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筆寫真

艺术家艾未未失踪,中国民主春天浮现

艺术家艾未未失踪,中国民主春天浮现
欧盟驻中大使艾德勒关注于2011年4月5日遭警方拘留后消失的艺术家艾未未。图为2009年艾未未摄于北京的郊区的自宅。
Getty Images
第85期
石修

原定要先赴香港再转机来台北举办展览的中国知名艺术家,「鸟巢」奥运馆场的原创者艾未未在路途中「失踪」了!主角不见了,台北的展览不知该如何收场。在全球享有高知名度的中国艺术家并不多,艾未未是其中翘楚。英国《艺术评论》杂志于2010年度「现代艺术界最有影响力的100人」中把艾未未评选为第十三位。艾未未的失踪(其实是被中共不经法律程序「强制失踪」,或者更直白地说是被中共违法绑架),立刻引发全球关注。欧盟驻中大使艾德勒(Markus Ederer)透过书面声明表示忧心,「我们最近的注意力都转移到艾未未事件上。」

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掌握中国社会的变动讯息是欧盟驻中大使的责任,而艾未未这位艺术家的失踪,正是观察中国近期变动的重要指标。如同中国维权律师高智晟的失踪是另一个重要指标,一样也是欧盟关注的焦点。中共为何要让艾未未失踪?艾未未主动调查并且公布川震死难学童名单,或者积极协助毒奶粉受害者维权都可以被拿来当成理由。其实,也可以完全不需要理由。在暴政面前,当大部分的人都选择蹲下来的时候,挺直背脊站着的那几个,还需要给暴政甚么理由?

俗话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因为四季轮替是大自然的定律,只要撑过严冬就能看到百花齐开的春天。人类社会也有这样的定律,掌握这个定律就能够预见社会的变迁。如何观察?可以分别从法律与艺术两个角度切入。因为法律是最直接的公义与权利之争,艺术则是人类心灵与思想的结晶。在正常的社会,法律与艺术可能只是摆饰,但在将要剧烈变革的社会,法律与艺术却是风暴中心:要测民心的向背,只要统计投入改革运动的律师人数即可窥豹一斑;要测自由的高度,则可以观察艺术家受到政府多少箝制。

当一个政权连律师与艺术家都狂抓滥捕时,不仅宣示着这个社会的法治与最基本的自由都已丧失,同时宣示着这个政权已经走到了末路──历史上从来没有长寿的暴政,相反地,当几个主要的指标、征兆出现时,说明了这个政权已经开始倒数计时。所以,艾未未的「失踪」,不是一位充满创造力的艺术家遭受到一个政权的迫害,而是一位想象力充沛的勇士对一个毫无想象力的惊恐政权的鄙视。艺术家对中共最彻底的鄙视就是「欠缺想象力」!艾未未很清楚中共的恐惧,但他鄙视这个政权除了暴力之外没有其他治国的方法,连一点想象力都没有,想象着除了迫害手段之外,还有许多应为与当为的可能:解决毒奶粉的问题、赔偿受害幼儿与家长;清点并公布四川地震中死难学生的真实人数、解决豆腐渣工程、赔偿死难学生与家长……千万种安顿民众的可能,都被中共变成千篇一律的结果:暴力镇压。

「中国的聪明人太多……」

艾未未也看穿了那些造成中国当前不公不义窘境的帮凶:「我们变成今天这样处境,是因为中国的聪明人太多,他们总是说:『这样做有甚么用呢?做了之后又怎样呢?』我突然明白了许多,在这样里的任何抗争,要面对的不仅仅是强权和暴力,更是那些更聪明的嘲讽者,他们无处不在的表现出世故圆滑,老谋深算,趋利避害……相同的是,他们都不善于动手做事,缺少想象力和幽默感,在质疑一切之后隐藏着自暴自弃。自暴自弃自欺是极权暴政的民众的特征,他们无一例外地成为了自我放逐者和自我恐吓者。」「这些人才真正是强暴的帮凶,是他们的市侩狡诈和卑贱,默许了强权的骄横。哪一次的流血不是在聪明人的善意目光中淌尽的呢?」

艺术家正因为有敏锐的观察力才能成为艺术家,艾未未在敏锐的观察力之外更加上了诚实、正直与勇气,所以他敢于说真话,他在中共一再地对其施加暴力恐吓之下仍然继续循着他所秉信的公义行事。终于,中共在抹去他的部落格之后,想要更进一步抹去他的存在。

世界上还有很多人不是艾未未所说的那种「聪明人」,他们都在担心艾未未的安全。艾未未今夜在哪里?但是,如果有一种人是监牢关不住的,那一定就是艾未未这样的艺术家。因为他的心灵是如此地自由,这样的自由无法被任何强权剥夺。

中共强制维权律师高智晟失踪之后,更多的高智晟们出现了。在艾未未之后,会不会有更多的艾未未们出现?2012埃及革命胜利后,恐惧茉莉花革命的中共一口气逮捕了上百名维权律师与知名维权人士。可是抓人容易,放人难。每次抓放,就会锻炼出新一批洞悉中共手段的对抗者,也就预告着下一次更大规模的对抗。但正如艾未未的观察,中共是一个毫无想象力的僵化政权,唯一会做的就是暴力,以及更加暴力。虽然中共可能清楚暴力的效果有边际递减的问题,但是在没招可支的情况下,只能一条路走到黑了。

或许艾未未暂时失踪了,但最后真正会消失的注定是那个甚么都怕,怕到必须对一位艺术家施以暴力的政权。虽然那些艾未未所指的自暴自弃「聪明人」正一边抱着自己的利益一边与中共妥协着;虽然这些「聪明人」看不懂艾未未,也看不见春天的脚步;虽然这个季节或许仍是中国民主的严冬,但春天的脚步却是谁也挡不住。这不需要多么聪明才能懂,这是历史的经验。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不可不泡 台灣好湯大匯集
泡湯是秋冬時候最讓人期待的行程,闔家出遊、朋友結伴,或獨自放鬆,都能享受泡湯的樂趣。古籍《水經注》曾提到溫泉可治病:「魯山皇女湯,可以熟米…
香港政改戰如此結束:烏龍?陰謀?
2015年6月18日,擾攘兩年有餘,並且闖入世界政治螢幕的這場從諮詢到方案制定的香港政改戰以奇妙與詭譎的結果落幕。泛民振奮,建制喪氣,…
大陸新時尚風潮「民國範兒」
「有一個時代叫中華民國,有一種精神叫民國範兒。」近年,「民國風潮」在大陸成為一種風尚。…
男女分工角色是如何形塑的?
筆者曾在《看》雜誌176期討論過人類社會的演變過程中,農業技術的變革如何改變女性的社會角色分工,例如「男主外、女主內」這樣的性別分工。…
鵝少年
「孩子經常性地遲到,是變壞的一種徵兆!」這是專家提出的警告。 何故姍姍來遲 學習成績中平,平時安安靜靜在老師心目中是乖學生的春興,…
小確幸時代來臨!
不知道從甚麼時候開始,許多人都在追求生活的小確幸,將「小確幸」當作日常的口頭語言。「小確幸」源自日本知名小說家村上春樹的插畫散文集《…
青史流芳的古代賢德婦女
母親節剛過,許多人都在這一天感謝母親的養育之恩。而提到中國古代的母愛事蹟,最耳熟能詳的就是孟母三遷、歐母畫荻、岳母刺字等故事。事實上,…
就業力:該教嗎?如何學?(之二)
我們在上一篇文章中談到,可能有不少人會擔心在高等教育中強調就業力,會不會扭曲教育的目的?但是這種擔憂主要是出自於一種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