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10月2日,巴西首都里約陷入一片慶祝申奧成功的狂熱。
Getty Images
第48期
國際奧會10月2日在哥本哈根投票,決定2016年夏季奧運主辦城市。儘管芝加哥出動美國總統歐巴馬聲援,東京擔保將用40億美元興建奧運場館,馬德里也推出強力訴求,但贏家是巴西的里約熱內盧(Riode Janeiro)。
巴西里約熱內盧勝出的原因,普遍歸因於「南美第一次」訴求成功。也有報導稱,這要歸功於總統魯拉(Luiz Inacio Lulada Silva)的口才與經濟成長的力挺。
全球經濟衰退重創美國及日本等先進國家,巴西受創比較不算嚴重。世界銀行(World Bank)預測巴西經濟將在2016年之前,成為世界第5大,這讓奧會委員放心地將選票投給里約。
三個落敗城市:芝加哥、東京及馬德里,都比里約更富有、發展程度更高。東京曾經主辦1964年夏季奧運,是4個申奧城市中唯一曾主辦奧運的城市。
日本申奧失敗後,身兼東京奧申委主席的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表示,奧運會申辦過程背後存在一股「看不見的、極為政治性的力量」,更暗示里約熱內盧申奧成功,全賴巴西政府與其他國家有檯面下的交易,以各種好處交換他國支持。
石原表示,他聽說巴西總統魯拉曾向非洲國家大膽承諾,而法國總統薩爾科奇9月高調宣布支持里約熱內盧,則與巴西計畫向法國購入噴射戰機有關。
由美國總統歐巴馬親自出馬申奧的芝加哥,原本呼聲最高。歐巴馬連夜動身前往丹麥哥本哈根,與第一夫人蜜雪兒聯手推銷他的家鄉芝加哥,但這張「歐巴馬牌」這回失靈了,意外在首輪投票便出局。
有報導稱,歐洲主導的國際奧會,內部的反美情緒可能也是芝加哥提前出局的因素。國際奧會領導人擔心芝加哥全數由私人贊助的資金預算,不足以支應主辦奧運,且美國奧林匹克委員會(U.S. Olympic Committee)與國際奧會之間的爭執也讓芝加哥付出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