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愛每一天》 只有善良相伴的日子才見真愛

▲電影《真愛每一天》男主角多姆納爾‧格利森、導演兼編劇李察‧寇蒂斯、劇中飾演男主角父親的比爾‧奈伊(左至右)2013年10月1日在紐約合影。Getty Images
第215期
李智鳴

《真愛每一天》(About Time)是2013年上映的一部甜美的英國喜劇片,雖然影片一出,影評評價不高,英國《衛報》說「空洞的劇本」害了本片,香港《明報》則批評說:「故事平庸尷尬,情味和喜劇感都不足。」但是在韓國與台灣,這部影片的票房頗佳,也深受觀眾好評。

這部影片的編劇兼導演是資深且熱門的編劇李察‧寇蒂斯(Richard Curtis),《妳是我今生的新娘》(Four Weddings and a Funeral)、《新娘百分百》(Notting Hill)、《BJ單身日記》(Bridget Jones's Diary)、《愛是您‧愛是我》(Love Actually)等系列浪漫愛情電影就是來自他的手筆,也因此許多人將《真愛每一天》歸類於愛情喜劇,但是李察在這部影片裡試圖照顧更多人類情感的面向,除了愛情之外,親情、兄妹之情、友情,李察都有所著墨,因此它更應該歸類於人生電影系列。

影片設定男主角提姆‧ 雷克(Tim Lake)是具有穿越時空能力的年輕男子,當他得知自己擁有「回到過去」的能力後,學習著怎麼運用這個能力在自己的人生裡遊走的歷程。影片結束時,男主角不再利用自己超越時空的能力回到過去,而是選擇「珍惜當下」!這是本片的最終心得。或許就是這個太容易的結論,才招致劇本空洞與故事平庸的評價吧。然而,與上述其他熱門影片相比,李察在這部影片呈現的內涵是相對豐富與深刻的。

喜劇裡的「喪禮」

所有的戲劇都是講究變化的,從對立發展出相生相剋的變化,正符合傳統的陰陽之道。據報導,以喜劇電視立足影視圈的李察,他第一部電影成名作《妳是我今生的新娘》的原先劇本是只有婚禮而沒有喪禮的,後來經人建議,李察增加了一個喪禮,以改善原本「太過歡樂」的現象。苦後的甘甜更有味,流淚過後的笑容更深邃。在李察之後的電影作品裡,觀眾都可以發現那個「喪禮」的存在,只是如何把握住喜劇的基底,讓那些淚水、惡運與痛苦只像是偶而飄過的烏雲,不會驚擾了觀眾們內心裡的晴天,這就是編劇的功力。李察自然深得其中精隨,這在《真愛每一天》這部電影裡的表現也毫不遜色。

《真愛每一天》的劇情裡也恰好有一個「喪禮」,然而就「故事」而言,起到喪禮作用的卻是主角妹妹的不幸愛情。她遇人不淑,男友並不懂得真正的關愛她,甚至還會動手毆打她。但是,作為甜美的喜劇,影片的「壞人」很少,而且並不真正的出現,所有的惡行並沒有真正的在觀眾面前演出,因此影片從頭到尾都在酸甜與微澀的滋味裡,滿足了觀眾的口味。

在男主角與心儀對象逐步靠近的同時,妹妹不幸的愛情就是電影裡的烏雲,隨時提醒著觀眾,人生的灰暗是可能存在的。而在試圖改變妹妹被不幸愛情毀壞的人生時,男主角方才明白他的「騎單車」的能力還有其他的限制:他不能改變自己女兒出生前的事情,否則就會導致女兒不再是他的女兒。

「穿越時空」的對立力量出現了!為了避免成為超越時空的科幻片,電影一開始就透過男主角父親的話語阻斷觀眾往這方面思考,他讓觀眾覺得「回到過去」只像是騎單車一樣的能力,需要的時候就騎上它。正因為這不是一部科幻片,所以主角遇到問題的解決之道,也並非尋找更強的時空穿越能力,而是回歸現實:如何協助妹妹面對自己的愛情。這也同時呼應了主角剛運用超能力時的第一個認知:無論如何穿越過去,並不能讓原本不愛你的人愛你。

如果想結婚,找個善良的人吧

愛是心態問題,而不是技術問題。這是這部電影的核心觀點。

讓我們試著思考一下,人生的情節也許可以仰賴技術(穿越時空)的方式獲得改變,就像是主角的一位編劇好友,他多年創作而成的舞台劇首演時,卻出現了演員忘詞的慘事,而主角透過他「穿越」的能力,改變了這個不幸。但是,明知不適合的對象,我們怎麼割捨強烈的執著?在壓力大、時間緊迫時,我們是否可以對人寬容善良、面帶微笑?這些就不是靠著「穿越」上可以克服的問題。

「對任何想結婚的人,我只有一個簡單的忠告:我們所有人到最後其實都很像,我們都會變老,然後一再重述同樣的回憶。但如果你想要結婚,試著找一個善良的人吧!」這是男主角在婚禮中,他的父親以「伴郎」(Best man)身分所說的。

作為幕中的高潮戲,這場婚禮用突來的暴風雨澆熄過於幸福的狀態,而為了鋪陳這段話的出場,男主角更是不斷回到過去更換他錯誤的「伴郎」選擇,最後才讓自己的父親作為「伴郎」說出這段話。

這段話對李察來說很可能不僅僅是一段台詞而已。讓李察爆紅的《妳是我今生的新娘》,男主角是英國知名帥哥休‧葛蘭(Hugh Grant),但是對李察來說,太帥的帥哥會讓故事裡的困難變得太不困難。因此,在李察成名後,有更大的可能實踐自己的創作理念時,他在這部片所挑選的男主角是有特色但不算帥哥的紅髮男孩多姆納爾‧格利森(Domhnall Gleeson),而女主角瑞秋‧麥亞當斯(Rachel Anne McAdams)在片裡還刻意扮醜,顯然李察有意要讓這部影片擺脫帥哥美女的套路。外貌,或許是李察很想提醒的,他要讓觀眾脫離外表,真正看見人的情感,思考內在的性靈世界。

在李察的電影裡經常有一個套路:一位來自美國的女孩與英國男生。瑞秋就是這部片裡的美國女孩。因為這不是一部真正的愛情電影,所以這位出現在近期浪漫愛情電影裡的天后級演員,不像在其他電影裡一樣可以霸占一半以上的時間,她發揮的空間相對小些,但是她依然是那種討人喜愛的愛情電影女主角,把美國女孩的開朗、外放與導演所強調的善良結合演示得很好。

 

電影《真愛每一天》男主角多姆納爾‧格利森與女主角瑞秋‧麥亞當斯2013年8月8日於倫敦全球首演時合影。Getty Images

▲電影《真愛每一天》男主角多姆納爾‧格利森與女主角瑞秋‧麥亞當斯2013年8月8日於倫敦全球首演時合影。Getty Images

 

