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焦點

美金融風暴主因 貪婪欺詐和無知

理查.比特納(Richard Bitner)出版的新書《貪婪、欺詐和無知——美國次貸危機真相》
理查.比特納(Richard Bitner)出版的新書《貪婪、欺詐和無知——美國次貸危機真相》。網路截圖
第22期
文華、方清月
利用金融技術創造出信用過度擴充的衍生性金融商品,
造就出金融市場一度的輝煌,
但最終仍因貪婪、欺詐和無知而嘗到失敗苦果。
包含台灣先前的現金卡與如今美國的次級房貸商品等案例中,
對於「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提出活生生的教材。

年911事件7週年的那一週可謂華爾街歷史上最驚心動魄的一週。接二連三的次貸危機以及隨後引發的一連串兩房、雷曼兄弟倒閉風暴,造成美國金融市場風聲鶴唳,連向來出言謹慎的前美國聯邦準備銀行主席葛林斯潘都斷言美國已陷入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中。

經濟大衰退,誰之過?

如今全球股市重挫,經濟面臨大衰退之際,人們不禁要問:這究竟是誰之過?有人歸咎於美國「萬花筒」似的超前消費文化、有的歸咎於前總統柯林頓鼓勵少數族裔置業、有人更指是聯準會前主席葛林斯潘低息政策所種的禍。然而也有人懺悔說,這都是由於人性的貪婪、欺詐和無知。

曾在美國從事14年次貸金融的理查.比特納(Richard Bitner)最近出版了一本新書:《一個次貸經營者的懺悔》或譯《貪婪、欺詐和無知──美國次貸危機真相》(Greed, Fraud & Ignorance: A Subprime Insider’s Look at the Mortgage Collapse)。在書中,他將次貸業務形容為毒品交易,華爾街和投資銀行就像是玻利維亞大毒梟,理查.比特納本人和其他華爾街經紀人像販毒組織的中層成員,在街上兜售毒品,為了促成生意,他們無所不用其極,整個行業失去了理性,變得瘋狂,彷彿風險並不存在。

41歲的比特納住在達拉斯,2000年創立凱爾納抵押投資公司,全盛期有65名員工。凱爾納主要從事中間人角色,把地產經紀經手的業主申請貸款個案,交給大型金融機構批出貸款,再將這些貸款額轉給華爾街大銀行,如已被收購的Countrywide Financial,由他們將貸款證券化,出售給全球金融機構和政府。

不過,凱爾納公司所處理的都是次貸貸款,即借款人大多是財政狀況欠佳,大型金融機構拒絕貸款的案例。經紀人為了騙取貸款,通常隱瞞借款人的重要資料,例如刪改工資單,或將一對離婚男女說成夫妻,擁有聯名戶口;甚至誇大物業估值。比特納估計,經他們手的借款人資料,70%是弄虛作假,至少一半物業估值誇大了10%。凱爾納雖是小型次貸公司,每年卻批出2.5億美元的貸款。比特納在2005年發現次貸行業的「真諦」是「用雞屎做雞肉沙拉」,而債務擔保債券的評級機構就是再將其做成「法國小牛排」的大廚之後,決定急流勇退,及時地離開了這個毒販子行業。

這個行業的人,瘋了!

書中介紹了幾個令他後悔不已的個案。南卡羅來納州的卡特(加油站工人)和太太帕蒂(收銀員),想買一幢1,800平方尺的新屋,但他們月薪僅2,200美元,信貸紀錄又差,銀行不願提供抵押借款,只有比特納肯借。但扣掉初次付款後,他們每月只剩700美元。搬進新居後,帕蒂生病幾天後丟了工作,而卡特又沒有醫療保險。結果夫婦倆沒錢支付貸款,在損失5%的頭期款後,兩人搬出了新房,而比特納向華爾街大銀行購回這筆貸款時虧了9萬美元。

還有一個個案是,某犯罪集團以14萬美元買下物業,然後製造假買家以22萬元承接。假買家串通經紀人和估價官,將物業估值誇大到22萬美元,成功騙了比特納的8萬美元差價後一走了之。在另一個案子中,正辦離婚手續的魯賓遜和魯賓遜太太,為物業增加抵押貸款,套現2.5萬美元。經紀人為了促成交易,竟隱瞞兩人離婚現狀,結果魯賓遜太太無力付款,比特納賠了7.5萬美元。

史記曰:「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人間的事總括起來就是一個利益二字。但「君子愛才,取之有道」,當一個人、一個行業為了錢而失去理智,危機就會發生。比特納回憶說,到2005年他這個做了14年貸款業務的人,連「借款人能否支付每月的抵押貸款?」以及「發放貸款能否改善借款人的現狀?」這兩個最基本的問題,都被各種各樣的金融技巧所淹沒時,他明白了:這個行業的人,瘋了!

