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 超前部署MarTech

▲李彥樞Yan在MarTech Asia高峰會中分享寶貴經驗。(由awoo提供)
黃昱
Martech Aisa 2020後疫情時代的行銷科技新世界高峰會,以行銷科技為核心探討科技、行銷、商業模式、獲利模式等等內容,並邀請了多羅煒茜、張本貴雄、謝健南等人分享了許多精采又務實的經驗與洞見。

915日由台灣最大SEO公司awoo阿物舉辦的「Martech Aisa 2020後疫情時代的行銷科技新世界」高峰會,在台大集思會議中心舉辦,內容環繞科技、行銷、商業模式、獲利模式展開。上午活動由行政院數位政委唐鳳、awoo執行長林思吾、日本ShoplistFreeStandard株式會社創辦人張本貴雄、台灣萊雅數位行銷長羅煒茜等,帶來精采又務實的經驗與洞見,其中,全聯實業副董事長謝健南的獲利轉型經驗更是一大亮點。

Martech一詞為2011年由美國Martech大會現任主席暨HubSpot行銷軟體公司副總裁Scott Brinker提出的概念,指「Marketing(行銷)」與「Technology(科技)」結合的新形態模式,行銷從業人員用來企劃、執行和衡量行銷活動的做法與工具,都在「行銷科技」的範疇中。

唐鳳以行政院長蘇貞昌在社群媒體上對於口罩的宣導為例,講述疫情中的「Taiwan Experience(台灣經驗)」其實是大眾將政令宣傳內化後,口耳相傳的發酵結果,並指出未來的行銷模式應是「更加開放地揣摩人們的想法」、「讓觀眾不再只是觀眾,而是共同創作者。」

唐鳳發表演說分享政策傳播方面的「台灣經驗」

▲唐鳳分享政策傳播方面的「台灣經驗」(由awoo提供)

awoo執行長林思吾也對此表達認同,並提到行銷「破碎化」的體悟,「破碎化」並不是近期才出現的新趨勢,是行銷界討論已久的議題。使用者行為、分眾、平台、數據、數據分析工具都面臨破碎化的問題。隨著疫情「非正常消費習慣」逐漸成為「習慣」,行銷也從破碎變得更加破碎,如何恰當地運用數位科技在破碎的時代中,掌握整體的持續成長,是企業行銷決策中的難題。

在會議中多次提到的議題是「GDPR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歐盟一般資料保護規範)」,法規的設立對行銷工具使用方式的影響,以往仰賴第三方數據資料,高度追蹤網路足跡的數位廣告行銷方式必須改變,而高度個人化、情境化的全自動分眾觸發,也會隨著成效不佳的投報率、網路足跡權利意識抬頭(GDPR法規設立)、人們的反感,而淪為美好而迷人的「玩具」。因此,在Martech的時代,該如何在這堪稱「AI運用最成熟」的數位行銷領域,做到接近使用者需求又讓人覺得不受干擾令人值得思考。

awoo阿物執行長林思吾分享對於Martech發展的看法

▲awoo阿物執行長林思吾分享對於Martech發展的看法(由awoo提供)

台灣萊雅數位行銷長羅煒茜,將重點放在品牌維護和數位行銷策略的重要性,認為企業行銷的決策重點,應該放在如何縮短消費者決策流程。而如何讓數據行銷沒有斷點,讓O2OOnline To Offline,由線上到線下的離線商務模式)更流暢,讓消費者體驗、互動性更好,則是轉換過程中需要優化的重點。品牌在維護的過程中,傾聽KOCKey Opinion Consumer,關鍵意見消費者)的聲音,也是很重要的一環,透過他們理解大眾或切入小眾,才能加速將品牌互動延伸成消費力。羅煒茜也提醒,沒有絕對正確的數位策略,而數據的整合與應用,會因應企業在不同階段和屬性,做不同的優化和調整,不要執著固守正在失效的漏斗行銷模式,唯有「需求驅動」和「科技驅動」,才不會讓企業品牌走進死胡同。

全聯實業副董事長謝健南精彩分享,以科技作為驅動,促使轉型成功,讓往後多位講者同聲稱讚。從樂天到博客來、統一超商、85C、全聯實業,在數位電商、實體零售都資歷豐富的謝健南曾說:「我所到之處,都會有改變」。到全聯後,他著手點兵,觀察了本土超市的優勢和弱點,從收銀台消化不良的「請支援收銀」鈴聲,點出「非現金交易率低」、「經常未帶會員卡」等問題,並在電商、會員、支付三種改革方案中,選擇從獲利模式下手,開發PX pay 手機支付應用程式。

全聯實業副董事長謝健南分享全聯的數位科技獲利轉型經驗

▲謝健南分享全聯的數位科技獲利轉型經驗(由awoo提供)

謝健南說,他要做的不只是電子商務(E-commerc),而是真正重視使用者需求的電子服務(E-service)。最終PX pay在三波宣傳中,達到1100萬人次的會員量,成功將非現金交易量從約28%拉高到接近總體交易量的50%,交出亮眼的成績。未來也即將推出改版應用程式,加入支付、會員以外的娛樂等項目,成為數位高度整合的PX go 全聯數位平台。

禮坊跨界搶攻中秋大餅 後疫時代逆勢成長三成

第0期
編輯部

中秋連假將至,今年疫情讓人出不了國,國內消費、旅遊盛況之下,中秋禮盒買氣回溫,加上中秋檔期向來是糕餅業年度重頭大戲,宏亞食品旗下RIVON禮坊為了搶先布局,提前至七月在各大通路開跑活動,為迎合年輕市場需求,將黑松露、黑胡椒、高粱、鹹蛋黃等加入月餅中,並且跨界與知名插畫家「吉文考古」合作推出中秋限量禮盒,企業戶、散客訂單陸續湧進,九月中已經銷售逾八成,預估中秋整體業績成長30%。