在大千世界裡試著多為他人一些

這部影片不能不提的是參與演出的比爾‧奈伊(Bill Nighy),他在劇中飾演父親一角,這位演員因為《愛是您‧愛是我》一片而在老年走紅影壇,所以李察也算是他的貴人。他在近距離、內在情感戲上有超強的表現能力,經常在故事裡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而在《真愛每一天》裡,真正的高潮就是他們父子最後一次相見的場景。

作為具有穿越能力的人,即便在父親死後,主角都能回到過去的某一天與父親相聚,直到他又一個小孩出生,他就再也不能穿越過那個時間點了。然而在那時間點之前,他的父親已經死亡,所以在孩子即將出生前的穿越,是他們父子最後一次相聚。這是沒有激情,但是情感豐富而複雜的時刻,比爾‧奈伊將不捨、感傷與對生命的豁達同時表現了出來,讓人不能不回顧起他之前與主角相處的片段,感受到他層層疊加的內在──內斂的父愛,內斂的表現,精采!

究竟什麼才是善良的人呢?在劇裡,女主角逼著準新郎將婚禮各事情確定下來:「你唯一決定的是在婚禮播放怪咖義大利歌手唱的〈大千世界〉(IL Mondo)?」而男主角這唯一的決定也讓她不滿意的否決了。但在婚禮當日,當新娘走向新郎時,播放的正是〈IL Mondo〉歌曲。新娘指了指新郎,輕聲地說:「這是為你的。(It's for you.)」新娘隨著音樂搖擺款款向前,新郎喜出望外,而台下新郎的父親也手舞足蹈。這是他們父子共同鍾愛的曲子。善良,也許就是多為他人一些吧?讓我們努力地這樣過著每一天。

英國博哈拉號商輪沉船記事

▲1892年10月10日在颱風中沉沒的博哈拉號商輪。維基百科
第215期
劉惠宜
劉惠宜
在山村長大,中學讀音樂班,大學念英語系,於香港中文大學取得EMBA學位。充滿好奇,勇於嘗試。一雙眼,看著社會百態,直視內心。在典籍與大自然陪伴下,抒寫一篇篇真誠雋永之作。曾任廣播電視記者、主播、節目主持人、業餘音樂演奏者。更重要的是,還燒得一手好菜呢!

1892年10月8日,香港板球隊一行13人結束與上海隊為期兩天的年度賽事,在地主國盛情的招待後,搭乘博哈拉號(S. S. Bokhara)商輪從上海返鄉。

10月9日星期日,當乘客們準備享用午餐之際,資深的船長山姆士(Charles Sams)心中的疑慮卻逐漸升起:氣壓急速降低,很可能是颱風的前兆。到了傍晚,天氣惡化。晚上10點,召開緊急會議,開始積極進行各項抗颱準備。當天午夜,風力已是颶風等級,如山高的巨浪不斷襲擊,能見度不過幾碼。船員在風雨中想盡辦法奪回船隻的掌控權,但它仍舊在狂風中偏離了航道。

這夜撐過去了,好不容易迎來隔日的早晨。風帆被扯成碎片,篷布也派不上用場,大型的救生艇在一晚的劇烈撞擊後,支離破碎。風浪未曾稍減,船隻袒露著胸膛承受暴烈的擊打,毫無反擊之力,幾度幾乎傾覆。

10月10日中午,氣壓計指標來到29.27。一陣大浪再度來襲,沖走了所有繫在右舷的小船,打破了引擎室的天窗。氣壓再度下降至29.15。晚上約9點45分,連續三波大浪挾百噸計的海水浸沒了船身,將底下的工作人員全部沖出。鍋爐室泡在水裡,船隻熄火。午夜前,突然看見了陸地──不到300公尺處聳峙的黑色岩石,在眼前愈來愈大,步步進逼。岩上的浪花在陣陣悽慘的月光下發出詭譎的邀約,每一個浪頭都將輪船推向這致命的相遇。

船長與船員們一一握手道別:

「再見了,我們已經盡力了。我必須去告訴所有乘客們。」

10月10日午夜前,船隻突然渾重地抖動了一下,伴隨著怪異的擠壓聲,整艘船從船頭至船尾開始搖晃──死神終於踏上甲板。根據生還者羅森醫師(Dr. James Lowson)追述,聽到這幽冥聲,他整個人跳了起來,警覺到最後的時刻到了:That's the finish. 他想應該還有兩分鐘逃命的時間,但實際上,不到30秒,船隻即解體沉沒。

登船的148人中,23人存活,其中兩名為板球隊員,羅森醫師是其中之一。目睹人們像老鼠在洞穴裡被活活淹死,想到那些在浪頭間被當成玩物互砸的扭曲殘肢、裂開的頭顱上死不瞑目的雙眼、血跡斑斑的現場……羅森醫師仍止不住地全身顫抖。當他從艙房往上逃時,卻見到山姆士船長往下衝要救人,而許多乘客因驚嚇過度無法動彈、思考,而錯失生機。

羅森醫師十分感佩船長與其他工作人員的英勇,在這樣的關鍵時刻,盡人力的一切可能堅守崗位,嚴守紀律到最後一刻,一心與乘客同在,冷靜的舉止安定了人心的恐慌。他們大可逃到甲板上尋求一絲活路,但他們反而選擇回到船艙裡,直視洶湧的海浪與沸騰冒煙的鍋爐,力圖扭轉船隻的厄運。羅森醫師不只以「高貴」(noble)來形容這撼動心弦的勇氣,而是用「神聖」(divine)來讚頌在最黑暗無望的時刻、在與死神交戰時,散發的人性光輝。

2009年,中央研究院水下考古團隊在澎湖姑婆嶼北方約100公尺處找到博哈拉號布滿珊瑚礁的殘骸。

2020年,拜虛擬實境之賜,我得以重返128年前的沉船,觀賞精緻的家具與裝潢,船長室、球員休息室和頭等艙等一間間造訪。身上不沾一滴水、心情興奮驚嘆,而非驚狂駭怖、生死交關。

博哈拉號商輪已被列冊追蹤為台灣重要水下文化資產,特為文記之。  

 

參考資料:

(1892, Nov.11). The Wreck of the P. & O. s.s. "Bokhara.” Northern Territory Times and Gazette (Darwin, NT : 1873 - 1927). Page 3 

Heaver, S.  (2019, Sep 6). When maritime disaster all but wiped out Hong Kong’s cricket team – the sinking of the SS Bokhara in 1892.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2019, Nov.7). SS Bokhara. Wikipedia.

