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在地形成的戲劇

歌仔戏的起落与希望

歌仔戏的起落与希望
象征歌仔戏源头的宜兰员山大树公。
曾汉东
第14期
余立琴
歌仔戏的源头──宜兰「本地歌仔」,
经历时间的淬炼,面貌至今依旧;
和歌仔戏各自呈现不同风貌,在2007年被列为宜兰县无形文化资产。

仔戏在台湾民间戏曲中地位不凡,因为它是唯一在台湾形成的戏剧。

追本溯源,歌仔戏的源头即发源于宜兰县员山乡的「本地歌仔」,又称为「老歌仔」。

员山乡结头份有一棵老茄苳树大树公,据《老歌仔的容颜》等文献记载,清末民初时,歌仔戏创始者「阿助」(后经陈健铭先生考证为欧来助),在大树公附近的槟榔园内搭寮教戏,即是宜兰「本地歌仔」成型之始。

当时多数人不识字,听了阿助唱歌后,一句句地学起来,记在脑海里,这就是「老歌仔」初期口耳相传的授艺方式。后来有识字的人把它记录下来,留下了「歌仔册」,计有《山伯英台》、《陈三五娘》、《什细记》、《吕蒙正》等剧目。

宜兰「本地歌仔」海纳百川

宜兰「本地歌仔」发展初期子由弟们组成「阵头」迎神游行,边行进边演唱,当走到空旷处,便取来竹竿围成表演区,演唱曲调、舞动身段,搬演戏文,称为「落地扫」。在发展过程中,「落地扫」不断汲取各剧种表演艺术,经过野台、内台、广播、电视表演型态。改良后的歌仔戏,由乡间歌舞小戏逐步迈向大型戏剧,后来藉电视传播力量进入家庭,成为台湾民间最受欢迎的传统戏曲,并成就了同为宜兰员山乡人杨丽花的灿烂传奇。

本地歌仔以「民谣小调」为基础,唱词多且连成串,旁白诙谐,充分融入地方俚语,演唱者常会即兴增减、随性发挥。它初期盛行于宜兰许多「庄仔头」,是农村子弟农闲的娱乐;后来逐渐走向野台演出,表演形式简单,仅生、旦、丑走走四方部位,略有妆扮,不着戏服。

本地歌仔登上野台之后,逐步吸纳平剧、乱弹戏等大型剧种的剧目、音乐、身段、服装、道具。大幅改良后的歌仔戏,以野台的表演形式活跃于酬神庙会中,也曾在戏院驻台演出。

接着广播媒体出现,改良歌仔戏透过电台频道,得以长时间播出,剧情大幅增长,戏剧内涵及演唱技巧更为丰富。现年五十岁以上的人,小时候对电台歌仔戏皆耳熟能详。1962年,改良歌仔戏跃上电视荧光幕。为了适应播演上的特性,歌仔戏作了很大的改变,如身段简化、服装华丽、大量创作新调,加入声光效果……这种与舞台表演相异其趣的电视歌仔戏,就是杨丽花、叶青的时代。

尽管改良歌仔戏风光一时,然而身着民初服饰、动作细腻且富含乡土味的宜兰「本地歌仔」,并未消声匿迹,依然踩着自己的步伐。至今,两者各自呈现不同风貌,同时映入观众眼帘。

无形文化资产传承有人

改良歌仔戏在电视上大红大紫之时,本地歌仔纷纷散班。1980年代,台湾掀起寻根热潮,本土艺术逐渐抬头,本地歌仔找到了第二春,有机会到各县市搬演,且先后有叶赞生、陈旺欉、林炉香三位老艺师获颁「薪传奖」。

经历时间的淬炼,本地歌仔不但没有消失,而且老而弥坚地在2007年成了宜兰县无形文化资产。就戏曲发展史而言,本地歌仔悠久的历史更胜歌仔戏,它的传统意涵和原型价值不容小觑。

然而在老艺师逐一过逝后,关心地方戏曲的人士忧心本地歌仔将会失传。所幸,老艺师陈旺欉的嫡传弟子郑英珠,担起本地歌仔薪传的重责大任,于2002年开办「台湾戏剧馆歌仔戏传习班」,免费招生。成人班教授改良歌仔戏;青少年班则以本地歌仔(老歌仔)为主、改良歌仔戏为辅;翌年成立戏曲音乐班,希望本地歌仔能传唱不绝。

找回庙口野台歌仔戏孕育的热情

早年台湾,逢年过节或是民俗庙会,大家相偕来到庙前戏棚下看歌仔戏。草根性的歌仔戏,扮相亮丽,生动的唱腔、口白、身段与剧情,抓住了观众的心,随着戏台上的情节,又哭又笑,洗涤了抑郁的心灵。