宏亞食品旗下RIVON禮坊企劃部經理曾桂毓表示:「整體大環境,目前疫情動向難以捉摸,消費者購物選擇值得信賴品牌。以少油、少鹽、少糖的健康為出發點,推出多款特殊創新口味,七月起便開始投產,八月加開第二條產線,產能全開之下,帶動中秋整體業績,較去年同期成長30%。」

月

圖為插畫家「吉文考古」為RIVON禮坊設計的中秋「舉家歡樂禮盒」。

 

瞄準現代人追求健康的需求,RIVON禮坊以天然食材搶攻年輕人味蕾,以葵花油取代沙拉油、使用海藻糖降低甜度、選擇天然奶油揉製酥皮製作月餅,更創新改良傳統綠豆椪,嚴選本土香草豬隻的前腿肉,加入58度高粱醃漬肉質,再搭配奶油綠豆餡,溫火慢燉保留高粱香氣和肉質鮮甜味,成就台式酥皮月餅的獨特風味。此外,國人喜愛台式酥皮口味程度勝過廣皮,也推出黑松露、烏豆沙蛋黃、黑胡椒綠豆椪等11款台式酥皮月餅。

此外,RIVON禮坊也嘗試「藝術」跨界的可能性,邀請插畫家「吉文考古」設計新款禮盒包裝,也讓佳節送禮老傳統做出新變化。「舉家歡樂禮盒」運用菊花和莖、葉和黃雀排列成如花辦的形狀,而圖中的圓型象徵月亮的形象,傳遞花好月圓的吉祥中秋佳節禮盒,成為送禮指名度最高的伴手禮品牌。

月2

圖為RIVON禮坊「純月禮盒系列」,分別有11入、8入、6入盒裝。

月3

RIVON禮坊嘗試「藝術」跨界的可能性,邀請吉文考古設計新款禮盒包裝。

 

中國歐盟關係急速惡化 視訊聊天也難挽救

歐盟三位領袖與中共領導人習近平以視訊會議形式,在9月14日舉辦中歐峰會。
哨子先生

本週一,也就是9月14日,歐盟三巨頭——德國總理梅克爾、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和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Charles Michel),與中共領導人習近平進行一場視訊會議。

這場會議原本定在9月中旬於德國萊比錫舉行,因本年度由德國擔任歐盟輪值國。當時對中國和歐盟來說,雙方都期待這次會談能夠達成投資保護協議,並討論如何在非洲進行合作。

然而原本應該是邀集27位各國領袖,風風光光、高調開展的「中歐峰會」,因為疫情肆虐,不得已縮小規模,轉成線上聊天室形式。且中間還歷經了中共隱瞞疫情、口罩外交失敗、打壓新疆和香港、王毅出訪歐洲碰壁,歐洲與中國關係進入冰點。

在這種氣氛下展開對談,效果如何呢? 根據峰會後雙方的發言來看,看來是毫無成果。

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Charles Michel)在會後記者會上,直接表明了歐洲與中國政府存在「實質的分歧」。他強調歐盟與中國,應該在貿易、數位科技上有對等且公平自由競爭的環境,並且表達針對香港、新疆以及西藏人權問題的重視。

米歇爾甚至對習近平表示,「歐盟不會繼續被利用」,聽起來怎麼好像要準備絕交了?當然不會這麼誇張,但可見歐盟已經快「受夠中共」。

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更狠,直接要求中國取消貿易壁壘,而且她強調,會等到習近平確實履行承諾後,才進一步討論貿易協定的簽署。

看來在這場會談上,並無觸及太多經濟貿易協定相關的共識,反而都是歐洲在對習近平施壓,要求北京應該開放經濟與數位市場,讓雙方在公平對等且自由的「普世規則」環境下競爭。

這次的中歐峰會,人權問題成為重點。

歐盟直接要求派出獨立觀察團前往新疆展開調查,並且重申對新疆、西藏少數族裔等問題的關注,以及港版國安法推行後引發的全面問題。歐盟認為,香港自治權應該受到保護,畢竟這事關香港作為亞洲金融中心的經濟政治地位。

歐盟真的沒在客氣,每個主張都相當尖銳,完全戳到中共的痛處。這點從《新華社》的後續報導可看出。根據新華社報導,習近平在會議上強調中歐雙方要做到四個堅持,但歐盟媒體報導時幾乎忽略不提,因為「太老梗」。這四個堅持包括:堅持和平共處;堅持開放合作;堅持多邊主義;堅持對話協商。

隨後面對歐盟提出的各項人權問題,習近平也只是抬出老話「堅決反對任何國家干涉中國內政」,並強調中方不接受人權「教師爺」,還反嗆歐盟應解決好自身存在的人權問題。

有趣的是,在反駁歐盟指控的同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15日說,對於歐盟及成員國提出希望訪問新疆一事,已經同意並願意做出安排,但反對「有罪推定」式的所謂調查。看來似乎是願意為貿易協定做出一些讓步,雖然我對這個新疆觀察團是否真能達成保護新疆人的效果,感到存疑。

此外,歐盟這次大動作表態,是真的認清與中共來往的問題本質,還是單純看風向、做做樣子呢?雖然在峰會上,馮德萊恩曾語帶威脅指出,如果北京堅持對香港實施國安法,將會面臨「非常負面」的後果,但是具體後果為何,她沒有明確說明。

究竟這些人權問題上的針鋒相對,是配合風向做表面功夫,還是歐盟真的覺醒?留待後續觀察。

很明顯的,歐盟對中共的態度,已經從以前「看你不懂自由世界的規則,好吧處處讓著你」的心態,轉變成「欸不可以再給你這樣亂搞喔,要玩就照遊戲規則來」的務實主義。歐盟如何在中美對立的氛圍下,找到他們的中立之道,是歐洲各國今年在對中政策上的調整重點。

