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天之間──澎湖行(下)

通梁古榕綠蔭。劉惠宜攝影
第203期
劉惠宜
劉惠宜 | 在山村長大,中學讀音樂班,大學念英語系,於香港中文大學取得EMBA學位。充滿好奇,勇於嘗試。一雙眼,看著社會百態,直視內心。在典籍與大自然陪伴下,抒寫一篇篇真誠雋永之作。曾任廣播電視記者、主播、節目主持人、業餘音樂演奏者。更重要的是,還燒得一手好菜呢!

旅程中,問路,是家常便飯。

▲馬公市鐵線里公共藝術造景。劉惠宜攝影

「阿婆,請問一下,聽說這裡是景點,請問是要看甚麼?」我毫無頭緒地張望著四周。

「看那隻牛!」坐在廊下矮凳的髮疏老嫗,伸出瘦削的食指,往前一比。

「牛轉乾坤」是鐵線里的地標,在我找東西吃時,來來回回一直看到它,看來看去都是這頭牛。緣分不淺,特記一筆。

▲通梁古榕。劉惠宜攝影

夏天戶外的澎湖,烈日下騎車,晒成肉乾。也因此來到「通梁古榕」,真是大大鬆了一口氣。它是澎湖綠蔭最大的神木,兩、三百年的樹齡,擁有九十五根氣根,竟然全來自於同一棵樹的枝幹。

置身其中,我真好奇,這些兄弟姊妹晚上會不會像《魔戒》電影中的那些樹,開起家庭會議?它們聽過多少不為人知的祕密與渴望?還是慨於自己龍蟠虯結的枝幹都不敵人心的矛盾糾結?

如同至今仍深富生命力的老榕樹,當我坐在海洋面前,我感覺到水也是活的!澎湃的世界在我面前舞踊,說著我因蒙塵而不再聽得懂的語言,洶湧蓄積的生命力令我著迷萬分,甚至忘了日炙風篩之苦。

▲西嶼東台附近。劉惠宜攝影

有人問我,一個人玩沒有人講話,不會無聊嗎?有適當的友伴當然很好,其實獨自旅行與自己的對話很多、很熱鬧,最大的好處是沒有團體行程的催促,也不用講一些應酬話。在大大的天空底下,望著無垠的海,不管是在風櫃洞、鯨魚洞,還是西嶼東台,愛待多久,就待多久,好輕鬆。

▲嵵裡沙灘。劉惠宜攝影

一日,在嵵裡沙灘看到一對情侶,雙手握著長竹竿,認真地在沙地上寫下山盟海誓。我忽然可以約略想見所謂修行人的頓悟是怎麼回事。人生,到底該追求甚麼?何者該把握,何者該放手?你對自己的生命立下甚麼誓約?大自然或身邊的人、事、物,不斷地以幽微的方式啟迪著我們,而我們不是渾然不覺,就是急急忙忙地推開或打發這往往令人不悅的真實。

▲柱狀玄武岩。劉惠宜攝影

此行大部分依計畫安抵目的地,包括被台灣文化資產局列為世界遺產潛力點的柱狀玄武岩區,但也發生過被優雅的命名誤導至納骨塔、火葬場的慌亂。旅程中的失誤,只要人身安全,都沒有關係,因為我知道頂多麻煩一點,大部分都能解決得了。例如在漁翁島燈塔,摩托車不知甚麼指示燈亮起紅色警戒,發動困難,回程路途遙遠,太陽又要下山了,搞得我緊張兮兮。經過一番叫嚷求教,總會有善心人士前來幫忙。

朋友問我,住外地,甚麼時候會想起家鄉?

一晚,在澎湖漆黑的馬路再度上演迷航記,轉進街道巧遇垃圾車,家家戶戶穿著拖鞋、汗衫出門倒垃圾,順便與鄰居話家常。這就是在地人與外地人最大的分野。我山上的故鄉,亦見此情此景。

在宜蘭,不得已臨時下榻一間老舊旅館,瞪著不知乾不乾淨的被褥,此時窗外傳來「少女的祈禱」。我想起家裡的房間,白日明亮敞淨,夜晚滿屋子的月光。

是的,不管身處哪個鄉鎮,無一例外,就是聽到垃圾車音樂之時,聽到「少女的祈禱」,讓我最想家。但,即便眷戀故鄉,也要有勇氣與能力,朝向那海天之間浪遊、飛翔。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現在可以買房子嗎?
1979年底美國與中華民國斷交,當時台灣有一些民眾急著辦移民,草草地把房產賣掉變現。有些一時拿不到綠卡的人,就先轉到南美洲的阿根廷或巴西,…
撫臺街洋樓的今與昔
記憶猶新的忠孝橋拆除工程,得以讓北門重見天日。然而與北門也有著同樣歷史淵源的,則是位在延平南路上的撫臺街洋樓。單向道的馬路與小巷,…
北京冬奧會 意外引爆中韓愛恨情仇
北京舉辦冬奧本來是要宣揚國威、營造大國形象,可是弄巧成拙,大外宣不成,反釀「八國聯軍」抗議,並意外化解了日本和韓國的多年恩怨,韓國群情激憤…
台灣第一家訂閱網媒 《有物報告》關鍵啟示錄
在現今網路「滑」時代,一篇專業嚴肅、沒有圖片、動輒八千字的超長文,不僅有人要看,還願意每個月固定花錢買。這不是甚麼天方夜譚,…
全球氣候變遷 每年15萬人遇害
  全球氣候變遷已經對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造成影響,小則花期失序、夏冬氣溫失常,大則颱風洪水大雪成災,甚至嚴重傷害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
誰舞漢家衣裳
「你可曾見我漢家衣裳,她飄舉翩躚像風一樣,卻丟失在多年前的一個夜晚;你可曾見我漢家衣裳,她溫柔沉靜像雲一樣,卻巧奪天工出自我的祖先炎黃。…
尊重是和睦相處的前提
這兩天(按:7月9、10日)又一次漢藏討論會在華盛頓DC舉行,我因另有行程而沒去參加。一位關注的朋友來電詢問,就此跟我探討起藏獨、台獨問題…
念故鄉
愈是深層的情感,愈難表達。於我,這種情感是鄉愁,因它跟了我三十年;是對父親的思念,因為有遺憾。 父親去世九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