曾几何时,逢年过节的庙前依然锣鼓喧天,人们却只顾拜神祈求,野台歌仔戏孤独地对着神祇唱着,戏棚下看戏的人已寥寥无几。

为了找回失落的文化,唤回人们对歌仔戏的热情,2008年郑英珠特地向文建会提出六年的行动戏馆计划,藉由深入小区与校园巡演,并搭配展出台湾戏剧馆珍藏的歌仔戏文物,带动与活络各乡镇的地方戏曲风气。

台湾戏剧馆歌仔戏传习班,传习剧目包括宜兰「本地歌仔」及歌仔戏计十多出,成立六年以来,大小演出达数百场。今年,歌仔戏传习班行动戏馆已陆续在大湖国小、礁溪国中、光复国小、国立宜兰特殊教育学校、宜兰大学、三星国小及冬山乡广兴宫等多处演出,佳评如潮,并且根植大湖国小,首开台湾以宜兰「本地歌仔」为主的国小歌仔戏社团先河。

找回庙口野台歌仔戏孕育的热情

2008年3月30日,宜兰广兴村村民忙碌、热闹地庆祝着广兴宫三山国王圣诞。台湾戏剧馆的行动戏馆在庙口气派地搭盖起来,歌仔戏传习班学员从下午到晚上在这里盛大的公演。

传习班指导老师郑英珠一大早来到广兴宫,打点学员表演事宜,并为自己的演出做准备。不一会儿,学员兴高采烈陆续前来,化妆间气氛欢乐。

台湾戏剧馆歌仔戏传习班深入小区的大型公演,逐渐唤起民众对庙会歌仔戏的记忆。特别是在小朋友演员们精采的演出下,阿公阿嬷带着孙儿、爸妈带着孩子来看戏的情景,时光宛若回到了50年代,庙前歌仔戏热闹滚滚的情景,老一辈的不觉眼眶就红了,好像回到了儿时的记忆……

北宜高速公路全线通车后,日益增多的游客涌进歌仔戏原乡宜兰,活动之一就是到台湾戏剧馆,观赏每个月逢双周演出的周末剧场歌仔戏表演。郑英珠计划培养资深优秀的歌仔戏成人传习班学员,共同进行歌仔戏的教育推广工作。她设计一些课程,拟订于7月份起,进行台湾戏剧馆参观民众的歌仔戏唱腔、身段教学,希望能吸引更多人参与歌仔戏。

当我们迈入缤纷的戏剧殿堂,为其魅力吸引之即,别忘了台湾本土的民间戏曲歌仔戏文化的价值,正等待更多元地保存与发掘。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全台首家南瓜籽油製造商 醫生監製紫蘇籽油 惠家香用油顧健康
油--含有人體必需脂肪酸,現代人卻嚴重失衡,導致身心失調。如何在生活中均衡補充,成為健康的重要一環。自然療法醫師王群光撰文指出,…
台灣自救的夢想正在實現
整整五十年前的9月,台灣發生了一個爆炸性新聞:當時深得政府器重、曾被評為「十大傑出青年」的台大政治系主任彭明敏教授與兩名學生發表《…
2013年1月中國大事
中國公布近十年吉尼係數 地點:中國 中國政府1月首度公布過去10年來的吉尼係數,2003年至2012年10年間的吉尼係數依序為:0.479…
團購魅力無法擋!
辦公室中,一聲「開團啦」!立刻劃破靜謐的氣氛,只見大夥兒放下手邊的工作,三步併作兩步趕忙拿起商品DM,毫不遲疑地下單訂購,…
生於高癌家庭 106歲宋美齡的養生之道
先總統蔣中正的夫人宋美齡,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名奇女子,享年106歲,橫跨三個世紀,生命力旺盛。其實,她生於高癌家庭,家族有多人罹癌,…
平安美味的四神湯
在都會區工作的人,飲食不正常且少運動,久而久之腸胃功能就會慢慢退化。尤其在炎熱的夏天,室外熱得像蒸籠,室內冷得像冰箱,在忽熱忽冷的刺激下,…
廉價中國製造終結 投資福地風光不再
舉辦「奧運」曾為一些國家帶來榮耀與發展契機,如日本成功地借舉辦「奧運」契機,不僅「讓孤立的日本回到世界」,…
2011華人十大新聞 - 6. 《賽德克‧巴萊》再造國片奇蹟
台灣電影界2011年最轟動的盛事,就是《賽德克•巴萊》的上映。魏德聖導演把塵封80年之久的台灣日治時期重大史事「霧社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