虛擬經濟的泡沫

有經濟學家分析說,次貸危機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人類經濟出現了大問題──真實經濟和虛擬經濟嚴重不對稱。現在全球金融衍生工具總市值估算超過681萬億美元,實際上全球的GDP還不到60萬億美元,所以虛擬經濟可以無限放大很多機構的資產,這個資產反過來又可以擴張其信貸,這樣一個過程非常危險。比如說槓桿投資,它可以放大到20倍到30倍。30倍如果下降到3%的話,整個本金投資就會消失掉。

在次貸危機爆發前,雷曼兄弟持有大量的次級債金融產品(包括MBS和CDO),以及其他較低等級的住房抵押貸款金融產品。其「問題資產」,即有可能減值的資產為71億美元,大大超過了它的緩衝資本32億美元,兩者的比率高達2:1,於是當房屋滯售,價格跌落,信貸緊縮時,這個有著158年悠久歷史的投資銀行,最後不得不宣布破產。

華爾街一向是全球金融業的指標,但次級房貸風暴之後,美國五大投資銀行已經有三家保不住,其中排名第五大的貝爾斯登因瀕臨破產而被摩根大通收購、第三大的美林證券被美國銀行收購,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申請破產保護,如今僅剩摩根士丹力和高盛,但也是搖搖欲墜,不得不努力尋求外界的資金援助,並申請轉為銀行控股公司。華爾街五大投資銀行格局,如今已經徹底打破,美國金融機構也面臨上世紀30年代經濟大蕭條以來最大規模的重組,華爾街已大失光彩。

昔日的風光對照今日的落魄。人類「貪婪與恐懼」的天性竟能夠放大到足以自我毀滅的地步,投資銀行最終還是倒在自己發明的金融創新工具上。如今投資人面臨金錢損失和信心受挫時,更應該做的應該不是如何在金融市場裡翻身,而是認清「金錢遊戲」的本質與因果關係,並深自引以為惕。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中國便便文化 香港掀波
4月15日,一對年輕中國遊客夫妻在旺角西洋菜南街行人專用區,照顧兩歲的小童在行人道上小便。照片可見,附近人流相當密集,…
「一帶一路」要將人們帶去哪裡?
寫這篇稿件的時候,剛好是中共人民代表大會準備審議香港《國安法》的前夕。就在不久前審議的消息剛一傳出,立刻引起國際社會譁然。…
北京反腐較量背後的危險平衡
習近平家族的財產問題,自6月4日以後成了《紐約時報》三篇重頭報導的內容。撰寫該報導的記者傅才德(Michael Forsythe)…
美國Uber 大戰中國「滴滴快的」,誰將勝出?
中國的出租車行業已經進入「戰國」時代。 出租車,主要指按里程表收費的交通工具,英文叫taxi,也就是台灣的計程車,在大陸稱為出租車或的士…
犀利哥 中國最酷男人
最近,中國出了個紅遍世界的人物——犀利哥。著名的英國《獨立報》大篇幅對「犀利哥」進行了專題報導,並刊登了「犀利哥」在大街上行走的照片。…
搶食陸客大餅 拚經濟還是搞政治?
中山大學社會系教授蔡宏政。李唐峰攝影 陸客來台觀光,涉及兩個互相糾結的問題,第一個是:「陸客來台是否為台灣帶來『經濟效益』,…
雷根經濟學之父 預言比特幣結果
據CNBC報導,前美國總統雷根時期白宮預算辦公室主任、有「雷根經濟學之父」之稱的大衛.史托克曼(David Stockman)警告投資者,…
美大學留學生暴增 中國一枝獨秀
據國際教育研究所(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