酷訊搜索Koodata 宣布完成併購想上數位廣告ADUP 五年後重逢!合攻Martech10億市場

Koodata共同創辦人暨營運長孟逸錤(右一)、執行長孫健慎(右二),攜手想上數位廣告總經理游蕊如(左一),正式宣布合併喜訊。
第0期
編輯部

數位行銷公司Koodata(酷訊搜索)於今年九月正式宣布,合併ADUP(想上數位廣告公司),雙強聯手代表著「Koodata酷訊搜索集團」正式成型。透過精準數位廣告技術、SaaS行銷工具及龐大電商客戶累積的數據資料庫,即將在「後疫」時代掀起新浪潮。合併後集團營收將在2021年挑戰十億元大關。

酷訊搜索榮耀回歸 收購想上廣告再創巔峰

2010年成立的「想上數位廣告」,擁有十年豐富經驗,長期以來運用成效型數據分析創造高轉換率,在電商圈頗具高知名度。在總經理游蕊如帶領下,團隊經驗紮實,電商市場定位明確,多年來以客戶最大成效為服務依歸,建立良好商譽。有別市場上其他廣告公司,「想上廣告」憑藉著成效型數據穩居不敗地位,這也正是酷訊搜索決定併購的主要關鍵。

五年前,身為想上數位廣告的共同創辦人的孫健慎,認為數位廣告已經無法滿足客戶需求,決定另闢戰場。「Koodata成立的最初概念,就是從『想上數位廣告』出發的。五年前我們把想上帶到顛峰,五年後再次擁抱,更像找回昔日戰友打聯盟戰。」Koodata執行長孫健慎表示,過去在想上廣告期間曾帶領公司爬升到一個高度,而後幾個夥伴對發展方向有了新思維,於2015年離開,找來昔日戰友孟逸錤、方乃正,三人共同創立酷訊搜索,專攻Martech行銷領域。

正因如此,Koodata累積了豐厚數位廣告經驗,包含Google Ads、Line Ads、Facebook及Google Analytics操作,擁有穩健廣告操作團隊和紮實技術經驗。期間更不斷精進,開始研發以行銷為出發點、以技術為基礎的SaaS工具,如直播拍賣Easylive(後更名為Koo.live),社群影片製作平台Vivido(後更名Koo.video)及以客戶痛點出發的廣告管理平台(Koo.Ads)。

Koodata和想上數位廣告在這五年內如同兄弟登山各自努力,逐漸變成互補的好夥伴,也終於迎來再次聚首的好消息。想上總經理游蕊如對於合併後的未來相當看好,認為相乘力量大,更能引領客戶突破成長。壯大後的Koodata酷訊搜索集團,將為台灣各行各業提供最縝密的數位廣告行銷戰略。

整合大數據分析 拓展Koodata版圖

「Koodata的宗旨就是要讓所有中小企業客戶Save & Make,省更多時間、賺更多錢。」孫健慎指出,「結合自動化SaaS工具、數據驅動、使用簡便等特性,在中小型電商產業中獨占鰲頭,服務累積近三萬家客戶。尤其今年二月開始,台灣面臨疫情衝擊,Koodata充分展現突圍能力,前兩季營收穩定成長,相較2019年同期,年營收成長率達到25%,整體營收不降反增。」而整合後的Koodata集團將秉持3T(透明Transparency、信任Trust、團隊Team)企業文化精神,協助更多台灣中小企業客戶邁向數位轉型的道路。

清宮鼻煙壺 展露良工巧匠技藝之美

▲「清 乾隆 玻璃胎畫琺瑯鼻煙壺四十三件貯於蒔繪漆盒」,盒中每件鼻煙壺從題材、配色到裝飾紋樣無一相同。
第215期
文⊙謝平平 圖片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

明朝萬曆年間,西方傳教士利瑪竇(Matteo Ricci,1552~1610年)帶入了星象學、三稜鏡、西方信仰之外,還有後來流行於宮廷的鼻煙壺。傳至清朝後,鼻煙壺的材質也從剛開始的玉、瓷、銅胎、琥珀、玻璃等,再加上外畫、內繪、琺瑯、套玻璃等,幾乎清朝宮廷的最高工藝,在鼻煙壺上幾乎都可以看到。鼻煙壺的使用在清初達到極致。

 

清雍正「白色料鼻煙壺」與「帶銅胎畫琺瑯黑地夔龍紋套匣」。

▲清雍正「白色料鼻煙壺」與「帶銅胎畫琺瑯黑地夔龍紋套匣」。

 

「鼻煙壺」原稱「士拿乎」

不過,「鼻煙壺」是較為後期的稱呼,利瑪竇帶入中國時,以「士拿乎」稱呼,取自「snuff」的直譯名。snuff是鼻煙,歐洲人從美洲的印地安人處得知,將發酵的菸葉磨成細粉,加入調香,平日放在盒裝中,使用時取出少部分,盛於盤中,輕嗅可治鼻病。

傳入中國後,除了菸葉,再加入多味中藥或者麝香,成為提神醒腦、通竅的養生用品。原本裝盛鼻煙的盒子,也改成密封瓶子,並加上許多精美的工藝技術,所以才稱為「鼻煙壺」。

 

盒裝成套鼻煙用具,包括三件鼻煙壺及兩個鼻煙碟,存放於小巧有座槽的木盒中。

▲盒裝成套鼻煙用具,包括三件鼻煙壺及兩個鼻煙碟,存放於小巧有座槽的木盒中。

 

故宮特展「清宮鼻煙壺」

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士拿乎-清宮鼻煙壺的時尚風潮特展」共展出368件的鼻煙壺,是故宮特展中的盛事。

現場最小鼻煙壺高度僅三公分,小口、廣腹,連同器蓋與小匙,皆十分精巧。並有精緻木盒、木屜,可將鼻煙壺分門別類裝好,皇帝、皇室出外旅遊時,只要攜帶木盒即可,除了藥用功能,還有觀賞把玩之樂,亦可見當時良工巧匠之多。

 

