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訪太平山林場的歷史記憶

尋訪太平山林場的歷史記憶
藍天下羅東林業文化園區內的貯木池。
曾漢東
第10期
曾云
足具紀念價值的羅東林業文化園區,
林木、步道與老火車頭的搭配恰如其分。
園內地勢平緩易行,常見爺孫相伴漫步其中,
是老少咸宜的休閒佳境。

穿過小徑與低矮的土屋民房,來到緊鄰羅東林區管理處的林業文化園區,十足設計感的側門入口,讓來訪者充滿期待。

碎石步道緊沿左側的水池筆直展開,水池延伸成為園區內的貯木池。木頭堆疊而成的扶欄,為步道添加典雅與舒適的氛圍。這段路,通往啟密之門,即將揭開羅東林業文化園區的悠然與美麗。

日式風味的木造小屋,沿水矗立,雨後空氣裏的檜木飄香,振奮了嗅覺。空地上一座歷史悠久的碉堡,是早期為捍衛台灣重要的生產機構所建,斑駁紋路,見證1915年至今的歷史記憶。

竹林車站、老火車頭見證時空軌跡

羅東林區管理處隸行政院林務局,包含礁溪、南澳、冬山、太平山與台北工作站。1915年,台灣總督府營林局於宜蘭設立出張所。1924年,森林鐵道開通後,為配合業務,設置羅東初張所於竹林。戰後改稱羅東山林管理所。園區內陳列了日據時代的老火車與竹林車站,皆非憑空創造,而是處處可見時間的軌跡。

園內設計屢見巧思,軌道於碎石步道上綿延,貫串著老火車的主題。更因緊鄰鐵道,不時能見火車疾駛而過,古今相照,發人感懷。羅東為昔日太平山林場的木材集散地,仰賴火車來回運載,森林火車不僅載木,更為沿線居民、農產品、伐木員工帶來便利。今日,老火車頭已失去昔日的風光,卻在保養修復後,供遊人合影留念,供遊子憑弔緬懷。

竹林車站經管理處悉心保存,於原地依據原有尺寸、風貌重建,還原日據時代的樣貌,以玆紀念。建築物保留原始的木材建築特色,色澤古樸、樣式簡單。

環湖步道盡覽貯木池生態美景

園區左側遼闊的貯木池,今日則身負他責,成為植物、候鳥、魚類的棲息之地。漂浮植物廣袤覆蓋,提供野生生物棲身。林區管理處於設計中體現理念,欲結合生態保育,並推及一般民眾。

沿著貯木池所造的環湖步道,有貼心的防滑設計,長約1,400公尺。沿途高聳的林木,不僅為景緻增色,也多了幽靜涼爽的氣息。群木有序地點綴,在木製的步道旁交錯生長。多種鳥類於此停留徜徉,叫聲高亢似乎召喚著同伴加入。步行於此,得林木相伴,亦能欣賞兩側水池的生態之美,莫怪能引人相繼前往。

深入園區,羅東林區管理處打造一座生態池,建造「竹屋」供遊人觀景,「竹屋」與竹林車站遙遙相望。另一區的水生植物展示區,區劃設計的窪地,預計栽種荷、睡蓮、菖蒲、捲瓣莕菜、日本萍蓬草等宜蘭地區具有經濟效益的水生植物,不忘推廣保育自然的重要。

爺孫相伴,映襯天倫之美

園區因地勢平坦,幅員遼闊,無需為一窺美景上下攀爬,成為老少咸宜的休閒去處。不論晨間或黃昏,常見園內爺孫相伴,悠閒漫步。孫兒搖搖爺爺的手掌,抬頭央求爺爺一起坐火車的天真神情,和老爺爺抱著孫兒的笑靨,成為另一動人的景色。

預計年底開幕的竹林咖啡館,露天的桌椅,邀請遊客成為入幕之賓。天然林木與無邊四溢的咖啡香氣,將舒展每一條緊繃的神經。園區發展多元,成為絕佳休閒境地的企圖,令人引頸企盼。

堪稱紀念公園的羅東林業文化園區,環境遼闊,景色怡人,林木與步道的搭配恰如其分。融合自然之美與簡樸細緻的景觀設計,增添了歷史價值與在地情感。其中結合生態保育的概念,更是現今最重要的議題之一。值得你偷得浮生半日閒,前往一探究竟。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企業充電站
給設計人的行銷課,設計思考工作營2021     設計不再只是做出好看的產品,更要具備以創新的方式解決問題、提供價值的能力。…
連升5季 德經濟走入良性循環
2009年,德國陷入二戰結束以來最大的經濟衰退。德國統計局雖將去年的經濟成長率由-4.9%修正為-4.7%,…
豐源國小 全校都來說相聲
下課時分,台東縣豐源國小操場旁邊,兩位小女生你一言我一語、比手畫腳說著話,仔細一聽:「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咦!…
蛻變案例1──魔法: 夢想起飛, 老樹根木工坊變出教育樂園
在學校裡每當下課時,小朋友最喜歡衝到遊戲區玩溜滑梯、搖搖樂、翹翹板等。可是大家可能不知道,這些陪伴很多人度過快樂童年的遊樂器具,大部分都是…
民主是天性還是文化特權?
今年3月下旬,中國官方「新華網」突然轉載了一篇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上的文章,題目是「西方民主並非人類普世價值」。…
新經濟2.0:再談經濟租
這兩個星期,我應朋友之邀,去為大學生講些投資的東西。自然地,內容包括壟斷、競爭、經濟租等概念。雖說這些東西不是甚麼新觀念,…
解讀青春密碼
殺人的是時代──《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A Brighter Summer Day)(舊片) 導演:楊德昌演員:張國柱、張震、…
在海天之間──澎湖行(下)
旅程中,問路,是家常便飯。 ▲馬公市鐵線里公共藝術造景。劉惠宜攝影 「阿婆,請問一下,聽說這裡是景點,請問是要看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