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觀點

烦恼如何止息?

Getty Images
第58期
周平沙

君:

每次点开你发来的E-mail,心情总是轻松不起来。是现代社会太污浊?还是我们总陷在一种模糊又固定的思维?如果,摆开现代人看世事的思维,E-mail上大家热烈传送的内容将不再是对生活苦中作乐式的调侃和挖苦,或对「爱」与「情」的追逐与失落的循环。

我在想,为甚么那些「真实人生的写照」令自己无法放松?譬如:「男人掏钱是情人关系;女人掏钱是夫妻关系;男女抢着掏钱是朋友关系。」或「每个女人都有两个版本:精装本和平装本。精装本是给别人看的,平装本是给家人和丈夫看的。婚姻中的丈夫只看到妻子的平装本和别的女人的精装本。这就是婚外恋的动机。」

当,看到你特别标注的「这句还真对呢!」我的心更轻松不起来了。因为,当下我们都陷在那个「道理」之中,认同了它。为甚么现代人必须接受这样的想法,而不是「夫妻之间有『恩』的关系」,或我跟他或许还有「未解之因缘关系必须面对处理」等等不同的思维。

还有,那些传播似是而非的价值观的mail内容也令我着急,似乎大家在点阅这些文章并认同的同时,某些似是而非的观念也被吸收,而强化了社会的价值认同。譬如:「我们要知命、造命、受命、惜命、救命,以积极的态度把握生命。所以,我们不能认命。」这样积极的人生观,似乎激励人心,但从另一面解析,恐怕也是烦恼的源头,「不认命」的人越积极「造命」越陷入「愁城」而不能自拔。如果相信命受「业力」与「因缘」的安排,愿意吃苦与承受不公的对待来还业、消业,而不用心于得失,放下积极改变或掌握命运的企图心,顺其因缘的安排,不需绕弯路自然能达到所谓「乐天知命」的境地!

目前,台湾的宗教虽然百家争鸣,自由而开放,但信徒对教理的认识却常是模糊与混淆。他们可能认为,只要是对人们有益的教理,一概可以吸收,却忽略了其中真正的含意。譬如,原始佛教要求修炼者应该放下一切感情,包括父母之情。而现在的佛教却已带进儒家的思想,认为那些孝敬父母、兄友弟恭的孔孟学说对信徒的生活有正面作用。

但是,真正「佛法」阐述的「修炼之理」是放下一切执着,包括对亲情的不舍,才可修得正果。或许众信徒对「修得正果」没有心理准备,多数人只想解脱烦恼,并不想真正地修炼,因此偷换了教意,取各家之所长只想让自己「好过」。因此,儒家的、道家的道理都跑到佛家了。

「我很善良,为甚么还有种种痛苦、烦恼?」这则mail中说:「我原来一直以为自己是一个很善良的人,直到今天,我才知道自己是怎样的一个恶人!因为我内心有种种恶,所以我才有种种苦。」

「因为我内心有种种恶,所以我才有种种苦。」这说明了人有各种贪、嗔、痴的欲念,当作者发现自己的烦恼缘自个人的心念时,他仅仅只是发现存在的那些不好的恶念、执着。但是他的烦恼并不会因为发现而止息。

所以即使「积极、不认命」的观念在常人中具有励志效果,但同时,其背后的因果因素却被模糊了,而「因果报应是释迦牟尼佛亲口宣说的真理,是千真万确的,不会有丝毫差错的!」mail中那位德行极其高尚的师父这么说。

因此,要能看透「常人」的苦恼之源,必须跳出「常人之理」并且认清真正的「佛法」,否则,我们也只能继续捡拾片段的、似是而非的价值观念,安慰片刻的苦恼与失落,并继续轮回下去。

老么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矽谷創業家的思考實驗
矽谷青年導師保羅‧格雷厄姆(Paul Graham),人稱PG,創立知名創業加速器Y Combinator沒幾年後,洗手收山回家教養小孩,…
〈零八憲章〉──中國知識分子獻給中國的良心
30年前,鄧小平提出一條戰略決策,改變了中國長期以來對外封閉的情況,令中國向世界開放,那就是所謂的「改革開放」政策。 1978年,…
2014年7月──數字看中國
中國失業率 官方4.08%民間8.7% 《華爾街日報》7月24日報導,中國官方公告失業率最新數字為4.08%,但被廣泛視為無用,…
我不是那塊料
從小到大一直被保護得很好,直到兩年前家中發生巨變,生平第一次獨居,三十好幾才開始我另一段苦澀的成長。這半年來,…
中國媒體不缺錢,缺的只是公信力
今年阿拉伯世界的革命與艾未未被捕事件,讓國際媒體人切實感覺到中國媒體作為中共宣傳機器的政治特色:滿嘴謊言,價值取向與文明國家背道而馳。…
凱爺的爆米花品牌輔導室
國外的經典品牌故事,許多讀者已經看多了,有些大企業的做法也並非中小企業所能照搬。其實,台灣本地就有很多精采的案例值得參考。《…
基因改造食品 利弊論戰正酣
「科普作家」方舟子9月召集二十多名網友到中國農業大學,現場採摘基因改造玉米並煮熟品嘗。他表示,應創造條件讓國人天天吃。但在此前,…
用法律經濟分析 預測中國變局
「法律的經濟分析」是近二十年來自美國發展出來的法律經濟分析學(economic analysis of law)或法律經濟學(la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