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文化交流協會 讓文化成為一個產業

「華語教師百萬年薪」和「接待家庭」,是華文文化交流協會和僑光技術學院產學合作的兩個計畫。圖前第一排為夏嘉儀,第二排中為語言中心主任吳季達。
張新宸
第50期
張新宸

在台中市僑光技術學院語言中心舉辦的「華語教師百萬年薪」和「接待家庭」說明會上,10位該校應用英語系學生輪番上陣主持、解說,語氣從容、條理分明,比起職場專業毫不遜色。

 

會後,華文文化交流協會理事長夏嘉儀和這些學生進行每週一次的會務討論,她們將參與規劃這兩個項目的過程作為畢業專題。夏嘉儀十分讚賞這些學生:「她們非常認真、用心,每一個進度都能如期完成。」 

 

產學合作 將構想付諸實現

 

「華語教師百萬年薪」和「接待家庭」,是華文文化交流協會和僑光技術學院產學合作的兩個計畫,夏嘉儀表示,當初這兩個計畫還在醞釀的階段,和語言中心主任吳季達聊天時提及自己的構想,吳季達非常認同,覺得很有意義,建議讓學生以畢業專題的方式參與,一起將協會架構建立起來,並協助架設網站,讓這兩個計畫付諸實現。

 

學生都覺得這種實際運作和課堂學習、寫報告大不相同,是對自己能力的挑戰,每當完成一個進度,感覺比考試100分還有成就。她們相信這種磨練對將來進入職場有很大的幫助,所以樂於付出課餘時間去完成任務。

 

這學期轉任應用英語系系主任的吳季達表示,學生以畢業專題的方式參與華文文化交流協會的運作,學到一些比較社會化的東西。經過半年多的試練,明顯看到他們提高了自信及對自我的肯定。

 

居安思危創造文化產業

 

甫於今年2月成立的「華文文化交流協會」是由一群熱心的年輕人組成,他們個性開朗,喜歡互相幫助,不怎麼在乎利益。除了夏嘉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只要協會需要,就義不容辭地協助完成工作,雖然不支薪,卻做得很快樂。夏嘉儀十分感激這群好友情意相挺,共同為一個理念盡力。

 

夏嘉儀說全球華語熱已風行多年,台灣卻沒有積極進入這個龐大的市場,她認為政府單位、學校和民間社團各自為政,資訊不流通是最大原因,不但浪費資源且效益不彰。很多人只要發現中國是競爭對手就洩氣了,不需要中共打壓,就消極地不願碰觸,以至於台灣在國際上能見度越來越小,讓外國人以為學華語只有去中國,不知有台灣,甚至以為台灣是泰國。

 

「我們不能坐在家裡等人家進來,其實只要走向海外,就有機會無限!」在台灣學工業工程管理,去加拿大學動畫的夏嘉儀認為:「要讓文化成為一個產業,才能永續發展,而要成為一個產業就要和商業結合,所以先要讓中文老師出去,才能帶人進來。」

 

出國留學 方才發現中華文化之美

 

身材嬌小,看起來溫和柔弱的夏嘉儀,從小就乖巧又有主見。特立獨行的她,喜歡幫助別人,結交朋友。畢業後進入職場工作多年後,夏嘉儀覺得自己需要充電,於是重拾課本,前往加拿大留學半工半讀,兩年後回到台灣。

 

由於加拿大是一個包容、尊重各族裔文化的國家,每一個種族都保留自己的文化,過自己的節慶,藉由各族裔的慶典,突顯不同文化的特質。夏嘉儀說從小到大,雖然在課堂上學習許多傳統的中華文化,卻不懂珍惜,到了加拿大才赫然發現在台灣習以為常、覺得理所當然的傳統文化,竟然那麼美、那麼珍貴!

 

回台沒多久,夏嘉儀應邀到中國參加朋友的婚禮,因緣際會巧遇在加拿大認識的中國朋友,進入他的建設公司參與開發新方案。在中國工作的兩年,她發覺中國經過「文化大革命」的摧殘,中華文化已蕩然無存,缺乏文化基礎的中國民眾思想與價值觀被扭曲,許多年輕朋友嚮往傳統文化卻因缺乏學習環境而苦惱,讓她為這些朋友嘆息之餘,也慶幸自己生長於台灣十分幸福!

