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列为国际级濒临绝种、保育的黑面琵鹭,一百多年前台湾就开始有牠的纪录。黑面琵鹭在台南县七股度冬栖地经过了与渔民对立、与工业区争地的无辜岁月,近十年来终于得到人类关爱有加的礼遇和保护。黑面琵鹭在七股的境遇,可视为台湾对环保、生态保护意识提升的指标。
黑面琵鹭度冬主栖地的曾文溪口海埔新生地,是水鸟栖息、觅食的天堂,所发现的留鸟或过境鸟超过两百种,包括雁鸭科、鹭科、鸥科、鹬鸟科等。常可见成百上千鸟儿群聚飞翔场面,不经意地转头,也时可惊见鸟儿在眼前悠闲飞过。
人工打造野鸟栖息圣地
1984年台南县政府在曾文溪口北岸筑人工河堤与海堤,将泥滩地开发成820多公顷的海埔新生地,准备开发成工业用地,长达数公里的堤防留有水闸门与外海相通。
潮水透过闸门涨退,形成约280公顷有机营养盐的浮覆地,大量的鱼、虾、贝类及藻类繁衍生长,造就了丰富的河口生态体系,吸引无数的野生鸟类聚集栖息,加上视野辽阔、堤防内侧有颇深的潮沟,形成良好的隔离作用,对于警觉性较强的黑面琵鹭而言,这里成了最理想的栖息地。
1985年郭忠诚发现曾文溪北岸有近百只黑面琵鹭。1989年约有190只出现于七股,2000年全球的黑面琵鹭增为772只,有488只飞到七股度冬。而根据去年11月的观察纪录,台湾总共有1,151只栖息,创了历年纪录;到2008年1月,全世界普查共有2,065只,台湾全岛有1,030只。七股成为全球黑琵最大的度冬地,已见到保育的成果。
历经万难 台湾和国际保育接轨
地方政府于1987年计划在黑面琵鹭主栖地的曾文溪口开发工业区后,七股居民和保育人士发出反对的声浪,透过媒体披露成为台湾社会关注的焦点,民众才开始知道台湾岛的西隅住了一群珍贵稀有的黑面舞者。
1992年发生的黑面琵鹭枪击事件,使台湾保育形象蒙了羞,引起国内保育团体的指责以及国际环保团体的关注。在国内外舆论串连施压下,环保署否决了地方政府提出的七股工业区开发计划;农委会亦依野生动物保育法公告,黑面琵鹭为濒临绝种的保育类野生动物。当年冬季约有4万人拥入七股观赏黑面琵鹭。
1994年东帝士、烨隆集团则提出「滨南工业区开发计划」,该案计划填平七股舄湖水域作为厂房用地,除断了当地渔民利用舄湖的渔业生计,邻近工业区的黑面琵鹭主栖地将同样受到波及。经环保等团体的抗争,滨南开发案拖延至2007年才确定胎死腹中。
爱鸟 成立多个保护伞
历经十多年的倡议,2002年地方政府公告曾文溪口北岸海埔新生地,设为「黑面琵鹭保护区及其重要栖息地」,其中300公顷为黑面琵鹭保护区,东鱼塭为「野生动物重要栖息环境」面积约534公顷,其中的保护区禁止一切渔捞活动;2003年成立「云嘉南滨海国家风景区管理处」后,濒临绝种的黑面琵鹭终于有了得以长居久安的一处乐土。
2002年12月起的数月,黑面琵鹭误食死鱼死虾导致感染病毒,累计有73只死亡、17只经救援野放的疑似肉毒杆菌中毒事件后,多个黑面琵鹭巡守队陆续成立。巡守队重点的工作,包括捞除鱼塭中的死鱼,每天监测水中的溶氧,驱赶保护区内活动的野狗,及禁止轻航机闯入影响黑面琵鹭的栖息。
黑面琵鹭保育管理及研究中心成立于2005年,在七股黑面琵鹭重要栖息地内,仿黑面琵鹭栖息的站立方式将建筑建于水上,担负起生态保育、研究、教育及维护珍贵生态资源的责任。台南县家畜疾病防治所每个月也在16个定点进行采样,检测水质与土壤是否有肉毒杆菌阳性反应,作为栖地经营管理依据。
2007年内政部营建署展开国家级重要湿地评选作业,黑面琵鹭保护区与四草保护区同列为台湾国际级湿地。曾文溪出海口黑面琵鹭保护区几百只群聚一起飞翔的画面,总是吸引国内外爱好者的目光,同时大约有200多种候鸟因此受惠。
黑面舞者展开翅膀,在北风的吹送下年年抵达台湾,七股已为牠们营造了一个安全的家,并准备好做东家,招待这一批批远道而来的贵客。藉由黑面琵鹭的关系,台湾人学习了更多的保育观念,原本讨厌牠们入侵鱼塭掠食鱼虾的当地渔民、水产养殖者,也在每年入秋后欢迎黑面琵鹭的造访,愿与牠们共享湿地。而在生态旅游兴起后,「赏黑琵」将回馈给地方发展观光的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