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仔戲悠悠薪傳路

幕后那双温暖无私的推手

幕后那双温暖无私的推手
郑英珠绑大头、身着民初服饰的本地歌仔剧照。(宜兰县政府文化局台湾戏剧馆/提供 李锟钟/摄影)
第14期
余立琴
宜兰县无形文化资产「本地歌仔」,
在艺师凋零殆尽的情况下,亟待传承。
郑英珠开办传习班,深入小区与校园散播种子;
为本地歌仔薪传竭尽心力,盼本地歌仔仍能传唱不绝……

朋友表演歌仔戏,有模有样,纯真无暇的脸庞,更添戏曲光彩!

在幕后,当然有一双温暖无私的推手,才能成就这样的光彩。她,就是2002年开办台湾戏剧馆歌仔戏传习班的郑英珠老师。

拥有一颗热爱戏剧的心,学戏曲的郑英珠认为每一种艺术都是值得尊敬的,它存在必有存在的价值,要多发掘优点,不应该偏颇任何剧种。

大二喜结缘,师承老艺师

身为台湾戏剧馆承办、本地歌仔老艺师陈旺欉的嫡传弟子郑英珠,十几年来戮力于地方戏曲的保存与推广,为本地歌仔竭尽心力。旺欉艺师为宜兰「本地歌仔」奉献毕生心力,分别于1989年与2005年获颁教育部薪传奖与宜兰文化奖殊荣。郑英珠跟随老师学习的时间里,「我要教你们当老师」──旺欉艺师时常挂在嘴边的话,深印脑海。

她深感宜兰「本地歌仔」传承是重要的教育工作,要把握时间赶快做,不要计较名利得失。「老歌仔是旺欉艺师时刻悬挂在心的宝贝,何其有幸,我也是参与其中的一员。」郑英珠细说从头,时光骤然回到了大二那年……

1983年本土艺术抬头之际,宜兰「本地歌仔」应邀赴台北青年公园文建会的民间剧场表演,就读文化大学中国戏剧组的郑英珠到现场协助照看摊位。那一次演出汇集了一些宜兰年纪较大的本地歌仔艺师。那深具乡土色彩的老歌仔味,吸引了她的目光,「他们的妆扮、身段与音乐旋律,和平常看到的歌仔戏很不一样。」她首次观赏本地歌仔就留下了深刻印象。

1986年,各地文化局正在筹设地方特色文化馆,歌仔戏原乡的宜兰,以歌仔戏为主题,委托文化大学林锋雄教授规划。因着地利之便,郑英珠于文大毕业后,回到家乡参与台湾戏剧馆的筹划工作,1990年,台湾戏剧馆于宜兰县立文化中心(现文化局)正式成立,是一个具有地方性的民间传统戏剧文化的建设机构。

郑英珠于职内从事地方戏曲田野调查时,对宜兰「本地歌仔」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1995年,宜兰「本地歌仔」民间剧团「壮三新凉乐团」成立,她正式成为陈旺欉艺师的嫡传弟子。

「壮三新凉乐团」首次表演的〈桃花过渡〉,郑英珠担纲演出花旦桃花,和旺欉艺师的撑渡伯,可谓完美的搭挡演出,堪称经典之作。「老师倾囊相授、绝不藏私,虽年事已高,仍对老歌仔如数家珍,毫不含糊。」旺欉艺师的无私奉献,对郑英珠日后的宜兰「本地歌仔」薪传之路影响至深。

大朋友不藏私,小朋友乐追随

歌仔戏传习班成立初期很辛苦,参与的人数不多。郑英珠说,小朋友初来乍到连台语都不太会说,遑论有许多俗语和俚语的本地歌仔词汇。她会帮学员准备剧本,上课前先读剧本,了解辞意;唱词部分先录成音乐带,练习时不用文、武场,直接用音乐带教小朋友唱。

郑英珠认为,让学员们粉墨登场,对家长与学员都是莫大的鼓励,因此会尽量找机会让学员们演出。「强迫学员增加舞台经验,他们在演出过程慢慢学习,以后面对大舞台就不会害怕,就会更加成熟。」传习班在大家口耳相传下逐渐茁壮,目前成员已达六、七十人,以学习本地歌仔为主的青少年班有二十多位学员,年纪最小的仅就读国小一年级。

学员虽然增加了,却出现了新旧生混合上课程度差异的困难。「因为入学时间的先后,基础不同,所幸小朋友都不藏私,大的会带小的,小的也会把哥哥姊姊当偶像,乐意跟着他们学习,所以很快就会有概念。」郑英珠说,新手有了概念,教导起来就容易得多,这样的传承方式,不但对老师教学帮助很大,学员们在技艺上也会成长得快一些。

躲在背后,把光环给别人

目前传习班共有五位指导老师,英珠老师以教授本地歌仔生、旦为主。主攻花旦的她,对生角并不熟稔,然而因着大学时代扎下的平剧生、旦角基本功,她对于掌握生角的一些基本动作并不觉得困难。

英珠老师为了教导小朋友,没有演过的戏码自己得先学会。她在演出及教学前会先做笔记,画出身段图形,然后在家里对着镜子细细揣摩、反复练习,直到熟练了,就把动作固定下来。「例如〈安童试十二道菜〉这出折子戏,安童试众人端出的菜肴,剧中角色的动作经过设计后,每个演出小朋友的手势就不会重复。」凡事用心、一丝不苟是英珠老师一贯的行事态度。

