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林静修国小教师邱美都,最近却经常受到媒体的采访以及大学教授学者的拜访。这样「意外的人生」,连她自己都没有料想到。
文学门外汉成为多产作家
2003年开始邱美都参加「大家来写村史」,并以她的出生地故事完成第一本村史写作──《瑚琏草根永靖心》。接着又完成了《穿越南平庄》、《万年火烧庄》、《百果山的春天》,期间并获得彰化县磺溪文学奖、行政院文建会优良政府出版品奖、国史馆台湾文献奖三大奖。从文学门外汉走进村史写作到成为多产作家,她投入相当多心力也创造了许多惊奇。
谈起写村史机缘,邱美都说她参加员林小区大学「台湾文学班」时,知道文化局有「大家来写村史」征选活动。虽然自认文笔不错,也会写些短篇教育专栏文章,但对于村史六万字、百张图片的规定,她没有信心能做到。倒是康原老师一直在鼓励她。康原说:「写短篇文章不能算是真正的创作,一个作家一定要能写书。」受到康原的启发,她才勇敢地提报计划。过程中,她尝试写了一篇家乡史《忠实岁月舞春风》参加彰化县磺溪文学奖征文,荣获了报导文学奖,给了她很大的信心。
穿越时光隧道与耆老共享生活记忆
邱美都白天在学校教书,为了写村史只能利用假日做田野调查、寻访地方耆老,晚上再做资料整理,虽然很辛苦,却很值得。邱美都说在与耆老谈古论今中,彷佛穿越时光隧道,让人感叹又感动;最重要的是,这块土地的主角们愿意将生活记忆,真诚地分享出来,让每一个小故事都是最美的花。
邱美都分享她开始做田调时的傻劲。因为不知如何着手,她买了二箱香瓜,每到一处就拎着二颗香瓜做见面礼,一长串的介绍词就是希望当地耆老能认同她所要做的事。有时初见面就碰到尴尬的事,有些乡亲会说:「你是食饱太闲喔?」可是采访完,这些乡亲又会说:「有闲搁来泡茶!!」另外,因为自己不是务农子弟,对于一些先民垦殖开拓的生活经验,她不是很能理解,总是要走好几趟才问清楚。
家人是粉丝也是精神支柱
穿梭大街小巷采访时,夫婿杨铭钦不仅是她的好伴侣也是她的专属摄影师,为每一段故事与采访做了最佳的纪录,而且他的摄影作品让村庄的故事显得更生动精采。邱美都说除先生外,女儿也会帮忙整理资料,家人的支持是她继续写作的动力,更有趣的是家人后来还变成她的粉丝呢!!
写完了出生地《瑚琏草根永靖心》,再写工作地员林西区故事《穿越南平庄》,第三本《万年火烧庄》是婆家员林南区故事。她的书在邻里间获得很大的回响,同时也让员林镇镇长吴宗宪惊叹:「原来我们的故事可以这样写!」遂邀请她为他的家乡百果山写村史。在员林镇公所的协助下,《百果山的春天》于焉诞生。邱美都表示,自己勤奋的脚、忠实的笔,加上在地丰富的人文故事,才能成就这些精彩纪录。
《穿越南平庄》完成后,邱美都主动要求学校将她从音乐老师转调为乡土老师。过去她是负责编员林镇教材,但只是编,没有很大的概念,实际走访并写完南平庄的故事后,她也想要替自己的学校写一本教材。
珍惜文化传统 不舍历史文物失落
在写南平庄的过程,意外地促成了张氏宗亲在张氏家庙成立了一个文史展览室,将一些不再受到重视的古地契、匾额还有一些古文物,全都收藏到这里。原本只是要记录他们的故事,却可以引发对方注重他们自己的东西,让邱美都感到很开心。
然而最让她不舍的是,有些东西采访的时候明明还在,等书出来了它却不见了。像是南平庄的铁道故事,短短500公尺她用了一万多字来描述日据时代的火车,沿线的国际戏院、三轨铁路等建设,可是为了要建高铁,全部都拆了。另外,原本还算保存完好的永靖农会谷仓,也是在出书期间就被拆了,想抢救都来不及。她呼吁珍贵文物的保存需要大家共同来关心。
每一本村史诞生,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耆老、乡亲们们争相走告、共同传阅,还有人出资加印,希望能人手一册,令她非常感动。为了让村里银发族也能看得见书里文字,特别把字体加大。邱美都笑说,她的村史是「越来越胖」。另外,邱美都也会在当地小区成立「百人读村史读书会」,一起来了解村庄历史,顺便教他们如何来写聚落的故事。许多人都说:「原来自己家乡这么可爱!」邱美都希望对文史工作有兴趣者都能用自己的方式述说家乡美丽、动人的故事,写出比「历史」还真实的故事。
写村史效应 宿命可以有新意
小有名气后,邱美都常有机会到公开场合去谈村史的推广与写作,也受到媒体的采访,政大新闻系孙曼苹教授更多次来访,共同探讨村史的写作,小区发展协会要做小区营造也来请她帮忙找主题故事。她很开心自己写的书可以做为社造参考,可以当教材,可以在学术领域里面被认同,默默无闻的故乡能见度也因而提高了。原本邱美都只想为家乡做点事,没想到引发更多、更有意义的效应,朝九晚五的宿命,因为写村史而赋予新意。虽然不再是个小人物,邱美都还是谦虚表示,她只是起个头,当个引言或代言人,其实每个人都可以站出来。
谈到写村史带来的效应,她语重心长地说:「我只是一个小学老师,不是任何领域的专精,但是我还办到了痛宰历史学家。」
痛宰历史学家?原来,她为了写村史,看了专家的著作,可是她看不懂,村民也看不懂。她说专家的看法不是唯一的标准,其实,写作时还是要根据自己的想法与实际状况。由于读研究所时修的是心理学,她总会在书的末段加入一些心理学的角度去看事情,企图引发一点共鸣,唤回人民对这块土地的信心。
最近同时有三本书在进行撰写,她给自己最大期许是,下班以后不是田调就是宅女,经常要忙到三更半夜。她一直告诉自己,2009年就不再写了,可是她发现这只是暂时性发泄的话,老天赐给她的这枝笔应该停不下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