清雍正「玻璃胎畫琺瑯彩竹節式鼻煙壺」。

▲清雍正「玻璃胎畫琺瑯彩竹節式鼻煙壺」。

「玻璃胎畫琺瑯彩竹節式鼻煙壺」是故宮典藏唯一一件雍正款玻璃胎畫琺瑯器,底部靈芝框內有楷書「雍正年製」落款。

▲「玻璃胎畫琺瑯彩竹節式鼻煙壺」是故宮典藏唯一一件雍正款玻璃胎畫琺瑯器,底部靈芝框內有楷書「雍正年製」落款。

 

其中,清雍正「玻璃胎畫琺瑯彩竹節式鼻煙壺」是故宮唯一一件雍正款玻璃胎畫琺瑯器,器底書「雍正年製」,為乳白色玻璃仿斑竹樣貌,點點褐斑上有小蟲二隻,精緻可愛。

此外,清乾隆「玻璃胎畫琺瑯鼻煙壺四十三件貯於蒔繪漆盒」可安置多只鼻煙壺,每只鼻煙壺高約四、五公分,從題材到紋樣,無一相同,不只蒔繪漆盒本身,每件鼻煙壺都堪稱乾隆時期的玻璃胎畫琺瑯珍品。

 

清乾隆「金屬胎掐絲畫琺瑯西洋人物雙耳鼻煙壺」。

▲清乾隆「金屬胎掐絲畫琺瑯西洋人物雙耳鼻煙壺」。

 

此外,現場還有仿西方「聖母子圖」的鼻煙壺,也有造型為玉蜀黍、玉荔枝、玉茄、玉瓜等鼻煙壺,把玩在手,溫潤可愛,也是當時文人案桌上的小玩意。

 

清乾隆「藍色透明玻璃刻花鼻煙壺」。

▲清乾隆「藍色透明玻璃刻花鼻煙壺」。

 

值得一提的是,鼻煙壺的內繪功夫堪稱一絕,使用特製的筆,伸入僅有三至五公分的窄小壺內,細細勾勒出松枝細葉、人物顰眉、建築,甚至還能在上面題字,與肉形石、翠玉白菜一般巧奪天工。

鼻煙壺與書畫、器物等相比,分量或許無法相提並論,但其工藝卻展現了清宮內苑深藏不露的生活意趣,1990年前後,大陸興起一股收藏熱,鼻煙壺身價因此扶搖直上,至今仍是熱門話題,有興趣的民眾,趕緊帶上口罩,安排時間去觀賞一回吧。

 

 

 

「士拿乎-清宮鼻煙壺的時尚風潮」特展

展期:2020年7月31日起

地點: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第一展區303室

《真愛每一天》 只有善良相伴的日子才見真愛

▲電影《真愛每一天》男主角多姆納爾‧格利森、導演兼編劇李察‧寇蒂斯、劇中飾演男主角父親的比爾‧奈伊(左至右)2013年10月1日在紐約合影。Getty Images
第215期
李智鳴

《真愛每一天》(About Time)是2013年上映的一部甜美的英國喜劇片,雖然影片一出,影評評價不高,英國《衛報》說「空洞的劇本」害了本片,香港《明報》則批評說:「故事平庸尷尬,情味和喜劇感都不足。」但是在韓國與台灣,這部影片的票房頗佳,也深受觀眾好評。

這部影片的編劇兼導演是資深且熱門的編劇李察‧寇蒂斯(Richard Curtis),《妳是我今生的新娘》(Four Weddings and a Funeral)、《新娘百分百》(Notting Hill)、《BJ單身日記》(Bridget Jones's Diary)、《愛是您‧愛是我》(Love Actually)等系列浪漫愛情電影就是來自他的手筆,也因此許多人將《真愛每一天》歸類於愛情喜劇,但是李察在這部影片裡試圖照顧更多人類情感的面向,除了愛情之外,親情、兄妹之情、友情,李察都有所著墨,因此它更應該歸類於人生電影系列。

影片設定男主角提姆‧ 雷克(Tim Lake)是具有穿越時空能力的年輕男子,當他得知自己擁有「回到過去」的能力後,學習著怎麼運用這個能力在自己的人生裡遊走的歷程。影片結束時,男主角不再利用自己超越時空的能力回到過去,而是選擇「珍惜當下」!這是本片的最終心得。或許就是這個太容易的結論,才招致劇本空洞與故事平庸的評價吧。然而,與上述其他熱門影片相比,李察在這部影片呈現的內涵是相對豐富與深刻的。

喜劇裡的「喪禮」

所有的戲劇都是講究變化的,從對立發展出相生相剋的變化,正符合傳統的陰陽之道。據報導,以喜劇電視立足影視圈的李察,他第一部電影成名作《妳是我今生的新娘》的原先劇本是只有婚禮而沒有喪禮的,後來經人建議,李察增加了一個喪禮,以改善原本「太過歡樂」的現象。苦後的甘甜更有味,流淚過後的笑容更深邃。在李察之後的電影作品裡,觀眾都可以發現那個「喪禮」的存在,只是如何把握住喜劇的基底,讓那些淚水、惡運與痛苦只像是偶而飄過的烏雲,不會驚擾了觀眾們內心裡的晴天,這就是編劇的功力。李察自然深得其中精隨,這在《真愛每一天》這部電影裡的表現也毫不遜色。

《真愛每一天》的劇情裡也恰好有一個「喪禮」,然而就「故事」而言,起到喪禮作用的卻是主角妹妹的不幸愛情。她遇人不淑,男友並不懂得真正的關愛她,甚至還會動手毆打她。但是,作為甜美的喜劇,影片的「壞人」很少,而且並不真正的出現,所有的惡行並沒有真正的在觀眾面前演出,因此影片從頭到尾都在酸甜與微澀的滋味裡,滿足了觀眾的口味。

在男主角與心儀對象逐步靠近的同時,妹妹不幸的愛情就是電影裡的烏雲,隨時提醒著觀眾,人生的灰暗是可能存在的。而在試圖改變妹妹被不幸愛情毀壞的人生時,男主角方才明白他的「騎單車」的能力還有其他的限制:他不能改變自己女兒出生前的事情,否則就會導致女兒不再是他的女兒。