敬业的郑英珠经常深夜仍孜孜不倦埋首书案,为传统戏曲竭尽心力。负责传习班摄影工作的李锟钟说,认识郑英珠将近二十年,经常被她认真的工作态度感动。「甚么样的老师,教出甚么样的学生,他们真的很认真。」他说,颁奖时躲在后面的人时常是真正做事的人,英珠老师总是把光环给别人。

英珠老师说,在人生短暂的生命里,应把握时间做些该做的事。「我只是不纯粹把歌仔戏当工作,而是把它当成一个事业在经营。」对于周遭嘉许的声音,英珠老师淡然处之。

要求基本功,严师出高徒

舞台上,演员一举手一投足皆是身段,如何准确掌握人物性别?如何传递性格与情绪?如何动静皆美?「基本功」是必修课程。「学员每次上课都得反复练习手势、台步、跑圆场、扇花……老学员有时会觉得乏味,但这是马虎不得的。」郑英珠说。

「本地歌仔有许多细腻的动作,小朋友尚无法领略,内心戏的部分必须加强。」英珠老师说,要将一出好戏、角色演得入木三分,自我要求很重要。「演戏是由内而外的东西,不能只是流于表面。一句话里,可能涵盖好几个情绪,角色的人物性格掌握好,才会感动人。」她说,为了舞台上该有的水平,拥有扎实的基本功是演员的必备条件。

「本地歌仔唱词很多,小一的孩子尚不识字,只能硬背。因为背诵能力快、吸收力强,演到后来,表现不比大人差,跟大人配戏也没有太大问题。」谈到孩子们,郑英珠感动地说:「传习班有一次参加慈善义演彩排录像,从早上8点开始准备,直到翌日凌晨一点多钟结束,一整天的疲累,小小年纪的孩子们都不曾叫苦;有些小孩正在后台睡觉休息,叫他们起来,马上就能接戏。真是了不起!」

虽然受到小朋友优异的表现而感动,郑英珠依然扮演着严师的角色,要求演出得达到专业水平。「一般人认为小孩上台不哭就很棒了,对他们的表现会特别赞赏,因而造成小朋友松懈的心态,咬字、唱腔有时会出现瑕疵,这些都需要检讨改进。」对她来说,每一回观众的掌声都是更大的挑战,也是再次学习与检视自己的机会。

校园乐传承,看到亮丽未来

六年来,歌仔戏传习班在老师、学员和家长的努力与无私付出下,口碑载道,至乡下演出更是佳评如潮。

今年在员山乡大湖国小演出,获得热烈回响,小朋友看完哥哥姊姊们表演后,有17人报名想学歌仔戏。于是,2008年,大湖国小首开宜兰县国小歌仔戏社团先河,那是台湾第一个以宜兰「本地歌仔」为主的国小歌仔戏社团。

校长曹议铎说,乡下地区学生放学后接触艺术的机会较少,学校尽量多营造艺术环境,希望城乡的落差不会太大。「它可以培养孩子们对一件事情的自信与专注力,孩子们学习歌仔戏的附加价值远远超过课业。」他说,学生很认真投入,短短几个礼拜,已可看到成果。

「等这批孩子带到六年级后,希望国中能接手。」曹校长期盼以大湖国小为起点,让文化溯源在此落实,并带动周边学校的重视与参与。

看着学生们开心而热烈地摆着pose、唱着歌仔,宜兰「本地歌仔」彷佛活络了起来。透过这些有心人的保存与宣扬,我们依稀看到本土传统戏曲亮丽的未来。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香港「愛國」遊行「三烏」形象
香港「愛國」人士在8月17日舉行了一場號稱是「保普選、反占中、保和平、反暴力」大遊行。但是根據報導來看,雖然有特區政府保駕,…
時間也是一個神
時間是什麼?對宇宙而言,時間是日月星辰的循環往復。對人間來說,時間是春夏秋冬的交替輪迴。時間,是某個超時空裡的神,主宰著眾生的生命流逝,…
災難片《屍速列車》探索人性深層的善與惡
災難片(Disaster film)是近年來的潮流,尤其是地球末日般的災難。隨手便可列出如《火燒摩天樓》、《危機總動員》、《鐵達尼號》、《…
牛津博士變身有機菜農 張駿極打造電子厚生市集
為了吃得安心,為了下一代健康,你願意做到甚麼程度?厚生市集創辦人張駿極選擇辭去穩定高薪的科技業,投入農業領域,打造小農生鮮食品交易平台。…
請、謝謝、對不起
欄目簡介:我不是兒童教育專家,是一位平凡的母親。「英倫橘子」這個專欄,分享我與兒子飯糰在倫敦所觀察到的親子生活與教育,期望透過分享,…
北京身影的香港幽靈人口
11月6日香港區議會選舉投票,泛民大敗,自需深刻檢討。但是有沒有弊案影響選舉結果,自然也必須追究。這也是特區政府一直宣稱的,是一場「公平、…
春天好「起家」
春天該做甚麼?賞花、郊遊、讀書?對阿丹來說,紐約的春天不熱不冷、無風無雨,正好加緊趕工「起家」,蓋房子!   關注阿丹動態的讀者,…
獨自美的桐林花廊步道
  3月迷櫻花、4月迎媽祖,似乎已成為春季的「例行公事」。那5月呢?應該就是「賞雪」了。俗稱5月雪的油桐花季,在台北土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