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迈向成功的路上,总是要接受考验,找对方向,
才能成为真正的大赢家。
Peter是A公司生产部的经理,在公司已经待了将近十年之久,算是公司的元老之一。这几年来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生意越来越难做。公司营收逐年在递减,毛利率也越来越低。Peter有时会想,再这样下去,以后年终奖金有没有着落都很难说了。
最近几年来,公司进行过不少改革计划,听起来一个比一个气势惊人,例如:「超越颠峰」──代表营收要创历史新高;「双子星计划」──获利要变成现在的两倍;「五一计划」──五年内要成为产业第一名等等。这些计划刚推行的时候由总经理带头宣示的时候,确实鼓舞了人心与士气。这段时间内,公司也接连尝试导入「全面质量管理」、「6 Sigma」、「平衡计分卡」等管理工具,但是公司的经营状况依然不见起色。让Peter的眉头一天比一天更加深锁......
管理方法 人尽皆知
说到管理的方法,许多人都是知之甚详,甚至可以侃侃而谈,除了上述所提到的之外,包括「丰田式管理」、「学习型组织」、「知识创新」、「组织变革」、「流程再造」等。管理书籍更是汗牛充栋,其中很大一部分也是在讨论管理的方法。主要是因为现实当中有太多的问题或是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有待解决或是改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产品售价不断被压低、新产品推出的速度必须不断加快、消费者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管理的方法就是提供一个可以解决问题的机会,透过这些管理方法能为企业带来某种效果或是效率,让企业可以在产业的竞争中胜出,进而为企业带来利益。
管理的方法通常透过一连串有逻辑、有次序的步骤,来引导完成某项任务或是解决某个问题,例如:质量的提升或是组织流程的改造等等。就解决问题而言,找到对的方法确实是非常重要。但对于什么是「对的方法」,却经常是莫衷一是。对A公司有用的方法,对B公司不见得有用。不同的人、事、时、地、物,让同样的方法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
重要的是用对方法
方法的对错,经常是事后才能认定。但是有没有实行正确的态度去执行,是可以在过程中去检视、去要求、去努力的。比如:员工有没有认同公司的政策方法,有没有用心地执行工作,有没有尽力去沟通协调,有没有对任务敷衍了事、做表面功夫......,这些都和方法的好坏一样重要。
因此,问题有时候不出在管理方法的对错,反而是在人的身上。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企业界、商场上成功的管理者、企业家会强调人的重要性。因为人的态度、能力、意志在现实中能超越逻辑与方法的限制。
成功不是偶然
现在街头巷尾到处可见的7-11便利商店,是台湾便利商店龙头。早年在台湾建立之初亏损连连,连续赔了七年,烧了新台币三亿元的资金。在许多同业都纷纷打退堂鼓的情况下,统一集团的7-11坚持下去,成为台湾便利商店通路之王。
早年宏碁是笔记本电脑代工厂,后来创办人施振荣先生有感于代工利润微薄,决定发展自有品牌。过程中有经历了亏损、低潮、外界批评、内部争端等等,但是宏碁坚持在品牌的发展上努力,发展至今,全球市场占有率为全球第三,是台湾国际知名度最高的笔记本电脑品牌厂商。
在历史上,拿破仑率领三万大军翻越阿尔卑斯山,征服2,500公尺的圣伯纳峰,让意大利军队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击溃,堪称奇迹。
在台湾,超级马拉松好手林义杰,耗费超过110天的时间,横越全程超过7,000公里的非洲撒哈拉沙漠,并且拿到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成绩。
从事后的角度来看,拿破仑、林义杰都成功了,我们可以说,他们的方法都是对的。但是如果他们没有凭借超人般的意志,这些事迹也是不可能会成功的。在方法之外,人的意志也是决定事情成败的关键。
思考成功的关键
讲到这里,Peter突然回想起年轻的时候,刚进公司那股热情与拼劲。虽然看起来有一点傻劲,也曾经碰了一鼻子灰,但也是这种勇往直前的傻,让他克服了一次又一次困难,完成了许多艰难的任务。
现在Peter是部门的主管,公司改革光靠一个人拚,是不够的。Peter明白,现在最需要的是一种团体的、坚定的意志。于是Peter决定先将这些理论方法摆在一边,找一个好天气的下午和部属们喝杯咖啡、聊一聊大家对公司政策的看法。Peter相信,如果能先了解大家的想法,就有机会凝聚共识、团结众人的意志,相信一定可为公司带来一番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