徒步北極圈 一個人的極地日記Day2

▲極地日記第二天巧遇山友。
第215期
文、攝影⊙方世宇
方世宇
來自府城台南,台北醫學大學畢業。大學開始熱衷旅行,從俄羅斯冰箱到埃及烤箱,從伊斯蘭世界到古馬雅文明,不是很在意享受一頓美食、住上豪華旅館,卻執著多走一步路、多看一眼風景。2016至2017年間完成為期319天的拉丁美洲18國旅行,2018年完成為期82天的登山徒步旅程,登上南美洲、非洲及歐洲最高峰。曾造訪世界第一高峰聖母峰以及第二高峰喬戈里峰基地營。

第一天住的山屋。

▲第一天住的山屋。

山屋內部。

▲山屋內部。

 

(續上期)山屋雖小,睡起來總是比帳篷溫暖。昨天雖然走得很久、很晚,但早上七點多,睡在兩旁的人還沒起床,我就醒來了。昨晚抵達山屋時天已經黑了,身體冷下來後就沒有到河邊取水。我慢慢走下溪谷,濾了兩公升的水,慢條斯理地煮著早餐,等到山屋裡的人都上路之後,我才打包好行囊出發,這時已經超過早上10點。

背上的重量沒有減輕太多,因為乾燥飯不怎麼好吃所以只吃掉一包。我依舊在嘗試適應負重,坡度起伏不大,走起來並不會費力,休息是為了讓肩膀和膝蓋可以放鬆。

我繼續往東走,也許是有些路跡變得不明顯,也許是我顧著看風景沒有注意,腳下的步道不知不覺已經不見了。看了GPS地圖,發現步道就是沿著湖走。我站在平緩的斜坡上,腳下踩的是一片矮樺樹(dwarf birch),於是我決定直接切下去,倒也沒有什麼難度。這種硬切修正路線的方法,在ACT北極圈步道(Arctic Circle Trail)大致上適用,但接下來就踢到鐵板了……

 

一路上遇到溪河。

▲一路上遇到溪河。

 

過了第二座湖,我開始沿著溪流的上游走去,河道稍寬,取水也不難。整體說來,ACT前段的水源通常來自溪河,後半段就只能從湖泊取水。不久河道兩旁的地勢逐漸變高,然後逐漸變成峽谷地形。

我沿著南岸往東走,步道的腳印時有時無,我再度懷疑自己是不是偏離了路線。打開GPS一看,果然正確的路線在對岸!我稍微往回走了一段,但就是找不到很有把握可以安全渡河的踩石。經過第一天踩在岩石上滑落入水的慘痛經驗,現在我是不想冒險的。

 

ACT的紅色石標,代表回到正確的道路上。

▲ACT的紅色石標,代表回到正確的道路上。

 

我相信天無絕人之路,決定沿著南岸繼續往東走,路線上上下下劇烈起伏,爬上一半的峭壁,又下到河面。我心中知道這絕對不是正常的路線,因為有些地方的高度落差,腿力不夠的人背重裝根本踩不上去。我爬上峭壁,終於有明顯的路跡再度出現,接著還看到ACT的紅色石標,這時才鬆了一口氣。

 

沿路景致優美。

▲沿路景致優美。

 

步道終究接回南岸正確的道路。南邊是兩座山丘,我在相同的等高線上繞過去,遠方出現了下一個山屋Nerumaq hut。山屋在溪流的對岸,看來這次勢必要下切過溪。

過溪後抵達山屋休息,此時已經下午六點多。我停下來吃點東西,想著接下來的計畫。風很強,即使穿上羽絨衣仍然開始發抖。為了能夠走完全程,我決定繼續向前,給自己兩個小時的時間,能走到哪就紮營在哪。

 

走了一段平坦的道路後,又開始進入上坡。

▲走了一段平坦的道路後,又開始進入上坡。

遇見ACT第一對馴鹿。

▲遇見ACT第一對馴鹿。

 

溪流逐漸變成河流,離我越來越遠。走了一段平坦的道路後,又開始進入上坡,就在這裡,我見到ACT上第一對馴鹿!牠們是對母子,非常機警,一看到我立刻溜之大吉。我在斜坡上不好找地方紮營,植被又相當多,好不容易在步道旁找到一片乾裂的泥土地,雖然鬆軟到踩上去微微塌陷,但依舊是個不錯的紮營地點。我在日落前搭好帳篷,趕快躲進去等待寒夜的降臨。我身上備有600毫升的水,只煮一包乾燥飯和早上的麥片粥勉強堪用。

第二天沒像昨天一樣摸黑,算是個好現象,畢竟我沒有堅持一定要找到更好的紮營地點。睡在荒山野地中,夜裡可以聽到帳篷外東西被翻動的聲音,不知是野生動物,還是風吹草動……(未完待續)

水果百百款 認識「台灣品種」

▲Adobe Stock
第215期
楊櫻淑
台灣素有「水果王國」的美名,一年四季都吃得到各色水果,琳瑯滿目且物美價廉,舉凡芒果、香蕉、鳳梨、芭樂、龍眼、荔枝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品項。但是,在眾多美味水果裡,哪些是真正的「台灣品種」呢?

楊梅

▲楊梅球形核果狀的紅色果實,表面布滿密密麻麻的囊狀體,乍看有點像荔枝。Adobe Stock

 

楊梅

聽過「楊梅」嗎?楊梅又稱為樹梅,在中國、台灣、日本、朝鮮、韓國、菲律賓等地均有種植,其中「銳葉楊梅」為台灣原生種。楊梅的產季為每年5月至6月,當其逐漸成熟時,枝頭上出現一顆顆球形核果狀的紅色果實,表面布滿密密麻麻的囊狀體,乍看有點像荔枝。一般而言,鮮紅色的楊梅較酸,最成熟的顏色是紫紅色。楊梅的優點是果核小、果肉多,然而由於產季很短,因此想嚐鮮可得好好把握機會。

而說到地名,大家都知道桃園有個地方叫「楊梅」,該地舊名「楊梅壢」,「壢」在客家語為「坑谷」之意,清朝時客家人移民至此,看到滿山遍野都是野生的楊梅樹,因此而得名。

 

寶島甘露梨

▲果型碩大的「寶島甘露梨」是台灣土生土長的超級新星。德瑞克攝影

 

寶島甘露梨

甜美多汁的「溫帶梨」深受大家喜愛,但台灣氣候炎熱,只有高海拔地區可以種植。市面上較受歡迎的豐水梨、新興梨等高接梨,是由日本或韓國的溫帶品種梨穗嫁接而成。而果型碩大的「寶島甘露梨」,則是台灣農民研發的超級新星,由苗栗卓蘭的農民劉申權自行研發而成。

雖遭逢921大地震摧毀家園與果園的重大變故,但劉申權沒有被擊倒,他立志要研發出真正屬於台灣的好梨,期間歷經許多困難,甚至賣土地維生。幸好太太很支持他,最後花了20年終於研發成功。

寶島甘露梨的特色是果實碩大,可重達一斤,果肉細緻、清甜多汁、果皮薄、果心很小且不酸,還有一股特殊的甘蔗味。因為適應台灣氣候,寶島甘露梨的抗病性佳、耐儲存且產量豐,可以省去農藥與肥料,優點數不勝數。

