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博志

北京和香港政府要在香港立法,以將被中國政府認為有犯罪嫌疑的人送往中國審判,不管那人是香港居民或只是轉機過境的人士。這種做法可能使香港失去司法自治和人權保障,…
台灣近年發生了幾次航空事業的罷工,社會對其是非對錯有不同的看法,而不少消費者則覺得無辜受害。要減少爭議並降低對社會的傷害,各界對罷工的理由和必要性應有更深入的了解,以研擬更合理的相關做法及法令制度…
台灣經濟學界和媒體喜歡請外國大學者特別是諾貝爾獎得主來演講,花大錢做這事情當然有其價值,但也會因問的問題不恰當,或溝通不良而可能得到不正確的答案。(請參閱:陳博志,〈遠來的和尚不會唸咒?〉《看》雜誌…
馬政府在2009年提出了自由經濟示範區的政策主張,但經歷四年的規劃,到2013年猶未規劃出一套讓人民認可的東西,各種想法變來變去而飽受批評(請參閱:陳博志,〈自由經濟示範區歹戲拖棚〉,《看》雜誌,…
台北市忠孝東路四段曾是台灣最繁榮的地段,被稱為東區商圈或忠孝商圈。最近卻有不少商家退出,有一些店面或空間閒置,整個地段生意也似衰退。退出之店家和不少人都直指這是因為房租太高,…
台灣中研院院士鄒至莊先生近日有篇文章說中國將成為世界第一強國(《經濟日報》,2019年4月22日,〈試論中國的未來〉),這種言論很常見。不過對這種預測,李光耀先生早在十年前就表示擔心。李光耀先生說…
台灣近幾十年有很多方面表現不如韓國。這種現象若要改善,我們應該針對各項不如或勝過韓國的地方檢討其原因及改善之道,例如思考韓劇為何打敗台劇、現代為何遠勝裕隆、台積電為何可成為世界第一。…
重要人物常做過很多事,有的被稱讚、有的被批評,就算已蓋棺,也無法論定其整體的功過。最近國內對蔣中正先生的功過有一些爭論,馬英九先生說蔣中正對台灣「功大於過,有個紀念堂不為過」,…
謊言常非固定不變,而是帶有動態變化。古代就有「曾參殺人」和「三人成虎」的故事,現代也有人說謊言多說幾次就成為事實。人們也常要用更大的謊言來掩飾說過的謊言。若謊言不是自己一個人說,…
台灣近十年來經濟活力不足,人民對自己和國家未來之希望也低落,其主要原因是投資和創新不足,特別是二者結合而出現的新創產業不足。大家眼看韓國和其他國家在不少新興產業取得國際競爭力甚至領先地位,…
環保議題老是在台灣引起很大的爭議和衝突,這是因為很多環保問題的影響人們有見仁見智的看法,當然難免有爭議,而爭議沒有好的機制解決,就會造成更大的衝突。另外環保有關的數據和資訊也很複雜,…
由於多年來出生率偏低,台灣的總人口將在三年後開始下降。對長期習慣於人口成長的台灣經濟和社會,這將到來的新經驗難免會引起一些擔心,有些部門也確會受到衝擊。但人口下降是長期而非忽然來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