「穿越時空」的對立力量出現了!為了避免成為超越時空的科幻片,電影一開始就透過男主角父親的話語阻斷觀眾往這方面思考,他讓觀眾覺得「回到過去」只像是騎單車一樣的能力,需要的時候就騎上它。正因為這不是一部科幻片,所以主角遇到問題的解決之道,也並非尋找更強的時空穿越能力,而是回歸現實:如何協助妹妹面對自己的愛情。這也同時呼應了主角剛運用超能力時的第一個認知:無論如何穿越過去,並不能讓原本不愛你的人愛你。

如果想結婚,找個善良的人吧

愛是心態問題,而不是技術問題。這是這部電影的核心觀點。

讓我們試著思考一下,人生的情節也許可以仰賴技術(穿越時空)的方式獲得改變,就像是主角的一位編劇好友,他多年創作而成的舞台劇首演時,卻出現了演員忘詞的慘事,而主角透過他「穿越」的能力,改變了這個不幸。但是,明知不適合的對象,我們怎麼割捨強烈的執著?在壓力大、時間緊迫時,我們是否可以對人寬容善良、面帶微笑?這些就不是靠著「穿越」上可以克服的問題。

「對任何想結婚的人,我只有一個簡單的忠告:我們所有人到最後其實都很像,我們都會變老,然後一再重述同樣的回憶。但如果你想要結婚,試著找一個善良的人吧!」這是男主角在婚禮中,他的父親以「伴郎」(Best man)身分所說的。

作為幕中的高潮戲,這場婚禮用突來的暴風雨澆熄過於幸福的狀態,而為了鋪陳這段話的出場,男主角更是不斷回到過去更換他錯誤的「伴郎」選擇,最後才讓自己的父親作為「伴郎」說出這段話。

這段話對李察來說很可能不僅僅是一段台詞而已。讓李察爆紅的《妳是我今生的新娘》,男主角是英國知名帥哥休‧葛蘭(Hugh Grant),但是對李察來說,太帥的帥哥會讓故事裡的困難變得太不困難。因此,在李察成名後,有更大的可能實踐自己的創作理念時,他在這部片所挑選的男主角是有特色但不算帥哥的紅髮男孩多姆納爾‧格利森(Domhnall Gleeson),而女主角瑞秋‧麥亞當斯(Rachel Anne McAdams)在片裡還刻意扮醜,顯然李察有意要讓這部影片擺脫帥哥美女的套路。外貌,或許是李察很想提醒的,他要讓觀眾脫離外表,真正看見人的情感,思考內在的性靈世界。

在李察的電影裡經常有一個套路:一位來自美國的女孩與英國男生。瑞秋就是這部片裡的美國女孩。因為這不是一部真正的愛情電影,所以這位出現在近期浪漫愛情電影裡的天后級演員,不像在其他電影裡一樣可以霸占一半以上的時間,她發揮的空間相對小些,但是她依然是那種討人喜愛的愛情電影女主角,把美國女孩的開朗、外放與導演所強調的善良結合演示得很好。

 

電影《真愛每一天》男主角多姆納爾‧格利森與女主角瑞秋‧麥亞當斯2013年8月8日於倫敦全球首演時合影。Getty Images

▲電影《真愛每一天》男主角多姆納爾‧格利森與女主角瑞秋‧麥亞當斯2013年8月8日於倫敦全球首演時合影。Getty Images

 

在大千世界裡試著多為他人一些

這部影片不能不提的是參與演出的比爾‧奈伊(Bill Nighy),他在劇中飾演父親一角,這位演員因為《愛是您‧愛是我》一片而在老年走紅影壇,所以李察也算是他的貴人。他在近距離、內在情感戲上有超強的表現能力,經常在故事裡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而在《真愛每一天》裡,真正的高潮就是他們父子最後一次相見的場景。

作為具有穿越能力的人,即便在父親死後,主角都能回到過去的某一天與父親相聚,直到他又一個小孩出生,他就再也不能穿越過那個時間點了。然而在那時間點之前,他的父親已經死亡,所以在孩子即將出生前的穿越,是他們父子最後一次相聚。這是沒有激情,但是情感豐富而複雜的時刻,比爾‧奈伊將不捨、感傷與對生命的豁達同時表現了出來,讓人不能不回顧起他之前與主角相處的片段,感受到他層層疊加的內在──內斂的父愛,內斂的表現,精采!

究竟什麼才是善良的人呢?在劇裡,女主角逼著準新郎將婚禮各事情確定下來:「你唯一決定的是在婚禮播放怪咖義大利歌手唱的〈大千世界〉(IL Mondo)?」而男主角這唯一的決定也讓她不滿意的否決了。但在婚禮當日,當新娘走向新郎時,播放的正是〈IL Mondo〉歌曲。新娘指了指新郎,輕聲地說:「這是為你的。(It's for you.)」新娘隨著音樂搖擺款款向前,新郎喜出望外,而台下新郎的父親也手舞足蹈。這是他們父子共同鍾愛的曲子。善良,也許就是多為他人一些吧?讓我們努力地這樣過著每一天。

英國博哈拉號商輪沉船記事

▲1892年10月10日在颱風中沉沒的博哈拉號商輪。維基百科
第215期
劉惠宜
劉惠宜
在山村長大,中學讀音樂班,大學念英語系,於香港中文大學取得EMBA學位。充滿好奇,勇於嘗試。一雙眼,看著社會百態,直視內心。在典籍與大自然陪伴下,抒寫一篇篇真誠雋永之作。曾任廣播電視記者、主播、節目主持人、業餘音樂演奏者。更重要的是,還燒得一手好菜呢!