 

台灣香檬

▲台灣香檬的果實比金桔稍大,含有遠多於檸檬的維生素。葉俊宏攝影

 

台灣香檬

台灣香檬又名扁實檸檬,客家語稱為山桔仔,閩南語稱為酸桔仔、山柑仔等,琉球方言則稱為酸食,分布於台灣、琉球及關島。這個小巧酸香的綠色果實,也是日本沖繩的名產之一,擁有「長壽村」稱號的大宜味村便是其中最知名的產地。原本在台灣沒沒無聞的香檬,因為日本人重視養生而供不應求,轉而來台灣尋求貨源,才讓被埋沒多年的香檬終於受到關注。

台灣香檬的果實比金桔稍大,分辨方法是相較於金桔,香檬的外皮較粗糙,底部有明顯的「肚臍」,榨汁飲用時香氣濃郁且酸味十足。在食用方面,香檬用途廣泛,除了可以加入黑糖、蜂蜜等做成清涼飲品,也可以取代醋做為火鍋、豬腳的沾醬,還能煮雞湯或魚湯。香檬含有遠多於檸檬的維生素,並富含川陳皮素、橘皮素等多甲氧基黃酮,具有抗氧化和抗發炎的效果,對心血管疾病有緩解作用。

 

愛玉

▲炎炎夏日,一碗清涼滑嫩的愛玉最消暑了。龔安妮攝影

 

愛玉

炎炎夏日,一碗清涼滑嫩的愛玉最消暑了!然而印象中,似乎沒有在台灣以外的地方看過愛玉?要了解愛玉,首先必須從「愛玉子」入手。愛玉子為桑科榕屬植物,和同為榕屬家族的榕樹、無花果都是「隱花果」,亦即把花藏在果實裡。

愛玉子是台灣特有亞種,全世界只有台灣有,日本植物學家牧野富太郎於1904年發表愛玉子是一新種,《台灣通史》中也記載了愛玉子名稱的由來。愛玉子為雌雄異株,雄果與雌果各自結出,此時就得仰賴「愛玉小蜂」的協助了。雄株是提供小蜂寄生和產卵的地方,也提供孵化後小蜂所需的養分,雌株才能結出可以收成食用的雌果。愛玉小蜂為愛玉子唯一的授粉昆蟲,彼此互利共生,關係十分獨特。

古人的夏日飲水智慧

▲日常飲水量應該因人而異,而且不宜狂飲。Adobe Stock
第215期
江禹丞

兒時,長輩總是耳提面命的告訴我們──大熱天時不要喝冰水,以免傷身。還有一個關於道士喝涼水的故事,提醒我們喘吁吁時不要急著喝冷飲,至今仍印象深刻。

婦人倒水加米糠的故事

以前有位道士,大熱天時,因為趕路而大汗淋漓且口乾舌燥,路經一戶人家時,向一位婦人討碗水喝。

這位婦人雖然給道士倒了一碗冷水,卻在他要大口喝水前,在碗裡灑上米糠。道士不明白這婦人究竟有何用意,雖然心中感到不悅,也只能默默地一邊吹走碗裡的米糠,一邊慢慢喝水。

等到道士喝完水後,婦人這才解釋,她是擔心道士在喘吁吁的情況下急於喝水會岔了氣,才會在水中加入米糠,讓他必須吹開米糠,一口、一口地慢慢喝。

老祖宗很久以前就有「喘」時不能喝水的觀念,其實婦人的考量也是有其根據。在炙熱的夏天,如果在滿頭大汗的情況下大量喝冷飲,雖然暢快,卻容易導致汗毛孔收縮,排汗不暢,反而造成身體無法順利散熱。

其實,運動後也不要急於大量喝水,若真的很渴,可以像馬拉松選手,在運動中通常只喝一小口的溫水,以免造成身體的不適。

戒飲涼水防疫病

袁祖志在19世紀撰寫的《中西俗尚相反說》中記載:「中土戒飲涼水,以防壞腹,泰西務飲冷水,以為除熱;中土酒必溫而飲之,泰西則皆冷以嘗之。」早期中國人喝煮沸過的水,不僅僅是為了養生,很大一部分是為了「防疫」,藉由煮沸的過程,消滅水中的病菌,以免喝壞肚子,長久以來都一直維持著這樣的習慣。

 

老一輩承傳下來的飲水習慣,除了飲用煮沸過的開水,也總提醒喝冰水容易傷氣管。Adobe Stock

▲老一輩承傳下來的飲水習慣,除了飲用煮沸過的開水,也總提醒喝冰水容易傷氣管。Adobe Stock

 

老一輩承傳下來的飲水習慣,除了飲用煮沸過的開水,也總提醒喝冰水容易傷氣管。《黃帝內經》中記載:「形寒飲冷則傷肺。」意思是外感寒邪,加上飲食生冷,容易由胃寒導致肺寒而傷肺,正確喝水才能解身體的渴,也避免無形中傷身。

炎炎的夏日裡,每天喝足夠的水有利於新陳代謝,幫助身體排出毒素,不過如何喝水也是一門學問。

正確喝水的4個要點

1. 適量喝

有人把喝水當瘦身或排毒的方法,一天喝上3,000至4,000多毫升,但「豪飲」的背後潛藏著風險,飲水過量也會「水中毒」。平常的飲水量應該因人而異,健康且腎功能正常的人,每天的水分攝取量為「體重公斤數×30毫升」,大約在2,000毫升上下。一些心衰竭、腎功能衰竭的患者不宜喝過多的水,感冒發燒或有泌尿道感染的患者,則要比平時多喝一些水。

2. 慢慢喝

「豪飲」開水看似暢快,不過卻容易造成腸胃負擔,平時喝水可以慢慢的喝幾口水,含在口中再分幾次慢慢咽下,這樣才能讓口腔、喉嚨滋潤,有效緩解口渴。

3. 溫溫喝

溫水暖腸胃,喝冰水容易刺激腸胃,引起腸胃不適,甚至腹瀉。另外喝溫熱的開水,可以提高體溫,助於排汗,透過汗液散除熱氣,達到真正的消暑、解渴效果。雖然說是喝溫開水為佳,也要注意水溫不要過熱,以免破壞食道黏膜。

4. 淡淡喝

大量流汗後損失的不僅僅是水分,還有電解質,因此天熱時應補充攝取一些鹽分或運動飲料,預防出現低血鈉或體液電解質不平衡的問題。

天地傳異響 古籍可解迷

▲天空傳出巨大怪叫聲,古籍記載這大多是大災難的預兆。Adobe Stock
第215期
青蓮

2020年,歲次庚子,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中國災禍連連的同時,異象頻出。從多處天空不明原因的巨響到貴州山谷中的怪聲,雖然所謂的專家做出了種種解釋,但結論卻很難讓人信服。

