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具備了可搓、擦、揉、扭的特性,透過剪、燒、切、撕、疊、摺、染、雕、黏等各種技法,發展出含括紙雕、摺紙、剪紙、紙粘土、紙漿畫、棉紙撕畫、紙藤、紙人形等等五花八門的紙藝術。多采多姿的紙是藝術創作領域裡最具生活性和變化性的素材。
紙雕的起源詳細年代已不可考。17世紀歐洲時代的紙雕,已運用了造型雕塑技巧,凸顯出景物的立體型態,並在完成作品的表面上漆與裱框,完成細緻迷人的藝術品。Augustine Walker是紙雕藝術先驅者,他約在1760年完成二幅海洋紙雕作品,現今仍在英國格林威治的國家海洋博物館展出。
近年來,紙雕由西方傳入,更開擴紙藝術空間。而紙雕當前做法是在素描好的圖案上,應用剪、捲、塑、雕、黏等技法,組合紙片零件,或再透過染色過程,成為立體或半立體的作品。而所運用的染色技巧,更顯千變萬化。
紙雕的應用相當廣泛,包括封面、插畫、月曆、兒童繪本、廣告、櫥窗展示、多媒體動畫等多面向,透過燈光效果,可使紙雕更具立體感。
結合人文、美術、雕塑
吳靜芳紙雕講求視覺的設計,不只是追求工藝技巧,還是一門結合了人文、美術、雕塑等技法於一身的專門藝術。因此,紙雕創作者需要較大的耐心、毅力及創造力。
用刀做紙雕,其實不能用雕這個字,「雕」是指塑形,經過捲曲變成需要的形狀,剪刀是紙雕基本上的工具。技巧、材料及工具,所有的東西都從無到有,都是要靠自己摸索出來。
紙雕還要開發紙張,開發所有能夠做出來的東西。要想辦法讓它有新意,讓紙雕有新的生命延續下去,不然很快就會被時代淘汰。
剛開始做紙雕的時候,不斷失敗,很多技巧的部分需要克服,就在失敗裡面找到新的經驗,一次比一次找到更適合的方式去表達。
認識紙張特色與功能
紙張的選擇與想像力,決定了作品意象與造型。紙雕利用「色紙」的不同組合營造絢麗視覺,結合顏料的「染色紙」表現出富含肌理的作品,「特殊紙」則是藝術家藉以表達創作天分的重要媒介,至於再生、手工及半透明紙可展現獨特的差異。
紙雕先要瞭解各種紙的特性,排除彈性不好或會變色的紙,用紙至少要撐個幾十年。
染色創造所需的紙
為了讓作品效果更好,學會染色可以協助做好顏色處理,這方面的工具及特殊染料,都要自己去開發出來。不論是讓紙呈現鮮豔、現代感,還是把它染成古樸等等的千變萬化,都是經由染色技巧來完成。
另外,同一個顏料,在不同紙上做出來的效果也不一樣。美術原料的種類需要熟悉,事先要做好測試,知道哪種原料最適合紙跟紙融在一起的效果。在白色紙上顏色後,有些局部要做褪色處理,例如春聯,而石階中水泥脫落的部分也是事後染過,創造出老舊效果。
作品接近實物
紙雕沒有絕對的作法,光是頭髮、眼睛、辮子,就有很多種。看起來像編織的頭髮,是由紙一層一層套上的。簑衣的做法是在素色紙張上,以沒有水的筆畫線,並做染色使線條更明顯,再割開編織而成。
而藤椅也是用手編成的;不同的籃子使用不同的編法。編織的方式是追求最貼近實務的方法。需要用大面積的紙張,就整張紙染完再剪成所需的圖片,如果只需要局部特效的,就等剪完再染,但都得花很多時間來完成。
當技術不是問題的時候,吳靜芳追求的是精神與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