1892年10月8日,香港板球隊一行13人結束與上海隊為期兩天的年度賽事,在地主國盛情的招待後,搭乘博哈拉號(S. S. Bokhara)商輪從上海返鄉。

10月9日星期日,當乘客們準備享用午餐之際,資深的船長山姆士(Charles Sams)心中的疑慮卻逐漸升起:氣壓急速降低,很可能是颱風的前兆。到了傍晚,天氣惡化。晚上10點,召開緊急會議,開始積極進行各項抗颱準備。當天午夜,風力已是颶風等級,如山高的巨浪不斷襲擊,能見度不過幾碼。船員在風雨中想盡辦法奪回船隻的掌控權,但它仍舊在狂風中偏離了航道。

這夜撐過去了,好不容易迎來隔日的早晨。風帆被扯成碎片,篷布也派不上用場,大型的救生艇在一晚的劇烈撞擊後,支離破碎。風浪未曾稍減,船隻袒露著胸膛承受暴烈的擊打,毫無反擊之力,幾度幾乎傾覆。

10月10日中午,氣壓計指標來到29.27。一陣大浪再度來襲,沖走了所有繫在右舷的小船,打破了引擎室的天窗。氣壓再度下降至29.15。晚上約9點45分,連續三波大浪挾百噸計的海水浸沒了船身,將底下的工作人員全部沖出。鍋爐室泡在水裡,船隻熄火。午夜前,突然看見了陸地──不到300公尺處聳峙的黑色岩石,在眼前愈來愈大,步步進逼。岩上的浪花在陣陣悽慘的月光下發出詭譎的邀約,每一個浪頭都將輪船推向這致命的相遇。

船長與船員們一一握手道別:

「再見了,我們已經盡力了。我必須去告訴所有乘客們。」

10月10日午夜前,船隻突然渾重地抖動了一下,伴隨著怪異的擠壓聲,整艘船從船頭至船尾開始搖晃──死神終於踏上甲板。根據生還者羅森醫師(Dr. James Lowson)追述,聽到這幽冥聲,他整個人跳了起來,警覺到最後的時刻到了:That's the finish. 他想應該還有兩分鐘逃命的時間,但實際上,不到30秒,船隻即解體沉沒。

登船的148人中,23人存活,其中兩名為板球隊員,羅森醫師是其中之一。目睹人們像老鼠在洞穴裡被活活淹死,想到那些在浪頭間被當成玩物互砸的扭曲殘肢、裂開的頭顱上死不瞑目的雙眼、血跡斑斑的現場……羅森醫師仍止不住地全身顫抖。當他從艙房往上逃時,卻見到山姆士船長往下衝要救人,而許多乘客因驚嚇過度無法動彈、思考,而錯失生機。

羅森醫師十分感佩船長與其他工作人員的英勇,在這樣的關鍵時刻,盡人力的一切可能堅守崗位,嚴守紀律到最後一刻,一心與乘客同在,冷靜的舉止安定了人心的恐慌。他們大可逃到甲板上尋求一絲活路,但他們反而選擇回到船艙裡,直視洶湧的海浪與沸騰冒煙的鍋爐,力圖扭轉船隻的厄運。羅森醫師不只以「高貴」(noble)來形容這撼動心弦的勇氣,而是用「神聖」(divine)來讚頌在最黑暗無望的時刻、在與死神交戰時,散發的人性光輝。

2009年,中央研究院水下考古團隊在澎湖姑婆嶼北方約100公尺處找到博哈拉號布滿珊瑚礁的殘骸。

2020年,拜虛擬實境之賜,我得以重返128年前的沉船,觀賞精緻的家具與裝潢,船長室、球員休息室和頭等艙等一間間造訪。身上不沾一滴水、心情興奮驚嘆,而非驚狂駭怖、生死交關。

博哈拉號商輪已被列冊追蹤為台灣重要水下文化資產,特為文記之。  

 

參考資料:

(1892, Nov.11). The Wreck of the P. & O. s.s. "Bokhara.” Northern Territory Times and Gazette (Darwin, NT : 1873 - 1927). Page 3 

Heaver, S.  (2019, Sep 6). When maritime disaster all but wiped out Hong Kong’s cricket team – the sinking of the SS Bokhara in 1892.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2019, Nov.7). SS Bokhara. Wikipedia.

徒步北極圈 一個人的極地日記Day2

▲極地日記第二天巧遇山友。
第215期
文、攝影⊙方世宇
方世宇
來自府城台南,台北醫學大學畢業。大學開始熱衷旅行,從俄羅斯冰箱到埃及烤箱,從伊斯蘭世界到古馬雅文明,不是很在意享受一頓美食、住上豪華旅館,卻執著多走一步路、多看一眼風景。2016至2017年間完成為期319天的拉丁美洲18國旅行,2018年完成為期82天的登山徒步旅程,登上南美洲、非洲及歐洲最高峰。曾造訪世界第一高峰聖母峰以及第二高峰喬戈里峰基地營。

第一天住的山屋。

▲第一天住的山屋。

山屋內部。

▲山屋內部。

 

(續上期)山屋雖小,睡起來總是比帳篷溫暖。昨天雖然走得很久、很晚,但早上七點多,睡在兩旁的人還沒起床,我就醒來了。昨晚抵達山屋時天已經黑了,身體冷下來後就沒有到河邊取水。我慢慢走下溪谷,濾了兩公升的水,慢條斯理地煮著早餐,等到山屋裡的人都上路之後,我才打包好行囊出發,這時已經超過早上10點。

背上的重量沒有減輕太多,因為乾燥飯不怎麼好吃所以只吃掉一包。我依舊在嘗試適應負重,坡度起伏不大,走起來並不會費力,休息是為了讓肩膀和膝蓋可以放鬆。

我繼續往東走,也許是有些路跡變得不明顯,也許是我顧著看風景沒有注意,腳下的步道不知不覺已經不見了。看了GPS地圖,發現步道就是沿著湖走。我站在平緩的斜坡上,腳下踩的是一片矮樺樹(dwarf birch),於是我決定直接切下去,倒也沒有什麼難度。這種硬切修正路線的方法,在ACT北極圈步道(Arctic Circle Trail)大致上適用,但接下來就踢到鐵板了……