貴州傳來怪聲、天空巨響

不久之前,貴州畢節市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秀水鎮堅強村的一個山谷中,連續幾天傳出陣陣不明來源的怪聲,引起當地民眾恐慌與外界關注。成千上萬的人跑到事發地點去聽這奇怪的聲音。

當地村民說,怪聲是從6月26日開始的。聲音像是從山洞裡發出來的牛叫聲,聲音很大很大。每天從中午開始,一整天都在叫,連續叫了十幾天。當地人也不知道究竟是什麼聲音,大家都很恐慌,很多人不敢在那兒住,遷移到別處了。

這奇怪的叫聲被民眾傳到網路之後,迅速發酵。有中國網友認為,這怪聲是「龍吟」,是地震的前兆。

7月2日,中共官媒搬出專家說法「闢謠」,稱:「無地震前兆現象。」結果當天在離事發地49公里外的赫章縣就發生了4.5級的地震。隨後官方又請出鳥類專家「闢謠」,稱怪聲是由外形似鵪鶉的黃腳三趾鶉發出。

專家的定論顯然不能讓人信服。山裡人見慣了各種鳥叫,不可能分辨不出這種叫聲特別的鳥,何況貴州還是黃腳三趾鶉的棲息地之一。

在此事發生前三天,也就是6月23日,多名成都市民上網貼文,稱在上午10時左右,聽到了天空傳來巨響。當日,遼寧瀋陽多個地區的網友也表示,中午11點45分左右,聽到了天空中的巨大響聲。

據民眾描述,這種聲音非常具體且巨大,音量大到連汽車的警報器都會被觸發。兩地官方均表示,將對響聲進行調查,但都沒有結果。

古籍記載山鳴、地鳴、天鳴

其實,對於這種大自然中傳出的不明聲音,古籍中有許多記載,古人稱之為「山鳴」、「地鳴」和「天鳴」,且多是災難的預兆。

根據一些中國古老的地方誌記載,有些地方在發生洪水的三天以前,人們都會聽到類似牛叫的聲音,當時人們認為是「蛟鳴」。明朝宏治年間廬山發出怪聲,當時人稱之為「山鳴」,結果後來就發生了洪水土石流。

據中共黨媒《人民日報》稱,截至7月10日,中國27省區市3,020萬人遭受洪澇災害影響,此前全國158條河流發生超過警戒以上的洪水。貴州是暴雨、山洪及泥石流災害的重災區。

《後漢書》有記載:東漢獻帝劉協建安七、八年間,長沙郡(今湖南省)的醴陵縣境內,有大山開始常常發出很大聲、像牛叫一般的聲響,長達數年。後來當地發生兵亂,入侵者殺了很多官員和百姓。

異象如何解釋?

在古人眼中,「天鳴」與「地鳴」也是執政者失德而招致上天降下災害的警告。因為古人認為天、地、人並非獨立存在,而是有相互關聯。

唐朝太史監瞿曇悉達在開元年間主持編纂的占星術書《開元占經》中,對「山鳴」、「地鳴」、「天鳴」這些異象曾作出解釋。其中的《地鏡》曰:「山無故晝夜有聲如哭,天下兵喪。」「地中哅哅有聲,人君好興兵相致。」這是說,如果發生山鳴、地鳴,都意味著天下將有戰爭和兵喪之亂。

京房《易候》曰:「地中訩訩,若嗷嗷,為凶祥,所愛子死,邦有殃。」大意是,若「地鳴」是類似哀鳴、呼號的聲音,是凶兆,意味著國家將有災禍。

對天空中的響聲,古人稱「天鳴」。京房《易傳》曰:「天鳴必有殺行,民流亡。」又曰:「萬姓勞厥,妖天鳴。」大意是「天鳴」出現,必有殺伐之舉(戰爭),導致百姓顛沛流離。京房《易妖占》曰:「天鳴有聲,人主憂。」大意是「天鳴」出現,國君定有憂患。

此次傳出「怪聲」的貴州,在2002年6月就出現了一樁奇聞。在貴州境內發現一塊2.7億歲的「藏字石」,在500年前崩裂,巨石斷面內驚現6個排列整齊的大字「中國共產黨亡」。

那麼,貴州這次的山谷「怪聲」和「藏字石」之間,是否有著冥冥中的必然聯繫?

美國處理TikTok之後 微信危矣

▲微軟正在與抖音進行收購談判。Getty Images
第215期
邢亞男

日前,美國因為抖音國際版TikTok向北京傳送數據、給美國國家安全帶來風險而對其採取行動,抖音面臨被收購或者離開美國兩種結果。美國總統川普8月6日針對TikTok和海外版微信(WeChat)都發出限期交易的行政命令,9月20日之後,美國企業或個人將不得與這兩家公司的中國大陸母公司交易。

微軟收購談判涉四國市場

微軟正在與TikTok進行收購談判,針對TikTok在美國、加拿大、澳洲和紐西蘭市場。微軟稱,將繼續與美國政府合作,並計畫在9月15日前完成談判。

前不久,TikTok的第一大用戶印度已經採取了封禁措施,讓TikTok的母公司「字節跳動」損失超過60億美元。中共外交部批評,美國對抖音採取的行動是「搞雙重標準」。但很多網民稱,北京建「防火牆」,禁止國人使用谷歌、臉書、推特等境外軟體,才是「雙重標準」。

美國政府指控TikTok獲取美國公民的私人數據並傳送回中國。如果微軟收購抖音,是否能緩解美國對TikTok的安全疑慮?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資訊學院「逆權力實驗室」主任蕭強表示,微軟收購TikTok後,TikTok的用戶數據就會變成美國公司的數據,「就像微軟、谷歌、臉書、亞馬遜,他擁有大量美國或者世界各地用戶的數據,就變成一個美國的法律問題了。」

白宮顧問納瓦羅(Peter Navarro)指出,微軟是協助中共建設網路防火牆的美國企業之一,微軟的必應(Bing)是極少數在中國存活下來的美國搜索引擎之一,而中共也在監視在中國的Skype。納瓦羅稱:「這裡有一些可疑的事情。」中共軍隊和共產黨用的都是微軟的軟體,他質疑微軟收購TikTok是否會向北京妥協,他建議:「也許微軟可以剝離它在中國的股份?」

抖音助中共網警維穩

雖然TikTok否認白宮的指控,但根據中共2015年實施的《國家安全法》、2017年實施的《國家情報法》、《網絡安全法》等法規,所有的組織和個人必須無條件配合當局蒐集情報和審查訊息。

公開資料顯示,抖音母公司字節跳動今年在中國某個人才網站上發布招聘廣告,工作職責是對旗下的「今日頭條」客戶端的新聞媒體和自媒體內容進行審核,且標明「黨員優先」。2018年,當字節跳動旗下「內涵段子」遭北京關停時,字節跳動創始人張一鳴公開道歉,表明要「加強黨建」,並將內容審核團隊從6,000人擴大到1萬人。

