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有凍死骨,朱門酒肉臭」一詞,是唐代詩人杜甫形容當時社會貧富巨大差異下的悲歌。想不到在富裕的台灣也發生「路有凍死骨」的悲劇。南投一位父親,家境清寒,因擔心天冷妻兒受凍,睡在門邊地板上為妻小擋風而被凍死,令人不勝唏噓。還有一些人「飢寒起盜心」,偷取廟中供桌上的祭品,或是偷取一些保暖的衣物而被捕,這些現象都陸陸續續在今天的台灣社會上出現。
失業潮是頭號大敵
全球經濟衰退造成的失業潮,是現在各國政府所面對的頭號大敵。今天,失業的問題有很大一部分已經不是「願不願意努力」或是「有沒有能力」的問題,而是工作不斷地消失中。根據主計處統計,11月份台灣失業人口已經突破50萬人,平均每21個人中就有一人失業。在這波不景氣中,有許多人無預警被資遣而失去工作,更有許多學生在畢業後面臨找不到工作的困境。根據社工人員的觀察,近幾年遊民的人口結構有年輕化的趨勢,一些六、七年級生,因為失業而在外流浪。隨著失業潮不斷蔓延,找不到工作而流落街頭的人很可能會越來越多。
《當幸福來敲門》(The Pursuit of Happyness)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主角威爾‧史密斯(Will Smith)飾演一個失業的父親,經歷了貧窮以及失業的痛苦。後來他經過不斷努力、爭取機會,最後獲得事業上的成功。在過程中,他曾經衣食無著、流離失所,必須到教會排隊等候借住一宿。主角固然是因為自身的努力而獲致成功,但是如果當初這個失業父親在潦倒的時候,社會上沒有任何資源可以提供一些幫助,說不定這個父親也就沒有日後的功成名就了。雖然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在經歷挫折後大富大貴,但是社會應該能有一個功能,可以幫助那些跌倒的人,讓他們可以度過低潮,走出難關。
社福機構捉襟見肘
台灣有許許多多有愛心的人都願意出錢出力幫助他人,也有許多社福機構提供類似服務。例如:人安基金會開辦「冬令防飢食堂」,提供飯菜給街友食用。但是由於不景氣下民眾收入減少,社福機構所獲得的捐款收入也大幅減少,財務狀況經常是捉襟見肘。其次,未來倘若失業人口持續擴大、時間持續拉長的情況下,人們失業、生活等問題恐不是社福機構或是民眾的愛心可以解決的。在這種情況下,政府要事先做好規劃一個社會安全防護網來保障人們的生存。
古時候,如果遇到洪水旱災,百姓日子過不下去時,政府會「開倉賑災」發放米糧,使人可以有口飯吃,使百姓可以活下去。今天在金融海嘯、經濟衰退的衝擊下,社會的角落中有更多人面臨到能否繼續活下去的問題。政府應該更廣泛思考,如何確保這些人可以度過這一波不景氣的寒冬。
安全機制慎重考量
雖然目前政府不斷著力在刺激經濟的各項政策上,例如:消費券、擴大內需等,但是對於社會安全機制的考量,似乎考慮太少。萬一景氣落底或是復甦的速度沒有政府預期中來得快,在社會安全機制上不足的情況下,一些人可能會因為面臨生活的困境而走上絕路。另一些人在「飢寒起盜心」,可能就會鋌而走險、鑄下大錯。因此,建構一個社會安全機制,是政府當前刻不容緩的重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