 

一路上遇到溪河。

▲一路上遇到溪河。

 

過了第二座湖,我開始沿著溪流的上游走去,河道稍寬,取水也不難。整體說來,ACT前段的水源通常來自溪河,後半段就只能從湖泊取水。不久河道兩旁的地勢逐漸變高,然後逐漸變成峽谷地形。

我沿著南岸往東走,步道的腳印時有時無,我再度懷疑自己是不是偏離了路線。打開GPS一看,果然正確的路線在對岸!我稍微往回走了一段,但就是找不到很有把握可以安全渡河的踩石。經過第一天踩在岩石上滑落入水的慘痛經驗,現在我是不想冒險的。

 

ACT的紅色石標,代表回到正確的道路上。

▲ACT的紅色石標,代表回到正確的道路上。

 

我相信天無絕人之路,決定沿著南岸繼續往東走,路線上上下下劇烈起伏,爬上一半的峭壁,又下到河面。我心中知道這絕對不是正常的路線,因為有些地方的高度落差,腿力不夠的人背重裝根本踩不上去。我爬上峭壁,終於有明顯的路跡再度出現,接著還看到ACT的紅色石標,這時才鬆了一口氣。

 

沿路景致優美。

▲沿路景致優美。

 

步道終究接回南岸正確的道路。南邊是兩座山丘,我在相同的等高線上繞過去,遠方出現了下一個山屋Nerumaq hut。山屋在溪流的對岸,看來這次勢必要下切過溪。

過溪後抵達山屋休息,此時已經下午六點多。我停下來吃點東西,想著接下來的計畫。風很強,即使穿上羽絨衣仍然開始發抖。為了能夠走完全程,我決定繼續向前,給自己兩個小時的時間,能走到哪就紮營在哪。

 

走了一段平坦的道路後,又開始進入上坡。

▲走了一段平坦的道路後,又開始進入上坡。

遇見ACT第一對馴鹿。

▲遇見ACT第一對馴鹿。

 

溪流逐漸變成河流,離我越來越遠。走了一段平坦的道路後,又開始進入上坡,就在這裡,我見到ACT上第一對馴鹿!牠們是對母子,非常機警,一看到我立刻溜之大吉。我在斜坡上不好找地方紮營,植被又相當多,好不容易在步道旁找到一片乾裂的泥土地,雖然鬆軟到踩上去微微塌陷,但依舊是個不錯的紮營地點。我在日落前搭好帳篷,趕快躲進去等待寒夜的降臨。我身上備有600毫升的水,只煮一包乾燥飯和早上的麥片粥勉強堪用。

第二天沒像昨天一樣摸黑,算是個好現象,畢竟我沒有堅持一定要找到更好的紮營地點。睡在荒山野地中,夜裡可以聽到帳篷外東西被翻動的聲音,不知是野生動物,還是風吹草動……(未完待續)

水果百百款 認識「台灣品種」

▲Adobe Stock
第215期
楊櫻淑
台灣素有「水果王國」的美名,一年四季都吃得到各色水果,琳瑯滿目且物美價廉,舉凡芒果、香蕉、鳳梨、芭樂、龍眼、荔枝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品項。但是,在眾多美味水果裡,哪些是真正的「台灣品種」呢?

楊梅

▲楊梅球形核果狀的紅色果實,表面布滿密密麻麻的囊狀體,乍看有點像荔枝。Adobe Stock

 

楊梅

聽過「楊梅」嗎?楊梅又稱為樹梅,在中國、台灣、日本、朝鮮、韓國、菲律賓等地均有種植,其中「銳葉楊梅」為台灣原生種。楊梅的產季為每年5月至6月,當其逐漸成熟時,枝頭上出現一顆顆球形核果狀的紅色果實,表面布滿密密麻麻的囊狀體,乍看有點像荔枝。一般而言,鮮紅色的楊梅較酸,最成熟的顏色是紫紅色。楊梅的優點是果核小、果肉多,然而由於產季很短,因此想嚐鮮可得好好把握機會。

而說到地名,大家都知道桃園有個地方叫「楊梅」,該地舊名「楊梅壢」,「壢」在客家語為「坑谷」之意,清朝時客家人移民至此,看到滿山遍野都是野生的楊梅樹,因此而得名。

 

寶島甘露梨

▲果型碩大的「寶島甘露梨」是台灣土生土長的超級新星。德瑞克攝影

 

寶島甘露梨

甜美多汁的「溫帶梨」深受大家喜愛,但台灣氣候炎熱,只有高海拔地區可以種植。市面上較受歡迎的豐水梨、新興梨等高接梨,是由日本或韓國的溫帶品種梨穗嫁接而成。而果型碩大的「寶島甘露梨」,則是台灣農民研發的超級新星,由苗栗卓蘭的農民劉申權自行研發而成。

雖遭逢921大地震摧毀家園與果園的重大變故,但劉申權沒有被擊倒,他立志要研發出真正屬於台灣的好梨,期間歷經許多困難,甚至賣土地維生。幸好太太很支持他,最後花了20年終於研發成功。

寶島甘露梨的特色是果實碩大,可重達一斤,果肉細緻、清甜多汁、果皮薄、果心很小且不酸,還有一股特殊的甘蔗味。因為適應台灣氣候,寶島甘露梨的抗病性佳、耐儲存且產量豐,可以省去農藥與肥料,優點數不勝數。

 

台灣香檬

▲台灣香檬的果實比金桔稍大,含有遠多於檸檬的維生素。葉俊宏攝影

 

台灣香檬

台灣香檬又名扁實檸檬,客家語稱為山桔仔,閩南語稱為酸桔仔、山柑仔等,琉球方言則稱為酸食,分布於台灣、琉球及關島。這個小巧酸香的綠色果實,也是日本沖繩的名產之一,擁有「長壽村」稱號的大宜味村便是其中最知名的產地。原本在台灣沒沒無聞的香檬,因為日本人重視養生而供不應求,轉而來台灣尋求貨源,才讓被埋沒多年的香檬終於受到關注。