此外,字節跳動2019年還新增了「網警矩陣」,中共的省級、地市級公安機關170家網警單位宣布,將以開通專門工作帳號的方式集體入駐抖音,藉助抖音的優勢,「提升公安機關網絡社會治理(維穩)能力」。

微信比TikTok更具風險

外界原本即猜測,微信是繼TikTok之後,很快會在美國面臨風險的中國應用程式。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技術政策計畫主任劉易斯(James Lewis)表示:「微信的風險程度可能比TikTok更高,因為涉及敏感的通信。」

微信通常被描述為一個社交軟體,但如今已經發展為伸入人們生活的社交、遊戲、支付、旅遊網路平台。多倫多大學公民實驗室(Citizen lab)5月就微信的審查方式發表研究報告指出:「非中國大陸帳號之間的文檔和圖片傳輸會受到監控,含有政治敏感內容的文檔和圖片會被添加到針對中國大陸帳號的審查列表中」。

微信也被稱作是中共當局向海外華人宣傳的關鍵工具。今年稍早,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智囊團指出,微信中的一些群組平常推薦度假勝地、餐廳等,但在一些關鍵時刻就改變方向,傳播與北京立場一致的政治訊息。

7月,德國情報部門在年度報告中指出,微信支付系統在中國,不排除為中共蒐集數據的可能性,中共可能會濫用在它的社會誠信系統中。個人資料非常敏感,不僅能披露用戶的財政狀況,也能夠提供職業及私生活等資訊。中國問題專家章家敦指出:「中共有了數據後,它可以找出人們的弱點加以利用,找出適合的人,吸收為中共間諜。」

臉部識別軟體受關注

據英國統計公司的數據,美國480萬華裔人口中,至少有300多萬人使用微信。作為中國唯一的對外社交媒體,微信被禁,一些海外華人與國內的聯絡可能變得困難。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稱,蒐集臉部辨識訊息的軟體都值得關注。很多中國公司在製造這類產品,如:社交網絡Kwai和美妝應用YouCam Makeup。另外,會議軟體Zoom也可能是美國政府考慮禁止的對象。

美國總統選舉倒數:川普vs.拜登

▲2020美國總統大選將於11月3日舉行,目前選戰倒數計時中。Adobe Stock
第215期
金雨森

美國總統大選倒數計時,現任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與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Joe Biden)的競選活動如火如荼進行,全球都在關注兩人的政見與民調走勢,因為2021年誰能入主白宮,將攸關整個國際局勢的發展,更牽動著台灣的未來。

 

川普極力向中共究責武漢肺炎、批評中共摧毀香港自由及法治以及壓迫人權,並籌組「全球反中共大同盟」。Getty Images

▲川普極力向中共究責武漢肺炎、批評中共摧毀香港自由及法治以及壓迫人權,並籌組「全球反中共大同盟」。Getty Images

 

川普狂打中共及經濟兩張牌

1. 中共牌:

得民心者得天下,川普極力向中共究責武漢肺炎、批評中共摧毀香港自由及法治以及壓迫人權,並籌組「全球反中共大同盟」,這正是美國民心所向。尤其是中共曾試圖將肆虐全球的武漢肺炎甩鍋美國,令美國人認清中共,認定中共就是美國頭號國家安全威脅。

根據美國民調機構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7月30日的民調,高達78%的美國受訪者認為,中國初期處理武漢肺炎的不當,導致疫情散播全球,應負起很大一部分或較多的責任;更有64%的美國受訪者表示,中國在處理疫情上做得很糟糕(bad job)。民調還顯示,美國人對中國的厭惡感逐漸加深,升高到73%,創歷史新高。這種厭惡感不分共和黨或民主黨,儼然成為新的跨黨派「美國共識」。

換言之,美國人民需要一位能帶領美國戰勝中共威脅的總統,不管是川普還是拜登,都須在競選期間提出對中共的政策,誰最能維護美國國家安全,誰就能獲得較高選票。因此,川普當前絕不會輕易跟中共妥協,會不斷地對中共猛擊砲火。我們已經看到川普一連串大動作制裁香港官員、關閉中國駐休士頓領事館、禁止使用抖音及微信等措施,一直到大選前川普還會從口袋拿出更多招數。

2. 經濟牌:

經濟、民生與就業,對選民來說才是最實惠的。在疫情爆發之前,川普的支持率與施政滿意度相當高,因為川普成功與中國簽訂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定,美國股市持續大漲,失業率也創歷史新低。但武漢肺炎這隻「黑天鵝」迫使美國經濟停擺,帶給美國巨大的經濟損失。

為了挽救經濟,美國政府3月底通過美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經濟刺激方案,投入2兆美元,提供國民失業、貸款、醫療等資金補助。而當兩黨對新二輪紓困案的金額僵持不下時,川普決定打破常規,繞過國會,於8月8日簽署四道行政命令,延續對武漢肺炎疫情的救濟措施,包括延長現行的失業勞工救濟金、暫停課徵年薪低於10萬美元者的薪資稅、限制房東驅逐無法支付房租的房客,以及繼續凍結學生貸款利率至年底。經川普一連串大膽行動,美國股市強勢反彈,並再創歷史新高。

川普8月15日在新聞說明會上,自豪地表示美國經濟正在復甦,不僅股市持續走高,銷售額也創歷史最高,生產上升28%,二手車銷售也創記錄等。美國失業率也從4月的14.7%大幅下降至7月的10.2%。如果川普在這接下來的兩個月時間能繼續維持經濟成長,股市也繼續上漲,那麼美國民眾很可能將再一次把票投給川普。

 

拜登當前民調領先川普,看似勝券在握,但也潛藏致命弱點。Getty Images

▲拜登當前民調領先川普,看似勝券在握,但也潛藏致命弱點。Getty Images

 

拜登失智症惹議,對中政策不明朗

1. 失智症:

拜登當前民調領先川普,看似勝券在握,卻潛藏兩大致命弱點。第一是失智症問題。拜登今年77歲,川普74歲,雖然兩位候選人年事皆高,但比起川普,拜登屢次在媒體前失言、失智的表現,已引起美國人關注拜登的健康狀況,懷疑拜登是否已有老人痴呆症狀。

拜登語出驚人,6月4日接受線上訪談時,表示「美國約有10%至15%不是很好的人」;6月25日在賓州造勢活動上,說有「1.2億」美國人死於武漢肺炎(當時正確數字是12萬);8月5日接受CBS News訪問時,一名非裔記者問是否接受了認知測驗,拜登竟反問對方:「你是毒蟲嗎?」(junkie);拜登甚至在去年的「超級星期二」造勢活動上牽錯手,分不清站在兩邊的是自己的妻子還是妹妹。

