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星期以來,澳大利亞政壇發生了兩起被媒體稱為「選民衝擊波」的大事件,觀察家們則驚呼:澳洲政壇的「變天」時代到來了。
這兩個「選民衝擊波」,一個是澳洲最大的州——新南威爾州州政府的大換血,州長、副州長、財務廳長和其他好幾名重量級廳長統統一夜之間全部「下課」。
另一個衝擊波發生在西澳,兩個大黨——自由黨和工黨都未能在州選舉中贏得多數議席,結果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讓在州議會中只擁有幾個席位的國家黨變成了權力的「平衡器」,也就是說,國家黨選擇與哪一個黨結盟,那個黨才能達到組成政府的最低議席要求。
第一大州換「無名英雄」當州長
新南威爾斯州這次衝擊波則極具戲劇性。執政的工黨在強行推銷電力私有化政策失敗之後,黨內出現了嚴重分裂,再加之近幾年經濟表現不盡人意,在全國處於相對落後的地位,醫療、交通、教育等領域也存在諸多問題,因此還未等外界「發力」,工黨內部就已自亂陣腳。
到了9月4日晚,州長伊曼(Morris Iemma)找財務廳長高斯塔(Michael Costa)談話,讓他下台,後者堅決不同意。在第二天的黨內會議上,伊曼提出一個新的內閣成員名單,卻遭到黨內其他成員的堅決反對。最後鬧到不可開交,以伊曼「撂挑子」不幹了作為結局。
這是澳洲工黨在其建黨117年的歷史上,第一次強行「逼宮」,迫使一名還在任期之內的州長下台。
伊曼「撂挑子」之後,工黨立即選出一名新州長——年僅40歲的「無人知道他是誰」的李斯(Nathan Rees)。
李斯9月7日上台伊始,便宣布:「肥皂劇」結束了。他一口氣任命了6個新的廳長,表示要立即著手應對新州政府面臨的嚴重挑戰,主要是政府財政收入下降、無力支撐公共開支、信用評級可能會下降的問題。
幾天之內,新州政府就這麼「改朝換代」了,23名新的內閣成員9月8日全體宣誓就職。這個時候媒體似乎才反應過來,開始「挖掘」新州長李斯的背景,發現他出生貧寒,大學期間曾靠收垃圾維持生計,因此戲稱他為「垃圾佬」(ex-garbo)。他在大學中攻讀的是英國文學,畢業後曾任多名廳長,包括被他「擠走」的前任州長伊曼的幕僚。他進入州會擔任議員的時間才一年半。
據說,黨內大老一致將他推出的原因,正是因為他從政時間短,政治包袱輕,想靠著他的衝勁重振工黨民望。而他則跟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馬侃一樣,選了一名女性作副手,使44歲的特巴特(Carmel Tebbutt)成為新州歷史的第一位女性副州長。
不過,新上台的州長和他的新內閣能否收拾「殘局」,現在還很難說。離下一次的州大選只有兩年半的時間了,所以新班子面臨的挑戰非常嚴峻。
經濟好,政壇為何還會「變天」?
《雪梨晨鋒報》的政治版編輯哈捷(Peter Hartcher)發表文章說,一年之前,澳洲還是看起來非常「滿足」的國家。在聯邦和州政府的大選中,出現了連續12次現任政府繼續執政的局面。但自去年11月的聯邦大選出現執政黨被反對黨「顛覆」的局面之後,情況開始發生變化,選民們開始用自己的方式告訴政客:不要覺得一切都「來得容易」、「理所當然」,我們對你們的表現相當不滿。
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最近幾次政壇「變天」的情形,都是在經濟形勢相當良好的情況下發生的。比如連續擔任總理12年的何華德去年11月被選下台之前,澳洲的經濟已經連續成長了17年,正處於幾十年不遇的「好日子」之中,但作為苦心經營這一切長達12年的總理,何華德卻毫不留情的被選民們趕下了台。
同樣的,最近北領地和西澳的執政黨工黨所面臨的危機,也是在經濟形勢相當良好的情況下發生的。這說明,僅僅有良好的經濟數據和經濟表現是不夠的。選民們在問:經濟既然這麼好,政府稅收收入也在大增,那麼你們拿這些「橫財」去幹嘛了?為甚麼醫療、交通、教育沒有改善?為甚麼我們的河流乾涸了?為甚麼我們的競爭力下降了?
因此,最近澳洲政壇的一系列「地震」,都意味著原來由兩個大黨「理所當然」的「一統天下」的時代的結束。選民們不再是那麼容易就被打發的,他們在發表宣言說:解決我們的問題,否則我們就把你們踢下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