台灣香檬的果實比金桔稍大,分辨方法是相較於金桔,香檬的外皮較粗糙,底部有明顯的「肚臍」,榨汁飲用時香氣濃郁且酸味十足。在食用方面,香檬用途廣泛,除了可以加入黑糖、蜂蜜等做成清涼飲品,也可以取代醋做為火鍋、豬腳的沾醬,還能煮雞湯或魚湯。香檬含有遠多於檸檬的維生素,並富含川陳皮素、橘皮素等多甲氧基黃酮,具有抗氧化和抗發炎的效果,對心血管疾病有緩解作用。

 

愛玉

▲炎炎夏日,一碗清涼滑嫩的愛玉最消暑了。龔安妮攝影

 

愛玉

炎炎夏日,一碗清涼滑嫩的愛玉最消暑了!然而印象中,似乎沒有在台灣以外的地方看過愛玉?要了解愛玉,首先必須從「愛玉子」入手。愛玉子為桑科榕屬植物,和同為榕屬家族的榕樹、無花果都是「隱花果」,亦即把花藏在果實裡。

愛玉子是台灣特有亞種,全世界只有台灣有,日本植物學家牧野富太郎於1904年發表愛玉子是一新種,《台灣通史》中也記載了愛玉子名稱的由來。愛玉子為雌雄異株,雄果與雌果各自結出,此時就得仰賴「愛玉小蜂」的協助了。雄株是提供小蜂寄生和產卵的地方,也提供孵化後小蜂所需的養分,雌株才能結出可以收成食用的雌果。愛玉小蜂為愛玉子唯一的授粉昆蟲,彼此互利共生,關係十分獨特。

古人的夏日飲水智慧

▲日常飲水量應該因人而異,而且不宜狂飲。Adobe Stock
第215期
江禹丞

兒時,長輩總是耳提面命的告訴我們──大熱天時不要喝冰水,以免傷身。還有一個關於道士喝涼水的故事,提醒我們喘吁吁時不要急著喝冷飲,至今仍印象深刻。

婦人倒水加米糠的故事

以前有位道士,大熱天時,因為趕路而大汗淋漓且口乾舌燥,路經一戶人家時,向一位婦人討碗水喝。

這位婦人雖然給道士倒了一碗冷水,卻在他要大口喝水前,在碗裡灑上米糠。道士不明白這婦人究竟有何用意,雖然心中感到不悅,也只能默默地一邊吹走碗裡的米糠,一邊慢慢喝水。

等到道士喝完水後,婦人這才解釋,她是擔心道士在喘吁吁的情況下急於喝水會岔了氣,才會在水中加入米糠,讓他必須吹開米糠,一口、一口地慢慢喝。

老祖宗很久以前就有「喘」時不能喝水的觀念,其實婦人的考量也是有其根據。在炙熱的夏天,如果在滿頭大汗的情況下大量喝冷飲,雖然暢快,卻容易導致汗毛孔收縮,排汗不暢,反而造成身體無法順利散熱。

其實,運動後也不要急於大量喝水,若真的很渴,可以像馬拉松選手,在運動中通常只喝一小口的溫水,以免造成身體的不適。

戒飲涼水防疫病

袁祖志在19世紀撰寫的《中西俗尚相反說》中記載:「中土戒飲涼水,以防壞腹,泰西務飲冷水,以為除熱;中土酒必溫而飲之,泰西則皆冷以嘗之。」早期中國人喝煮沸過的水,不僅僅是為了養生,很大一部分是為了「防疫」,藉由煮沸的過程,消滅水中的病菌,以免喝壞肚子,長久以來都一直維持著這樣的習慣。

 

老一輩承傳下來的飲水習慣,除了飲用煮沸過的開水,也總提醒喝冰水容易傷氣管。Adobe Stock

▲老一輩承傳下來的飲水習慣,除了飲用煮沸過的開水,也總提醒喝冰水容易傷氣管。Adobe Stock

 

老一輩承傳下來的飲水習慣,除了飲用煮沸過的開水,也總提醒喝冰水容易傷氣管。《黃帝內經》中記載:「形寒飲冷則傷肺。」意思是外感寒邪,加上飲食生冷,容易由胃寒導致肺寒而傷肺,正確喝水才能解身體的渴,也避免無形中傷身。

炎炎的夏日裡,每天喝足夠的水有利於新陳代謝,幫助身體排出毒素,不過如何喝水也是一門學問。

正確喝水的4個要點

1. 適量喝

有人把喝水當瘦身或排毒的方法,一天喝上3,000至4,000多毫升,但「豪飲」的背後潛藏著風險,飲水過量也會「水中毒」。平常的飲水量應該因人而異,健康且腎功能正常的人,每天的水分攝取量為「體重公斤數×30毫升」,大約在2,000毫升上下。一些心衰竭、腎功能衰竭的患者不宜喝過多的水,感冒發燒或有泌尿道感染的患者,則要比平時多喝一些水。

2. 慢慢喝

「豪飲」開水看似暢快,不過卻容易造成腸胃負擔,平時喝水可以慢慢的喝幾口水,含在口中再分幾次慢慢咽下,這樣才能讓口腔、喉嚨滋潤,有效緩解口渴。

3. 溫溫喝

溫水暖腸胃,喝冰水容易刺激腸胃,引起腸胃不適,甚至腹瀉。另外喝溫熱的開水,可以提高體溫,助於排汗,透過汗液散除熱氣,達到真正的消暑、解渴效果。雖然說是喝溫開水為佳,也要注意水溫不要過熱,以免破壞食道黏膜。

4. 淡淡喝

大量流汗後損失的不僅僅是水分,還有電解質,因此天熱時應補充攝取一些鹽分或運動飲料,預防出現低血鈉或體液電解質不平衡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