拜登有無失智症,或許不用靠醫師檢定,未來與川普三場總統候選人辯論將成為關鍵。屆時如果拜登在電視機前,無法頭腦清晰地論述、辯護自己的政見,將會喪失美國人對拜登的信心。三場辯論分別將在9月29日俄亥俄州、10月15日佛羅里達州以及10月22日在田納西州舉行。

另外就形象而言,其實民主黨此次推前副總統拜登征戰總統寶座,可說繼2016年推派老將希拉蕊後,再次令部分民主黨支持者失望,不少支持者感慨民主黨似乎無法重回歐巴馬剛上任時那種給予美國年輕人希望的美好。也許選了賀錦麗(Kamala Harris),一個55歲的非裔女性當作副手,或許給拜登加不少分,但眾所皆知,副總統就是有名無實的虛位。

2. 對中政策

拜登的第二大弱點是對中政策不明朗。拜登過去被認為是擁抱熊貓的親中派,對習近平等中共高層領導人友善,且兒子去年剛辭去中國渤海華美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會職務。

但這次競選期間,拜登對中態度明顯變得較嚴厲,似乎有轉向反中派,但尚未詳細說明他的對中政策。令人困惑的是,他在8月6日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上任後將取消對中國的關稅措施,但他的幕僚事後又向媒體表示不是取消,而是重新評估關稅措施。

而當拜登被問到究竟要採何種與川普政府不同的政策來應對中國時,拜登也是比較泛泛的講說要利用國際組織的力量,聯合其他國家一起要求中國改變行為。此已顯示當前拜登對中政策尚未規劃詳細,而由於當前美國反中共情緒不斷高漲,媒體記者決不會放棄追問,如果拜登無法提出具體的對中政策,以及如何有效改變中共的行為,很容易被誤會成「假反中」,導致無法獲得較多中間選民的支持。

美國民調不見得真正反映選票

目前川拜之爭在民調上,普遍顯示拜登的支持率高於川普,不管從民調機構RealClearPolitics(RCP)、FiveThirtyEight(538),還是《經濟學人》雜誌的民調預測,都指向拜登會贏川普4%到10%的選票,入主白宮。

但這就代表拜登就可以放心贏得寶座了嗎?得小心的是,不無可能再次發生2016年的川普對希拉蕊時的誤判。當時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蕊的支持度到大選前都一直領先川普,但結果卻是川普獲勝,跌破專家眼鏡。從那次開始,美國民調可能已經無法完全反映選民民意,只能當作一種參考,而非唯一的選情指標。

另一個可以參考的指標是「初選模型」(The Primary Model),由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Stony Brook University)政治學教授Helmut Norpoth所提出。初選模型指的是,哪位總統候選人能在該黨初選獲得較高選票比例者,就會贏得總統大選。

初選作為大選指標的道理也很簡單,假設共和黨與民主黨兩黨的支持者各半,能在初選時獲得黨內較高的選票,代表能獲得該黨大部分選票;反之,如果初選競爭激烈,該黨的選票就容易分散。此模型已成功預測5到6次總統大選,也預測成功2016年川普當選。而此次2020年川普在共和黨初選獲得94.01%的高度選票支持,拜登則在初選與桑德斯(Bernard Sanders)激烈廝殺,拜登最後獲得51.46%。依此「初選模式」結果預測,川普有91%機會連任,拜登只有9%可能勝選。而且從美國民主200年經驗下來,通常執政黨很有可能連任一次,所以川普贏面不小。

總的來說,民調落後的川普手中仍握有執政權,可以打中共牌、經濟牌等政策來積極拉抬選情;在野黨拜登目前則處於等川普犯錯來得分的被動姿態,在9月底開始的總統辯論前後,拜登勢必得提出具體的對中政策來說服美國選民。但整體而言,在股市大漲、川普沒有犯下致命錯誤等前提下,川普連任機率高。在川普下一任期內,將碰上中共2022年召開的二十大,屆時面對美國帶領的全球反共同盟施壓下,習皇還能否保住「帝位」,中國共產黨還能否保有權勢,將成為世人關注的焦點。

中國已出現糧食危機的苗頭

▲中國糧食和物資儲備局8月罕見承認,以小麥為主的夏糧收購比去年同期減少了近千萬噸,下降近20%。圖為河北省邯鄲市的一處麥田。Getty Images
第215期
李正鑫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8月17日發布《中國農村發展報告2020》稱,「十四五」(指2021年至2025年的中國國民經濟計畫)期間,中國有可能出現1.3億噸左右的糧食缺口,其中三大主糧(水稻、小麥、玉米)缺口約為2,500萬噸。

報告預計,到2025年,中國城鎮化率將達到65.5%,保守估計新增農村轉移人口在8,000萬人以上;農業就業人員比重將下降到20%左右;鄉村60歲以上人口比例將達到25.3%,約為1.24億人。

報告稱:「目前農村發展中仍面臨著諸多矛盾和問題,如農民種糧積極性下降、農民持續增收難度加大、農村老齡化日趨嚴重、農村民生短板(缺陷)突出、村莊分化日益加劇等,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與此同時,中國的糧食至今仍然嚴重依賴進口。但根據中國外管局6月底公布的數據,今年一季度外匯儲備淨值(外匯儲備總額減去外債總額)為9,660億美元,跌破一兆美元,是近十年以來的最低值,這對用於購買進口糧食的外匯造成相當的壓力。

習近平呼籲節約糧食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此前呼籲要節約糧食,杜絕餐飲浪費,敦促通過立法和監督制止餐飲浪費,亦讓外界猜測中國糧食安全是否存在隱憂。

據《自由亞洲電臺》8月17日報導,有學者認為,糧食問題本來應該通過市場來解決,政府起一個協調作用,但現在卻把壓力下壓到老百姓那裡,就變成了一場政治運動。政府機關的浪費很驚人,共產黨大量的浪費是看不到的,國家級或省一級政府機關的內部食堂,那種奢侈消費,是慷國家之慨,這些都是長期存在的。

在8月13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表示,將透過多種立法、決定等形式,對制止餐飲浪費行為做出具體明確規定。

據官媒報導,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行政法室一級巡視員張桂龍介紹稱:「將在具體立法工作中,在糧食生產、收購、儲存、運輸、加工、消費等各個環節強化管理,有效減少損失浪費;特別是在餐飲消費環節,積極倡導合理、健康的飲食文化,建立制止餐飲浪費行為長效機制。」

對此有民眾質疑,這是限制餐飲消費還是浪費?什麼標準算是浪費?這不由得讓人感到糧食危機迫在眉睫,特別是有關夏糧的消息更是給人們敲響了警鐘。

糧食危機越來越近

8月12日,中國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罕見承認,以小麥為主的夏糧收購比去年同期減少了近千萬噸,下降近20%。截至8月5日,主產區小麥累計收購4,285.7萬噸,比去年同期減少938.3萬噸。