 

當建設公司的新開發案規劃完成,行銷上軌道之後,夏嘉儀也看到中國的房市開始走下坡,她毅然地離開公司回到台灣,重新思考未來的方向,傳統文化在兩岸的強烈對比在腦中不斷湧現,心中不禁興起一份使命感:「我要發揚儒家精神,讓世界看到台灣珍貴的文化資產,同時幫助中國人民瞭解真正的中華文化!」

 

可是個人力量如此渺小,怎能完成這麼大的使命?夏嘉儀想到了正在風行的全球「中文熱」,她認為如果能夠搭上中文熱的順風車,建立一個平台,整合各方資源,目標就不難達成。夏嘉儀於是再度出國,遊走美、加地區實地觀察,尋找各種可能。

 

傳播中華文化 與國際接軌

 

在美加地區經過一年觀察、評估、尋求合作的資源,經由朋友介紹認識當地的華僑,夏嘉儀告訴他們自己的需求,華僑都很熱心幫忙或轉介相關的人士,包括華語教師、大學教授、外交部領事、僑委會、留學生及教師證照輔導班、有開教育學分課程的大學等,透過這些管道,夏嘉儀慢慢地把資源整合起來。

 

帶著這些資訊回台之後,夏嘉儀開始和好友們談她的理念,獲得這些朋友的支持,願意提供自己的專業共襄盛舉。經過3個月的籌備,成立了「華文文化交流協會」。由於洞悉台灣在華語市場的優勢,夏嘉儀推出第一個專案「華語教師百萬年薪」,拜會教育部、大專院校與相關機構、團體,尋找合作的對象,宣揚「資源共享」理念。她希望整合台灣各領域的資源,幫助大學生進入這個海外就業市場。而「接待家庭」更是「讓世界看到台灣珍貴文化資產」的最佳場所。

 

「華文文化交流協會」其他進行的計畫還有在朝陽大學開課,結合專業人才為越南籍學生加強中文能力;協會還提供師資給教育部「人力加值方案」補助東海大學的「英文履歷影音製作」培訓班上課,夏嘉儀計劃將來和各大學合作「英文履歷影音製作」培訓。目前她正在規劃一個「兩岸文化交流」活動,以夏令營或研習營的方式,讓中國大學以下的年輕人認識真正的傳統文化和儒家思想,體驗台灣的美好,重新審視人的價值觀。她說:「這是我最想做的!」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現在可以買房子嗎?
1979年底美國與中華民國斷交,當時台灣有一些民眾急著辦移民,草草地把房產賣掉變現。有些一時拿不到綠卡的人,就先轉到南美洲的阿根廷或巴西,…
撫臺街洋樓的今與昔
記憶猶新的忠孝橋拆除工程,得以讓北門重見天日。然而與北門也有著同樣歷史淵源的,則是位在延平南路上的撫臺街洋樓。單向道的馬路與小巷,…
北京冬奧會 意外引爆中韓愛恨情仇
北京舉辦冬奧本來是要宣揚國威、營造大國形象,可是弄巧成拙,大外宣不成,反釀「八國聯軍」抗議,並意外化解了日本和韓國的多年恩怨,韓國群情激憤…
台灣第一家訂閱網媒 《有物報告》關鍵啟示錄
在現今網路「滑」時代,一篇專業嚴肅、沒有圖片、動輒八千字的超長文,不僅有人要看,還願意每個月固定花錢買。這不是甚麼天方夜譚,…
全球氣候變遷 每年15萬人遇害
  全球氣候變遷已經對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造成影響,小則花期失序、夏冬氣溫失常,大則颱風洪水大雪成災,甚至嚴重傷害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
誰舞漢家衣裳
「你可曾見我漢家衣裳,她飄舉翩躚像風一樣,卻丟失在多年前的一個夜晚;你可曾見我漢家衣裳,她溫柔沉靜像雲一樣,卻巧奪天工出自我的祖先炎黃。…
尊重是和睦相處的前提
這兩天(按:7月9、10日)又一次漢藏討論會在華盛頓DC舉行,我因另有行程而沒去參加。一位關注的朋友來電詢問,就此跟我探討起藏獨、台獨問題…
念故鄉
愈是深層的情感,愈難表達。於我,這種情感是鄉愁,因它跟了我三十年;是對父親的思念,因為有遺憾。 父親去世九年多,…