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畫⊙毛球兔
第48期
即將入秋了,這陣子的氣候還是熱得叫人受不了。
在埔里圖書館翻看一本《老台灣柑仔店》。這樣的書或許只是茶餘飯後的娛樂消閒。
我們這個年代的經歷不多,許多記憶只能從紀錄裡回顧。書中的圖片充滿生活化的趣味,今日說是懷舊,卻多數是上一個世代的生活點滴。
「柑仔店」就極具代表性。轉過兩條巷子的街口,是小時候最常流連忘返的地方。5坪大的店面擠滿雜貨,雖沒有今日便利商店的窗明几淨,但人情味十足。
每個熾熱的下午,騎著四輪車,我和鄰居同伴在田裡巷弄四處玩耍。我揣著口袋裡的10塊錢,盤算等會兒到底該買色彩鮮豔的「金柑仔糖」,還是滋味濃郁的「牙膏巧克力糖」。柑仔店陳舊的招牌、凹凸不平的水泥地和身子佝僂的老婆婆,至今我仍記憶猶存。每當我踏進柑仔店,老婆婆拄著枴杖露出假牙,親切地問我要些甚麼,我的羞怯就瞬間一掃而空,嚷嚷著要順道打一道彈珠。
長長透明的「柑仔水」,其實只是甜甜的色素糖水,卻可以擄獲孩子們的心。彈珠汽水、無敵鐵金剛紅豆冰,還有會將舌頭染得紅紅的芒果乾,都一一浮上心頭。
另外,有趣而便利的「阿公的寄藥包」,原來是50年代台灣社會的產物。當時因醫藥較不發達,且地利不便,看醫生不容易,藥廠的業務員挨家挨戶將裝有成藥的「寄藥仔包」,掛置在每戶人家門口。定期回收過期的再放新的,不用事先付錢,有使用才付費,還會贈送小禮物給小孩,充分展現那個時代的情分。為了體諒普遍不識字的民眾,會在藥包上印圖案以供辨別,其中咳嗽藥上的「蝦」「龜」「掃把」,台語音義辨識,經典又創意。
而今,復古商品成為許多收藏者的最愛,高價蒐集賞玩。然而,活過那個時代的人們多數生活窮困,物資貧乏,又怎會想到這些生活用品,在幾十年後的今日竟成了最有價值的歷史遺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