對此,河南學者唐光明在接受《自由亞洲電臺》採訪時說,中國的糧食危機越來越近,這也讓北京官方擔憂,於是頒布各種相應措施。「河南是全國有名的糧食主產區,這樣一個農業大省,糧食不僅供給河南本省民眾,也供應全國。今年上半年疫情影響特別大,尤其是播種期、春耕期趕上封村、封路,後來又是大雨、水災,所以影響是很大的。」

過去數月,中國主要農產地區發生大規模的洪災、蟲災等災害,農作物受嚴重破壞,但中國應急管理部副部長兼水利部副部長周學文,近日在記者會上反而大膽預測,今年會是大豐收之年。

「夏糧豐收已成定局」

據中國《數字時代網站》發表的一篇文章稱,5月底,文章作者了解到老家河南周口的小麥收割情況,普遍減產三至四成。不過,河南當地媒體仍然一片歡騰,宣布「夏糧豐收已成定局」。這樣的宣傳,既是一種「思維定勢」,也是「政治正確」,報導糧食減產,恐怕要上級批准才行。

文章說,虛報產量不可怕,減產也不可怕。但是,當減產的同時,又虛報產量的時候,就非常可怕了。那麼,存不存在並沒有減產,而收購不上來的情況,也就是糧食還存在農民家裡?答案是否定的。其結論就是,中國的糧食收購過去20年完成得非常好,糧食大部分都集中在各種糧庫裡,農民手裡沒有餘糧了。

對於今年中國各地夏糧徵收受挫,河南洛陽農民對《自由亞洲電臺》說,糧食減產與耕地被過度開發有關:「過度的開發、過度的徵地,導致老百姓中很多人沒有土地可種植。農民平時靠買糧食生活。我們當地現在很多土地被徵收,老百姓大部分是留守老人。年輕人大部分出去打工。」

當占全世界人口最多的中國14億百姓糧食不保,天災人禍不止,恐怕問題將非常棘手,或將危及政權。

中國年輕人為何不敢結婚?

▲中國的結婚率持續走低,從2013年開始結婚率出現五連降。Getty Images
第215期
魯夫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的結婚率持續走低,從2013年開始結婚率出現五連降,引發國內外人士的持續關注。到2018年,中國全國結婚率只有7.2‰,創下2013年以來的新低。而中國的離婚率卻已經連續15年攀升。為什麼中國年輕人不願意結婚?

結婚彩禮知多少?

先說說在中國結婚需要什麼。按照現在中國的社會情況,男娶女需要提供彩禮、車子、房子、自身具備穩定的收入(按每個地方的實際情況,要求各有所不同)。很多朋友會說,這些要求很正常,沒有什麼問題啊。別著急,我們一樣一樣來。

彩禮是多少?目前各個地方沒有明確規定要多少彩禮,雖然法律沒有明確要求,《婚姻法》幾經修改,都規定了禁止買賣婚姻和禁止借婚姻索取財物的內容,但並未對婚約和聘禮做出規定。

這話聽起來很矛盾,為什麼不按法律來?但是,彩禮是新家庭要的嗎?也不全是。按照通俗的常理,比如50萬(人民幣,下同)的彩禮,女方父母拿走30萬到40萬不等的數額,剩下的才是新家庭的。先不說男方能不能拿這麼多錢,為什麼女方父母要這麼做?女方父母認為,她們生養了一個女兒,現在要離開自己,就應該支付她們生養她的所有費用。在中國農村,彩禮大約在10萬到20萬之間,大城市是高的,30萬到50萬之間。

然後是房子、車子、收入等問題,這就無法避免要談到中國的消費情況。比如一個剛畢業的應屆生去一線城市工作,租一間15到20平米(平方公尺)的房子,價格大約在1,500元到2,500元,然後押一付三(20平米的房子,2,000元/月,第一個月就需要繳納2000元的房租作為押金和3個月的房租,也就是8,000元,這還不算水電費),然後吃飯一個人一餐需要20元到30元不等,如果按20元一餐計算,一個月30天,就是1,800元,還不算上下班交通費用,如果生病花費就更多了。

除了這些個人消費開支,還有其他開支,比如傳統的節日,因為中國講究禮尚往來,這些節日都跟走親訪友有關係,這也逐漸成為了年輕人的負擔。為什麼這麼說?

打個比方:家族裡有兄弟姐妹,過節回父母家錢給少了,親戚家的禮送輕了,或者兄弟姐妹缺錢等等,還會受到言語之間的歧視,家庭和個人的自尊心很容易受到來自長輩和親屬的打擊。傳統的家庭矛盾,大部分都在這裡。

生活開銷吃不消

然後再說說房價問題,這觸動的是大多數中國人心中的痛。由於中國一線城市,受地域、交通、政策影響的不同,在加上人口不均衡,所以價格略有不同,一線城市目前最低均價是一平米3萬,最高的像北京、上海一平米20萬的也有。為什麼要選在一線城市買房?二、三、四線城市不好嗎?就目前中國的政策,比較好的就業、醫療、教育都集中在一線城市,可以肯定的是二、三線城市的生活條件肯定趕不上一線城市。不僅如此,二、三線城市就業沒有保障、醫療敷衍病情、教育缺乏安全感。

問題出在哪裡呢?問題就出在條件越差的城市,企業越不願意給員工繳納社保。為什麼有企業不願意?因為地方政府願不願去監督,這是其一;其二、中國大多數民眾不知道如何依法維權,導致一些企業鑽了漏洞;然後醫療和教育在一線以下城市也存在問題,這跟中國人才的升遷制度有關。

比如一個能力很好的醫生、護士或者教師,因為沒有領導願意推薦和提名,導致這些有能力的人要不離職、轉行,或者出國了,就無法升遷;不是老百姓不願去二、三線城市,而是老百姓都害怕去二、三線城市,像之前浙江大學犯強姦罪的學生努某某事件,還有更嚴重的,比如校園貸、裸貸、校園暴力等等。特別是現在的年輕人都經歷過,都不想再經歷了。

這些跟結婚有什麼關係呢?當然有關係。你要結婚,將來是不是要生育小孩,把你的小孩放到這樣的生存環境,你願意嗎?

其次中國這幾年隨著消費的增加,家庭矛盾也急劇上升。最近杭州江干區的一起殺妻案,還有其他地方一些案件等,都是家庭矛盾被激化的具體表現。

隨著家庭矛盾的增加,離婚率越來越高,單親家庭的兒童、少年數量也越來越多,引發將來嚴重的問題,這些孩子將來關乎中國的犯罪率,後天精神、心理疾病患者數量可能會高居不下。中國與其他國家的家庭教育不一樣,大多數的中國家庭,父母很少和孩子溝通,對未成年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極大的陰影,在加上中國特殊的校園環境,可能將孩子引導至犯罪的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