略失动力,这一发现与中国官方的统计相左。中国央行最新修订的经济成长率预估数据是:2008年第四季度为4.3%;2009年第二季度已恢复到11.4%;第三季度放缓至11.0%;随后于第四季度又加快至11.3%。

这与《华尔街日报》所调查的大多数经济学家的看法有很大不同:由于刺激计划的作用,去年第二季度成长率骤增;随着刺激作用的衰退,增速逐渐减缓。几位独立经济学家说,他们不知道中国央行是如何得出其修正后的数据的。

为了弥补中国官方统计数据的缺憾,《华尔街日报》定期采集经济学家们估测的中国经济成长幅度。在它最新的调查中,接受调查的大多数经济学家预测,2010年中国经济成长率将进一步放慢至9%左右。

4月通胀到5% 官方或猛踩剎车

MF Global FXA Securities策略师史密斯(Nicholas Smith)在谈到中国「白热化的货币供给成长」和「地产与制造业产能出现泡沫时」,他写道:「固定资产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一半,在现代历史上任何一个主要经济体中都是最高的,必须放缓。而消费水平在现代历史上任何一个主要经济体中都是最低的,无法填补缺口。贸易争端正在酝酿,外界不会允许中国出口过剩,经济减速似乎在所难免。」

继2008年房屋销量成长高达75%后,中国房价急剧上涨,尤其是在高端市场。此外食品和工资也存在通胀迹象。研究机构龙洲经讯(Dragonomics)的葛艺豪(Arthur Kroeber)认为,消费物价的通货膨胀可能会比预期的凶猛许多,到4月份将高达5%。如果他的判断准确,届时中国政府可能会猛踩剎车,甚至不惜让经济减速。

平均10%的成长率未来下降到5%

美国卡内基和平基金会的高级研究员、中国经济问题专家佩蒂斯(Michael Pettis)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中国所处的环境和1987年日本所处的环境非常相像,正处于一个「经济成长的转折点」。

佩蒂斯提出其观察:「1987年之后,美国股市大跌,国内消费大幅度收缩,贸易赤字锐减。之后,日本经济虽然又强劲成长了两年,但随后就进入了10年低迷期。现在看来,1987年是日本经济从高速成长进入长期低迷的重要历史转折。」

佩蒂斯认为,中国现在很可能也已经进入这样的历史转折阶段。他的根据是,中国过去30多年的高速经济成长是建立在消费补贴生产的基础之上的。中国政府为了保证生产的高速成长,长期以来通过各种方式实现了资金从家庭向企业的转移。

最主要的转移方式是压低银行存款利息,为企业提供廉价资本,以保障生产高速成长对资本的需求。其次是通过压低货币币值导致进口商品价格上涨而间接地降低家庭的收入,为出口企业提供补贴。第三是,废除或者削减社会保险体系,把本来应该由国家和企业承担的社会保险责任转嫁给家庭。第四是通过环境污染让消费者为企业和政府埋单。

佩蒂斯说:「通过这多种渠道,中国实现了巨额的资金转移,从家庭转移到生产部门。这样看,中国生产成长大大高于消费的成长,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中国消费严重不足

他指出,中国的生产是实现了高速成长,但问题也很明显,这就是消费严重不足,产能严重过剩。过去是有美国这个高消费的国家承担了吸收中国过剩产品的任务。但是,这场金融危机之后,佩蒂斯认为,美国和欧洲等发达经济体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可能都不会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去吸收中国的过剩产品。

佩蒂斯预言,中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将对中国经济成长速度产生重要的影响。过去30多年平均10%的成长率可能会下降到5%,甚至落到更低的正常水平。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矽谷創業家的思考實驗
矽谷青年導師保羅‧格雷厄姆(Paul Graham),人稱PG,創立知名創業加速器Y Combinator沒幾年後,洗手收山回家教養小孩,…
〈零八憲章〉──中國知識分子獻給中國的良心
30年前,鄧小平提出一條戰略決策,改變了中國長期以來對外封閉的情況,令中國向世界開放,那就是所謂的「改革開放」政策。 1978年,…
2014年7月──數字看中國
中國失業率 官方4.08%民間8.7% 《華爾街日報》7月24日報導,中國官方公告失業率最新數字為4.08%,但被廣泛視為無用,…
我不是那塊料
從小到大一直被保護得很好,直到兩年前家中發生巨變,生平第一次獨居,三十好幾才開始我另一段苦澀的成長。這半年來,…
中國媒體不缺錢,缺的只是公信力
今年阿拉伯世界的革命與艾未未被捕事件,讓國際媒體人切實感覺到中國媒體作為中共宣傳機器的政治特色:滿嘴謊言,價值取向與文明國家背道而馳。…
凱爺的爆米花品牌輔導室
國外的經典品牌故事,許多讀者已經看多了,有些大企業的做法也並非中小企業所能照搬。其實,台灣本地就有很多精采的案例值得參考。《…
基因改造食品 利弊論戰正酣
「科普作家」方舟子9月召集二十多名網友到中國農業大學,現場採摘基因改造玉米並煮熟品嘗。他表示,應創造條件讓國人天天吃。但在此前,…
用法律經濟分析 預測中國變局
「法律的經濟分析」是近二十年來自美國發展出來的法律經濟分析學(economic analysis of law)或法律經濟學(la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