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看天下

《紐約時報》為何衰落

第43期
曹長青

《紐約時報》是美國、也是世界知名的大報;但這家被視為「左派旗艦」的報紙,正走向窮途末路。美國知名的保守派雜誌《NewsMax》今年7月號的封面故事,就是美國日報的衰落。該期雜誌的封面是《紐約時報》的訃告,列出這張報紙的生、死年份:出生是該報創刊的1851年,死亡是2013年,也就是說,這家雜誌認為,《紐約時報》頂多還能撐4年,就會倒閉。

《紐約時報》是有150多年歷史的全球大報,怎麼會淪落到這種地步?粗略觀察,這至少和經濟危機、網路衝擊、左派偏見等三大因素有關。

上半年已有105家美國報紙倒閉

首先,美國的經濟危機影響到各個領域,報業更不例外,因報紙的收入主要靠廣告,經濟不好,自然影響到廣告收入。2006年,美國報業的廣告收入是493億美元,去年則降至380億美元,減少了23%。報紙廣告中很多是汽車銷售、房地產、銀行保險業等,但恰恰這些領域,在美國經濟危機中打擊最大,因此這類廣告嚴重縮水。

美國現有1,422家日報,6,253家周報。很多老牌報紙,因經濟危機而關門。像有150年歷史的丹佛《洛磯山新聞》,今年初已倒閉。百年老報《西雅圖郵報》則變成網路版。甚至連1908年創刊、全球知名的《基督教科學箴言報》,最近也停止印刷,以網路版代替,幾乎是名存實亡。擁有《洛杉磯時報》、《芝加哥論壇報》的母公司,也已宣布破產。據美國報業協會的統計,前年美國報業已裁減2,400名編輯記者,去年解雇了5,000人,今年更嚴重,僅上半年就已裁減一萬人。今年前6個月,美國就有105家報紙倒閉(數量還在增加)。

網路、部落格,侵蝕報紙地盤

其次,是網路的衝擊。雖然很多報紙倒閉,但很多美國人對報紙消失並不那麼留戀惋惜。據今年3月美國報協的民調,多達42%的美國人說,如果當地報紙關閉的話,他們「不那麼想念或根本不想念」。為甚麼?因為有網路可以代替。越來越多的美國人從網路獲得新聞,而不再看印刷的報紙。據統計,2001年,美國人從網路獲得新聞只占13%,現已增至40%,而且這個比例還在增長。網路新聞,個人博客,還有Facebook、Twitter等等,都在侵蝕傳統報紙的地盤。僅今年第一季,美國報紙銷量就下降30%。全美25家最大的日報,有23家發行量下降,跌幅自7%到20%。美國有媒體專家甚至預言,到2015年,印刷的報紙將會消失。

在這種背景下,《紐約時報》的處境可想而知,現已負債10億美元。為擺脫危機,該報已把紐約曼哈頓的總部大樓出售,公司的商務飛機也賣掉,把報紙減少頁數,當然更包括大幅裁員,降低員工薪水等等,但都無濟於事。美國華爾街市場權威的普爾公司評定,《紐約時報》的上市股票,現已降到了垃圾股的地步。

《華爾街日報》發行量上升

第三,是左派偏見的後遺症。同樣是受到經濟危機和網路衝擊的影響,美國卻有報紙不僅發行量不下降,反而上升。這些都是保守派報紙。而立場越左傾的報紙,發行量下降的越嚴重。這說明報紙的立場和報導傾向,對發行量也有很大的影響。把《紐約時報》和《華爾街日報》做一個對比,就很能說明問題。

美國只有三家「全國性報紙」,其中發行量最大的是《今日美國報》(USA Today),達230萬份。但美國新聞學界並不把它當作嚴肅的報紙,因它刊登很多體育、娛樂性消息,像小報(tabloid),被學界稱為「McPaper」(像漢堡包式的垃圾新聞快餐)。另兩家全國性大報,《紐約時報》被稱為「左派旗艦」,可見其意識形態之強烈,以及它在左翼報紙中的領軍地位。《華爾街日報》則是保守派報紙中發行量最大的。兩家大報一左一右,成為美國兩種印刷媒體聲音的代表。

全美發行量排名第三的《紐約時報》,十年前發行量是109萬份,現已降到100萬份,跌幅8%。全美發行量排名第二的《華爾街日報》10年前發行179萬份,現增至201萬份,增幅12%。《華爾街日報》的發行量已是《紐約時報》的一倍多。

精英主義被大眾唾棄

不僅《紐約時報》,美國左翼陣營的大報,過去十年全都發行量下降。例如美國西海岸最大也最左的報紙(發行量全美排第四)《洛杉磯時報》,十年前發行107萬份,現只剩下74萬份,跌幅31%。全美發行量排第七的《華盛頓郵報》,也從78萬份,減至62萬份,下跌20%。而美國南部的最大左傾報紙《邁阿密先鋒報》(因經濟困難而被迫把報社總部大樓出租)和最東岸的《波士頓環球報》(去年虧損5,000萬美元),不僅發行量劇跌,而且被專家預測也可能關門。最近《波士頓環球報》勉強和工會達成協定,否則它的母公司《紐約時報》準備關掉它。

但同屬於《華爾街日報》媒體集團的保守派日報《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10年前發行43萬份,現已63萬份,增幅高達44%,成為美國第6大報(超過了《華盛頓郵報》)。

在發行量最大的全美10家大報中,8家立場偏左的,過去10年發行量都下跌;兩家立場偏右的,發行量都上升。以《紐約時報》為代表的左翼報紙,走精英主義,意識型態化,結果讀者越來越反感。而《華爾街日報》和《紐約郵報》傾向保守派立場,報導和評論口味忠於真實和常識,頗受大眾歡迎。

「誠實辦報」是唯一出路

《紐約時報》已認識到這個問題,幾年前特意把美國右翼旗艦雜誌《標準周刊》的編輯、新保派作家布魯克斯(David Brooks)聘到該報寫專欄,以平衡該報的左傾言論。但此舉也沒甚麼成效,因布魯克斯過於「識時務」,專欄越寫越向《紐約時報》立場傾斜,有人已不再把他視為保守派。

最聰明的可能是《華盛頓郵報》,去年9月大膽雇用了《華爾街日報》編輯布勞克利(Marcus Brauchli)出任了該報執行總編,結果該報的左傾立場被有所修正,報導調子也開始客觀,因此該報今年第一季度,發行量不僅不再下跌,反而增長了0.7%。

美國知名的記者和暢銷書作家凱斯勒(Ronald Kessler)對此評論說,「《華盛頓郵報》的變化展示,如果記者寫出誠實的報導,由此產生信任,公眾就會接受。」而《紐約時報》還固執「左」見,堅持自由派(Liberal)的意識型態,那麼真可能像《NewsMax》雜誌的封面所說的,人們要準備給它寫「墓誌銘」了。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邂逅
  曾經看過一本原住民部落紀實書籍,深受吸引。樂水,這個山水相伴、靜待探索的宜蘭美麗村落,在幾年後的一個初秋,我拜訪了她。 樂水村由碼崙、…
不堪成「怨士」 中科院院士聯名「網開一面」
5月30日在北京召開的全國科技「三會」上,有中國科學院院士稱,他們不反對中國政府屏蔽國外網際網路,但懇求對科研學者網開一面,…
歐洲能源危機 恐變政治危機
俄烏戰爭延燒,西方各國持續加大對於俄羅斯的制裁,使得歐洲能源危機不斷升級,宛若已逼近能源業的「雷曼時刻」。 北溪天然氣管道(North…
大媒體小故事
15. 後繼有力   「業務部的最近大概很操吧?」 「唉呀,這沒甚麼吧!偶爾也要讓他們感受一下我們的辛苦!」 幾個東科的夜線記者下班時,…
金融海嘯10週年 中國將步入後塵?
在全球金融海嘯屆滿10週年前夕,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首席經濟學家、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羅戈夫(Ken Rogoff)警告,…
報紙「開天窗」 中媒無言的抗議
溫州動車追撞事故第7日,即傳統上祭悼死者的「頭七」來臨之際,中共中宣部再下禁令,要求「報導迅速降溫,除正面報導和權威部門發布的動態消息外,…
波特教授到底有沒有支持ECFA?
競爭力大師波特(Michael Porter)到台灣來,有些報導稱:「波特說ECFA是台灣唯一的選項。」馬總統因此拿著這句話宣傳說:「…
陳傑豪 翻轉功典資訊攀上高峰
一個16歲赴美就學、35歲回台的青年才俊,僅僅花了10個月的時間就讓一間業績持平、苦撐12年的本土企業大翻轉,於2011年打敗IB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